第三章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813689 上传时间:2017-08-07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17.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第三章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第三章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第三章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第三章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1/17,1,第3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1、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2、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唯物史观,(1)唯心史观共同本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主要表现形态:以“神意”或上帝为最高主宰的神学历史观主张精神或观念是历史本质的历史观抽象人本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区别,(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

2、辩证关系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西藏高原的北部,茫茫草原富丽壮阔、牛羊肥美、山水险峻多姿,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夏季流金溢彩,山青水秀,节庆众多,民风独特,尤其一年一度的恰青赛马艺术节,充满着欢腾激情,洋溢着阳刚之美。,2017/11/17,7,江南大学法政学院,(1) 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含义:地理环境(也称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等。作用:第一:它是社会赖

3、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人类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马克思,第二,地理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的不同影响,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者延缓的影响作用。,澳大利亚草原,第三,地理环境能够影响生产部门的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发展方向。,“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孟德斯鸠认为:“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入奴

4、隶地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他甚至认为宗教也同样是由气候决定的:印度气候过度炎热,使人萎靡不振,导致趋向清净无为的佛教产生。在他看来,国家制度决定于其领土的大小。狭小的领土适宜共和制,中等领土适宜君主制,广阔的领土适宜专制,否则,其必然衰败而趋于灭亡。,辩证看待“地理环境决定论”,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它对社会生活没有用精神、神、上帝来进行解释,试图从物质来解释社会生活,在反对唯心史观、宗教神学上有进步作用。 但由于不了解实践,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把地理环境当作社会生活的决定力量是错误的。它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克服不了唯心主

5、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它只看到人类被动适应自然条件的客观性,却看不到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主体能动性。 这种理论只注意到地理环境差异给不同民族和国家带来的差异,却无法解释地理环境相同的民族和国家为何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或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含义: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素质、构成、分布、密度及其变化规律。作用: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状况、数量、素质、结构等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加速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首先,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才能进行社会生产;其次,人口的数量、密度、增长速度可以

6、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的发展;再次,人口的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决定论”是错误的,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了人口原理一书,其主要观点是生活资料的增长永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因而把资本主义人口的过剩、资本主义的失业归之于自然规律,当作一种永恒的现象。他的理论无非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其它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再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更替。 总之,人类社会的

7、历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劳动发展史。马克思正是从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按照社会意识反映层次的高低,可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社会的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观点的总和。法律思想:是人们关于法、法的关系、法律制度、规范和设施的思想、观点的总和。,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

8、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政治法律思想,18,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1、艺术,艺术:通过塑造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现作者审美评价的一种意识形态。,艺术,20,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3、宗教

9、,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颠倒的反映,是由对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宗教,22,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2、道德,道德: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24,风俗习惯,25,科学,26,1、个人意识,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意识是社会中的个人的意见。它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社会地位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独特的实践的产物。,2、群体意识,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意识,群体意识是有个人意识相互作用形成的,是生活在确定范围内,基于共同的社会实践和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个人所结成的社会

10、共同体的个体意识。,3、社会意识,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即就主体范围相对个人意识、群体意识而言,它是社会主体的共同意识。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人们观念上的普遍反映。,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为:A、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人们只有解决了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才能从事科学、艺术、宗教、政治等精神性活动。B、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C、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

11、变化和发展。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这就是社会意识的本质。,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亏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养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贾府里的焦大也不会去爱林妹妹吧” 。,2017/11/17,31,江南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2017/11/17,32,江南大学法政学院,不同社会存在环境下人们对事物的观念不一样:祖国、亲人、社区、宠物封建社会的妇女有强烈的贞洁观念牧民的小孩都知道放羊盖房子娶老婆农民工最关心的可能不是民主全民信教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更容易接受宗教。屁

12、股决定脑袋官场生态,2017/11/17,江南大学法政学院,33,“流行语”的变化是社会存在变化的直接反映中国成立初,社会上的流行语:翻身,解放,革命,阶级斗争,贫下中农,地主,富农,资本家,无产阶级,抗美援朝,爱人,同志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社会上的流行语:右派,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大跃进,人民公社、敌我矛盾,雷锋文化大革命时期:批斗,打倒,牛鬼蛇神,万寿无疆,斗私批修,反革命,黑五类,臭老九,革命群众,插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大龄青年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社会上的流行语: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倒爷,大款,希望工程,包产户,计划生育,超生90年代社会上的流行语:下海,下岗,股票,

13、贪污腐败,的哥,老板,美女,帅哥,小姐,二奶,网络、IT,打工,农民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017/11/17,江南大学法政学院,34,“流行语”的变化是社会存在变化的直接反映21世纪以来社会上的流行名词和称呼: 和谐社会,三个代表,与时俱进,弱势团体,贵族学校,海龟,小白领,粉丝,超女,打工仔,啃老族,。21世纪网络社会的新语言喜欢不叫喜欢,叫-稀饭 这样子不叫这样子,叫-酱紫 什么不叫什么,叫-虾米 不要不叫不要,叫-表 好不叫好,叫-很强大 强不叫强,叫-弓虽 女孩不叫女孩,叫-MM 谈恋爱不叫谈恋爱,叫- 泡MM兴奋不叫兴奋,叫-high 吃喝不叫吃喝,叫

14、-腐败我不叫我,叫-偶另外,顶、貌似(MS)、鄙视、人品问题、爽(不爽)、郁闷、晕(ft)、做人要厚道。董存瑞若活过来了,雷锋若醒了,能听懂“粉丝” ,“下海”,“股票”吗?,(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社会意识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可超前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B、社会意识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暂时改变社会经济发展

15、的前进方向,造成社会历史发展的严重曲折。 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究竟是起阻碍作用还是起促进作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也就是说,取决于它所反映的是社会的先进势力的要求,还是落后势力的要求。,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提出,37,在拨乱反正遇到“两个凡是”障碍的时候,邓小平领导全党恢复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在全党思考现代化如何实现的时候,邓小平设计了“三步走”的宏伟蓝图; 在全党坚持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时候,邓小平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时候,邓小平在巡视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讲话时,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等等。 这些科学社会意识在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38,江南大学法政学院,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够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是由于它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能对事物的发展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预测,使人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推动事物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