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讲义课件:+1《世界地理+章末》(湘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135677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讲义课件:+1《世界地理+章末》(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7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讲义课件:+1《世界地理+章末》(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7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讲义课件:+1《世界地理+章末》(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7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讲义课件:+1《世界地理+章末》(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7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讲义课件:+1《世界地理+章末》(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讲义课件:+1《世界地理+章末》(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讲义课件:+1《世界地理+章末》(湘教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整合创新,建立联系网,连线关键词,解读主旨句 1.按照面积大小、半球位置、特殊(重要)经纬线穿过、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等顺序熟悉海陆分布。西半球南北美,六九十、河入海。 2. 世界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上而在北纬2030度的撒哈拉沙漠。 3.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气候、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的共同特点,是分析区域发展地理背景的基础。,4.国家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发展实体,任何一个区域发展问题都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国家特殊的人文背景。区域合作的前提是国家间的区位比较优势的存在。自然背景的联系使国家在相同自然背景下选择同一产业发展方向。,热点多维突破,近年高

2、考地理的考查几乎逢题必图,基本上以区域地图为主要题材,综合考查高中必修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高考四项能力的考查要求。具体区域地理知识以图示内容和高中地理涉及的相关知识为主,不强调死记硬背地理常识,但区域定位能力必须具备。“四项能力”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核心,在每年34月份考前高考说明都做介绍,为了一轮复习的需要本章末特作说明,平时复习可以随时翻阅研究落实。,高考地理技能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一、点击考纲,二、解能释义 (一)正确理解、把握“能力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考核目标 1从应试角度讲: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确,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事实上,对信

3、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程度。,2具体要求 (1)从题目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试要求; (2)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地理解,并合理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3把握“具体要求”的几个关键词:一是“快速”,主要是对时间要求,要求考生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信息的获取;二是“最大限度”,是指要最大化地获取有价值的相关信息;三是“有效信息”,它是指试题所包含的信息中,对作答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内容;四是“综合性信息解读”,就是对涉及学科间或学科内综合的考试内容,提炼出信息主题,并理清这个主题与分主题的关系。

4、,(二)地理信息的含义 所谓地理信息是指试卷中提供的文字资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表达地理事物类型特点、空间分布、时间演化的信息。 1信息呈现方式 (1)地理文字信息:这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不只是给出解题的基础材料,还包含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2)地理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图像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等类型。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3)地理表格信息:指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地理数据资料及数字资料的属性

5、、类别、单位等信息。,2信息内容特征 训练中需要对试题所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时间、属性等特征。 (1)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2)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季节、某年等。,(3)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 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地理信息所反映的地理概念、 地理原理、地理规

6、律或地理过程等),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三)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方法 1从试题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背景材料信息 对空间和时间信息要敏感; 对定性和定量信息要关注。 (2)试题设问信息 明确设问的指向与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明确设问的指向性用语,把握答题的角度和层次。,(3)试题链式信息 以题组形式出现的试题,其前、后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或互为条件或相互暗示,审题时充分注意这一点往往会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4)试题答案信息 在解答选择题时,分析、重组、鉴别试题选项之间的等价、互斥、并列、包含等关系,可以为解题提供有效的信息。,2从地理图表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7、1)读图程序:读图名、读图例、读坐标、读数值等。 (2)读图方法:从构图要素(点、线、面)的形态、分布、疏密、 递变等看比重、看联系、看结构、看规律、看变化。,3从数据资料中获取信息 (1)构成特点:说明种类、百分比、比重(包括计算)。 (2)数量特点:数量大小、多少(注意最有代表性数值)、排序等。 (3)变化特征:数量及构成特点的增长、降低的趋势或曲折变化趋势。 (4)相互关系: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 (5)形成原因:通常采用主导因素分析法或综合因素分析法。 (6)影响与后果:可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解答思路。,4隐性信息的提取与加工 (1)无图考图熟练掌握基本地图,迅速再现。 (2)图像不完

8、整或变式绘制示意图或添加辅助线、文图转换、图图转换。 (3)间接信息挖掘内在联系。,典题赏析 (2014上海卷)读墨西哥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4年以前,墨西哥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石油出口。,材料二 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三国贸易实现自由化后,墨西哥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口质优价廉的中间产品、零配件,利用本国的劳动力资源加工或组装成最终产品出口美国或加拿大市场,从中获取利润。同时,美国、加拿大农产品进入墨西哥,对其农产品产生巨大影响。,19822007年墨西哥主要商品占商品总出口的比重(%),注:空格表示该商品未进入当年主要出口商品行列 (1)墨

9、西哥中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东南部沿海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格局的成因。 (2)分析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3)说明表中主要商品出口比重的变化,并推测该国第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判断中北部地形高山环绕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故干旱少雨,故以旱作农业为主;东南部地形平原,沿海,低纬,受赤道低压和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合热带种植园农业。 第(2)题,根据图示与表格可见,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推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依据材料,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10、分析得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受到很大冲击所致。,第(3)题,根据图表分析出变化: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前,商品出口中石油占绝对优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石油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10%到13%之间;工业制成品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提高,种类增多。并由此推测出该国第二产业结构从单一原油到组装汽车,逐渐向多样化发展。,答案:第(1)题,旱作农业分布的成因:中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高原内部干旱少雨,因此以旱作农业为主。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的成因: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压和东北信风影响,气

11、候湿热,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第(2)题,变化:由图、表数据可见,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推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原因: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受到很大冲击所致。 第(3)题,变化: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前,商品出口中石油占绝对优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石油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10%到13%之间;工业制成品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提高,种类增多。推测:第二产业结构从单一化逐渐向多样化发展。,高考地理技能二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一、点击考纲,二、解能释义 (一)正确理解

12、、把握“能力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目标 1“概念”理解: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的支配。,2“目标”把握:从应试的角度看,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是指将学科的知识系统与试题的测试系统进行连接,并根据试题的要求,对学科知识重新组织、整合,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包括以下三项: (1)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必要的判断。 (2)根据试题要求,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重要信息,理解和分析问题。 (3)根据试题要求,自主选择和综合运用多

13、种相关学科知识及基本技能解决问题,适当体现学科渗透。,以上三项目标中的第(2)项,即“根据试题要求,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重要信息,理解和分析问题”,这是高中新课程所倡导的关于学习方式转型要求(自主、合作、探究),在选拔考试中的具体体现之一。其中的“适当体现学科渗透”,是指在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体系相对独立的前提下,三者之间的联系。如果从应试角度来理解学科间的渗透,主要是指: 一是能够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观察地理现象和政治现象,能够从地理和政治学科的角度观察历史事物;二是对某一种现象,能够初步作出符合社会科学一般要求的分析与概括;三是根据试题要求,能够选择分析问题的最佳角度和使用适当

14、的原理及方法; 四是具有良好的综合思维品质,分析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探究性。,(二)提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的方法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复习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储备,也要注重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既要认识地理现象的规律性和普遍性,又要认识不同地理事物的特殊性和差异性。,2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把与热点问题有本质联系的主干知识迁移、重组、整合到一起,形成能够多角度分析热点问题、具有综合思维价值的知识新体系。既点明主干知识的核心内容,又注意揭示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更强调以热点为中心形成多角度、多系列的知识新体系。这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

15、灵活运用主干知识,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把分散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情景时能自然顺畅地用得上活知识,从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3以常考知识为依托构建考点模块 在长期复习和大量的考试中会发现有很多原理和重要问题经常出现和使用,对这种高频知识或问题要善于归纳和整理。这不同于前者简单的储存,而是更重视对这种知识和问题进行有效的开发、分解或聚合,形成常用的答题“模块”,便于检索,随时调用,使其在新问题上也可以共享,是待命的“常规武器”,以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4针对现实问题整合文科综合知识 特别是结合当前的实际问题,尤其注意考前4、5月份的时事新闻事件,如生态问题、

16、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组合,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将书本知识围绕新问题、新情景重新整合,体现政、 史、地三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重在考查考生所学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经常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尝试说明和解释现实问题, 是提高运用知识能力的最好途径。,5进行规范的仿真训练 仿真训练是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定时、定量的训练和不同类型试题的专项训练,特别是同一试题的多角度思考、同类试题的多变式回放,在反复的训练中总结、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经验,摸索、感悟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

17、操作步骤、技巧规律。这样,其他知识的调动和运用更加自如,调动和运用的技巧更加娴熟, 能够提高单位时间的解题效率。,典例赏析 (2014高考大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种植棉花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