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讲师网-郭树楹:中医基础理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135131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434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讲师网-郭树楹:中医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34页
中华讲师网-郭树楹:中医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34页
中华讲师网-郭树楹:中医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34页
中华讲师网-郭树楹:中医基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34页
中华讲师网-郭树楹:中医基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讲师网-郭树楹:中医基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讲师网-郭树楹:中医基础理论(4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基础教研室郭树楹,中医基础理论,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学: 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 融的科学知识体系。,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中医基础理论:即中医学的基础医学,它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它包括:1、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2、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3、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4、中医养生和诊疗疾

2、病的原则。,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它以整体、恒动、平衡观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并且兼收并蓄人文社会和古代哲学思想精华的新的医学科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

3、平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形成的基础与方法: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2、医药知识的积累;3、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直接观察法解剖整体观察法“有诸内,比形诸外”4、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进入春秋战国,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政治、经济、 文化都有显著发展,“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 前活跃,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学术流派相继诞生,在这种 大趋势下,古代医学家也加速了对人体自身奥秘及人与 自然关系的探讨,他们在医学实践与解剖学成就的基础 上,以古代哲学的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思维方法 ,创立了藏象

4、、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等学说,并在探讨 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创立了六淫致病学说,以阐释人 体生理和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逐步建构了统 一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2、医药知识的积累:中医理论来源于实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 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长期观察自然现象、生理病 理现象,并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一个感性 认识不断深化,上升为理性认识,无数次不断反复 的过程。(1)预防医学的起源:北京猿人离开树上巢穴,穴 居山洞,以避风雨,并用兽皮、树皮作衣御寒,这些简单措施是最早的预防医学的起源。,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

5、台,(2)药物学的起源:原始人在采集植物果实、枝叶、根茎作食物的过程中由于误食,发现某些植物具有有益、有害、或能消除某些症状的作用,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某些植物来治病,这就是最早的药物学起源,也是中药以植物药为主的原因。同时发明了酒及汤液,而且在医疗实践中应用了治病的“毒药”。,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3)针灸术的起源:原始人靠磨制石器作生产工具,由于石器和其他原因造成对体表的刺激和创伤,人们在这些偶然的机会中逐渐发现了体表刺激能解除某些症状的作用,从而获得了使用锐利的石器治疗病症的经验,这就是最早针术的起源。 (4)理疗的起源:当在原始人知道用火之后,在长年累

6、月的无数次火伤中,人们有时意外的发现某些原有疾病的痛苦却因此而减轻或消失,于是积累了经验,这就是最早的热熨、艾灸、拔火罐等理疗法的起源。,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5)外治法的起源:原始人在和野兽搏斗造成创伤时,可根据以往的经验使用某些树叶、草茎来涂裹,这就是最早的外治法的起源。,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专业医生的大量出现,病名的 确立,诊疗技术的扩展极为快速,如:诊断:四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治病方法:药物、针灸、导引、精神疗法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医学资料中,有一卷帛 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103个病名

7、,涉及到内、外、 妇、儿、五官等科,并记载了药名247个,药方283个, 说明战国时期的医药水平以有很大提高。医药知识的大量积累,客观上需要整理、总结,使 之系统化、理论化,加之社会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有利的 条件,古代的哲学思想提供了思维方法,故在众多医学 家的共同努力下,撰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3、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直接观察法解剖整体观察法“有诸内,比形诸外”古人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逐渐认识到每一类疾 病发作时,总有大致相同的一组症状同时出现,而这 一组症状与人体外表的一定部位和器官相联系,又与 人体内脏的一

8、定生理功能破坏有关。在治疗时,又观 察到某类药物或某组穴位对某一组症状有较特异的疗 效,逐渐摸索出其规律所在,经过反复实践,便得出 了“五脏分证”的规律,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五脏分证:就是把某一组在某一定部位和器官出现的特定症状,归结为五脏中某一脏的功能失调,把活的机体外部呈现的生理病理征象与内部的脏器统一起来。在治疗时,调理这一脏的生理失常,就能治愈疾病或使病情缓解。 通过对人体生命现象的整体观察逐渐建立了人体中精、气、血、津液等概念。 在砭刺治病过程中逐渐发现了针感传导路线。 在采用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察的基础上认识到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找

9、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其理论体系的确立: 内经理论框架的建立 难经伤寒杂病论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素问九卷81篇 黄帝内经 162篇灵枢九卷81篇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生理解剖、病因病理,以及对疾 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等问题。书中许多内容的 记载均处于当时世界医学的领先地位。如在形态学方面, 关于人体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容量等 的记载,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如食道与肠的长度 之比例为1:35,现

10、代解剖证明是1:37,二者十分相近。 在血液循环方面,提出“心主身之血脉”的观点,认识到 人体血液在脉管内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这些理 论至尽仍然正确。并比英国哈维在公元17世纪发现的血 液循环早1000多年。,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难经:是一部可与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相传系秦越人(扁鹊)所作。书名中的“难”,是质难的意思,即问答之意。全书共有81个问答,故全名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该书内容简要,辨析 精微。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主要用问答方式,涉及内容有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断、病证、治则和治法等各个方面。它既解释了黄帝内经中较为疑难的问

11、题,并在理论上有新的创见。如书中提出了“独取寸口”这 一诊断方法,至今仍比临床所习用。对经络学说以及脏象学说中命门、三焦的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阐扬和发展。在治疗上提出了“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治则,为临床立法制方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内经同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理论性著作。,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机(字仲景)所著,后经晋带医学家王叔和整理,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这两部书的共同特点是:书分若干条目,每条先介绍 临床表现,然后根据病理分析认定为某中证,最后根据证 提出治法与处方用药。该书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的辨

12、证论治原则,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 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伤寒论:以外感热病为主,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是中医学中阐明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并为后世诊断学八纲辨证奠定了基础,书中记载了113方,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形成了理、法、方、药的体系。千余年来,经过临床实践的不断验证,疗效确凿可靠,至今仍为国内外医学界赞赏,研究不衰。,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金匮要略以脏腑的病机理论进行证候分类,记载了四十多种杂病,并发展了病因学说,提出了“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给后世

13、三因学说以深刻的影响。张机在书中不仅系统总结了许多常见病症的诊断要点,治则和有效方药,更归纳创造出辨证论治的临床诊治规范,确定了临床诊治学的基本原则和大法。是历代医家辨证论治之楷模。,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治疗技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书 中载药365种,并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分为:上120种,为君,毒性小或无毒,主养命以应天,多属补养类药物(主益气);中120种,为臣,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主养性以应人多系补养而兼有攻治疾病作用的药物(主治病,补虚);下125种,为佐使,有毒,主治兵以应地大多是除寒热,破积聚等攻治疾病的药物,不可久服。,找

14、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本书所录药物功效记载历经检验,大多准确可信, 并将药物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和温、热、寒、 凉四性,明确了“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用药原 则,是药理学与病理学紧密结合,使中医学理论体系 更加充实。同时该书提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 相恶、相反、相杀等“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法度,服 药方法以及剂型等理论为后世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晋.王叔和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魏晋隋唐时期,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宋金元时期;“四大家”的学术观点及学术著作 时代 姓名 学术观点 临床特点 学派 代表著刘 以火热立论,提 用药以寒凉为 后世称素问玄 金 出了百病多由于“ 主,善用寒凉方 为“主火 机原病式完 火”的理论,“五 药清泻火热。 派”或“ 元 志过激,皆为热甚 寒凉派”素 ”、“大气皆从火时 化”。张 认为“病由邪生 临床多采用、 后世称儒门事亲期 从 ”故治病当以祛邪 汗、吐、下三法 为“攻下 正 为要务。 以达到攻邪愈病 派”或“的目的。 攻邪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