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本土化实验(上)经济转型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8132759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本土化实验(上)经济转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经济学本土化实验(上)经济转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经济学本土化实验(上)经济转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经济学本土化实验(上)经济转型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经济学本土化实验(上)经济转型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本土化实验(上)经济转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本土化实验(上)经济转型(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经济学“本土化”实验(上)经济转型、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研究,第一节 构建“中国经济学”,一、“中国经济学”构建之观点综述 (一)“中国经济学”的界定 “中国经济学”就是以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为实际背景的理论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 (二)“中国经济学”之根 一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三是西方经济学;四是中国经济活动。,一、“中国经济学”构建之观点综述,(三)“中国经济学”的构建 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路径 一种是立足于中国文化根基,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济学;另一种是通过现代经济学本土化的研究路径构建中国制度经济学;再一种是力求在现有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内,构建中国经济学的新体系。

2、 “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政治经济学为主。,一、“中国经济学”构建之观点综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成为中国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在内容上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生产力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的学术规范 (四)“中国经济学”的理论特色,二、“中国经济学”方法论思考,(一)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回顾 (二)“中国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 制度变迁假设 不完全信息假设 儒学文化假设 (三)“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规范 (四)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对“中国经济学”构建的启示,三、关于“中国经济学”探讨

3、的评述,将“中国经济学”理解为一种理论体系是困难的。对“中国经济学”似应从两个层次去理解: 要构建一种独立形态的经济学,必须要有独特的理论范式和理论框架。 “中国经济学”还有思维形态和文化传统方面的含义。,第二节 “中国过渡经济学”研究,一、“中国过渡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一)过渡经济学界定及分析工具 系统研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途径和方法,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和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过渡,实现社会与经济的良性转变是“中国过渡经济学”的任务。 (二)“中国过渡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二、“中国过渡经济学”的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或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

4、,三、对“中国过渡经济学”局限性的分析,(一)“过渡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不完整 (二)“过渡经济学”分析逻辑的局限性 (三)“过渡经济学”前提假设的争议,第三节 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一、中国学者对发展经济学的早期研究及现状 (一)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从发展经济学本身的演变看,有三种趋势。首先,细分化。其次,微观实证化。最后,发展经济学内部学派之间出现融合的趋向。 (二)中国学者关于经济发展问题的早期研究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状况 (四)“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经济学的创新分析,二、中国学者对发展经济学若干问题的研究,(一)对发展经济学定义的研究 (二)发展经济学流派划分标准 赫希曼标

5、准:肯定或否定存在单一经济学的主张。 李特尔标准:线性阶段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结构变动理论和国际依附模型。 明特标准:是否接受正统的新古典理论和赞成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为标准划分。 (三)发展经济学中的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 (四)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新主题:寻求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协调,三、发展经济学与“东亚模式”,(一)保罗克鲁格曼对“东亚经济奇迹”的批评 (二)“东亚模式”的内涵 第一,东亚经济的起飞和发展,并非纯粹的经济过程,还明显表现为一种“强政府”主导下的特殊的政治过程。 第二,以有效的政府替代直接发育和扩张市场。 (三)“东亚模式”对发展经济学的挑战,四、建立“新发展经济学”,“新发展经济学

6、”认为,工业化应该成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这是经济发展理论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主线。,五、比较发展研究的学术贡献,谭崇台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一书,六、中国工业化进程实证研究,(一)工业化水平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二)中国工业化水平的评价结果,第四节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研究,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讨论综述 (一)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 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 速度效益型。 质量效益型。 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内容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其实质就是资源配置方式。,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讨论综述,(二)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含义的理解 转变经济

7、增长方式 : 从外延型为主向内涵型为主转变 从外延的粗放型向内涵的集约型转变 两种经济增长方式是相互包容的 从轻型向重型转变 (三)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与存在的原因,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讨论综述,(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中,国家应进一步强化宏观调控 经济体制转轨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和关键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能光靠增量调整,要有存量的盘活 从根本上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作用,取决于资源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的转变 把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放在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上,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高度化,(一)产业

8、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状态。 (2)经济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转换。 (3)产业结构变动能促进经济增长。 (二)产业结构低度化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主要原因 (1)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内容是土建投资。 (2)基础工业产值比重上升,技术相对密集的机电工业比重下降。 (3)对进口技术密集产品的依赖度迅速上升。 (三)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非均衡协调发展,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思想,(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是调整经济结

9、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 第三,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动力。,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思想,(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经济增长方式实证研究,(一)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研究 (二)经济增长的供给要素、需求要素研究 第一,善用中国宝贵的储蓄资源,提高投资效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今后的必然选择。 第二,提高投资效率和调整需求结构。 第三,实施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提高企业的资本利润率。 (三)经济增长的制度要素研究,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