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812932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的壮歌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由“ 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组成的生命壮歌。虽然两篇文章的题材不同,主题却相似,都是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的再现了动物逃生的悲壮场面。讴歌了区区弱小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从容赴死的壮举,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生命桥 ”这篇文章真实的再现了羚羊顽强的品格和极好的群体精神。面对着强大的敌人,他们常常谁也不愿独自逃生,宁肯同归于尽,以至于造成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凄惨景象。课文中以朴实、苍凉的笔调勾画出了一副“生命的桥梁”图,深深的揪痛人们的心。【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4、能联系实际,用多种方法表达这种感受,能够对生命形成一定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联系、实际,用多种方法表达这种感受,能够对生命形成一定的正确认识。2、教学难点 读懂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产生爱护动物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导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去读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谁知道课题?师板书课题“蚁国英雄” ,齐读课题。二、直面蚂蚁的弱小1一只普通的蚂蚁,身体只有米粒般大小,重量不足毫克。所以看到蚂蚁,我们常常联想到哪些词?(板书:区

3、区弱者)2那作者为什么称蚂蚁为英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还不少呢.我挑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词语一起交流。火舌火海火种舐动肆虐 焚烧烧焦灼焦 焦臭(1)谁来读第一行,你发现什么?(2)课文中,把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比作什么?把这句话找出来读读。在这里,项链是什么?项链里又是什么?这个比喻句暗示着什么?(3)当小小的丘陵全都被火淹没了,这地方就成了火海。读第二行词语,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想象说话)蚂蚁们遇到的危险情形,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岌岌可危、生命垂危、身陷囹圄、危在旦夕、面临险

4、境)蚂蚁们脱离危险的情形,我们也用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劫后余生、死里逃生、九死一生)四、精读课文,感悟精神1.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这些正在突围的蚂蚁身上了,请同学们将课文中描写这些蚂蚁突围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好好读一读。2. 指生读,相机出示读这段话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这儿说“万万没有想到” ,那我原来想到的是什么?4我究竟没有想到什么呢?出示: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1)这句话中哪个字也说明眼前出现的一幕是作者万万没有想到的?突出“竟”字。(2)蚂蚁的哪些举动是作者没有想到的?读一读,把词语圈出来。(3)理解“束手待毙 ”

5、。(4)从“没有束手待毙 ”、 “迅速地扭成一团”可以感受到什么?(板书:团结、勇敢)指导朗读,齐读5出示第二句话: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1)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能让你感受到蚂蚁的团结和勇敢呢?(2)是什么使它们必须如些迅速地滚动?6在描写这紧张的场面时,作者把镜头聚焦在了离火海最近的外层蚂蚁身上,第三句话就是对外层蚂蚁特写,我们除了能感受出外层蚂蚁的团结和勇敢,还能感受到什么?(1)自读体悟,板书:舍已为人(2)理解“肝胆俱裂 ”俱,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肝胆俱裂这个词语的?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能不能给它找个近义

6、词?我们学过一个词叫做“死而后已”它的意思是(一直到死才停止) 。可是这些外层蚂蚁到死也没有松动丝毫。是什么支持着它们呢?这些蚁国英雄们在烈火焚烧中可能想些什么呢?(3)指导朗读,读好两个“也不” 。7一个故事,一段文字,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是感动,是泪水读到这儿,我们仿佛置身在肆虐的火神旁,我们仿佛看见;仿佛听见;仿佛闻到;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即使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想象描述。 )8、师述:这样的场景我们怎么能不感动,我们怎么能不为之顿生钦佩之情。接下来我们要去认识另一些英雄们。一、了解故事大意1、 (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 2、师述:在一片大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

7、队上山打猎 3、(板书:“生命桥”)齐读。 4、质疑:故事为什么以“生命桥”为题,其含义是什么? 二、了解故事大意 1、自由读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出示词语,正音。 3、结合出示的词语,指名试述故事大意。 三、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1)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侨墩?) (2)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

8、在老羚羊身上的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 (3)讲述原因。 2、结合交流出示句子: (1)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2)小组讨论,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画出简笔画。 (3)请一学生上台来画,并解释自己画的简笔画,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4)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理解“刚好”。) 3、引出第 1 自然段。 (1)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场景,突出“猛蹬”。 (3)动画演示: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4)这是多

9、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5)指导背诵:看着简笔画,再一次讲述这个动人的画面。 4、续续交流,出示: (1)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2)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师范读。) (3)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四、激情揭题 1、师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得生存,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2、(板书:生命桥)齐读。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五、点题总结 1、读完两则故事,你有什么共同的感受?2、小小的动物尚且有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那我

10、们人类呢?出示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3、总结:神奇的大自然给万物赐予了生命的力量,几乎每一种生物他们都曾经顽强的活着.请我们牢牢记住关注生命,珍爱生命!而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别人的生命,这是世界上最壮烈的歌!为别人活着的生命是最有价值的;为别人牺牲的生命是最为壮美的!这正如课题生命的壮歌中所蕴涵的,这既是一首悲壮苍凉的歌,更是一首激昂雄壮的歌!最后,我们再来齐读课题生命的壮歌。 3,交流收集的珍爱生命的名言。 【教学反思】生命的壮歌一课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 “蚁国英雄”说的是一群蚂蚁面对大火的围攻,利用集体的力量奋力逃出火海;“生命桥”着重记述了一群无

11、辜的羚羊面对狩猎队的捕杀,沉着冷静、团结协作,最终年青羚羊在老羚羊的带领下奇迹般逃生的故事。这两则故事题材不同,主题却极为相似。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可贵的合作与现身精神,是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教学时我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让学生勾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在语句旁边写上批注。这样,学生在读中品味字词,在读中赏析语句,在读中揣摩情感。他们通过激情朗读,似乎把当时情景进行再现。课堂上我没有任何特别的讲解,没有特殊的引导,更多的只是孩子们的读,读的过程中,学生们被课文的内容所感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感悟后,

12、读书的个性化也随之有了提高。在“生命桥” 一课教学时,我在黑板上利用简笔画的勾画,使得学生更能体会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来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课堂教学过程中,经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的不断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我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解读。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除了被羚羊、蚂蚁们的伟大震撼之外, 还对课文中的“人”很感兴趣。有学生在课堂上不满地说:“明明是由于游客的不慎才引起了大火,给蚂蚁带来灾难,游客们看着蚂蚁被火围困,又是在河边,救下蚂蚁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为什么不施以援手呢?”细细想来何尝不是像孩子们所说的那样,蚂蚁们面临的生命威胁不正是由于人类的

13、不慎吗?羚羊们被逼上悬崖不也正是因为那些端着猎枪的猎人吗?很多时候人类在动物们的眼里常常扮演着“杀手”的角色。孩子们的眼睛是明亮的,他们看到了这一点,不正是对他们很好的教育吗?课堂中还意外地引发了对蚁国英雄最后部分, “蚁团冲进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中这个省略号的讨论。冲出火围,冲进河流,蚂蚁们就逃生成功了吗?在河流中他们还会遭遇到什么?经过想象,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在孩子们的心中升腾起来。蚂蚁也好、羚羊也好,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无比珍重和热爱,才让他们有了如此的勇气绝地逢生,生命教育在文本的解读中不断深入。整堂课的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

14、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深入理解、体会外层蚂蚁和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 ”的壮举,在读中领悟 到外层蚂蚁和老羚羊舍己 “人”、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当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之际,他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文章的丰富内涵;而当学生带着这种情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中时,他们已经深刻明白的生命的意义。在课后总结时,我出示了一组汶川地震时的照片,学生们也不由的感叹,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也是弱者。在面对灾难时人类也是因为有着团结合作、甘于奉献的精神才变得强大起来。这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更让他们体会到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在逆境中团结一心,坚强地克服任何困难,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