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线换药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113150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9.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拆线换药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拆线换药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拆线换药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拆线换药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拆线换药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拆线换药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拆线换药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pt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心静脉置管术吕会来,目 录,概述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穿刺置管注意事项,一、概述,(一)概念,中心静脉置管是把一种特制的导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中心静脉腔内(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并进行相关诊断及治疗,同时也可建立长期的输液途径。目前中心静脉置管已是急救复苏、危重病人、大手术中监测与治疗必不可少的技术。,(二)适应证,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长期输液治疗 大量、快速扩容通道 胃肠外营养治疗 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 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危重病人抢救和大手术期行CVP监测 放置起搏器电极,(一)颈内静脉的解剖,颈内静脉从

2、颅底颈内静脉孔穿出,颈内静脉、颈动脉与迷走神经包裹在颈动脉鞘内,与颈内和颈总动脉伴行。全程由胸锁乳突肌(SCM)覆盖,上段位于SCM内侧,颈内动脉后方;中段位于SCM前缘下面,颈总动脉后外侧;下段位于SCM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颈总动脉前外方。 后方:膈神经、椎静脉、锁骨下动脉、胸导管(左侧)。 内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 颈内静脉下端膨大,称为颈静脉球下球,其上方或静脉角附近有静脉瓣。,右侧颈动脉,迷走神经,右侧胸锁乳突肌,右侧颈内静脉,皮瓣,头侧,气管,明显膨隆,环状软骨,环甲膜,甲状软骨,正常成人男性手指,扎了个侧枝,(二)颈内静脉穿刺途径,前路法:SCM前缘向内推开颈总动脉,

3、SCM中点(即喉结/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颈动脉三角处触及颈总动脉,旁开0.51.0cm。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此路径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中路法:SCM三角的顶端作为穿刺点,约距锁骨上缘23横指,颈总动脉前外侧。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角,紧靠SCM锁骨头内侧缘进针,直指同侧乳头。一般选用中路穿刺。因为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可以避开颈总动脉,误伤动脉的机会较少。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率高。 。,后路法:SCM外侧缘中、下13交点作为进 针点(锁骨上缘23横指)针干呈水平位,在SCM的深部, 指向胸骨柄上窝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

4、动脉,甚至穿入气管内。,(三)穿刺方法(中路法),病人仰卧,头低位,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仲展,面部略转向对侧; 首先确定由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及锁骨内1/3构成的三角;在胸锁乳突肌三角的顶端处约离锁骨上缘2-3横指作为穿刺点; 局部消毒后进行麻醉,并进行试穿,可以初步判定穿刺方向及进针深度;,进针方向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平行穿刺,针尖对准乳头;针尖与皮肤呈45-60度角,一般刺入2-3cm即可见回血;置入导丝至第三个刻度标记点,固定局部穿刺点皮肤,缓慢退出穿刺针,避免导丝随着穿刺针的退出而被带出;用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后退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一般右侧为12-15cm,左侧为15-17c

5、m。,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一)锁骨下静脉的解剖,在第一肋骨外侧缘处,由腋静脉延续而成。该静脉向内侧行走,经过肋锁斜角肌三角,横跨膈神经和前斜角肌下端的前方,达胸膜顶的前下方,在锁骨胸骨端的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其汇合处构成静脉角。 在锁骨下静脉的后上方、前斜角肌后面,有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经过并与其并行。,锁骨下静脉位于肋锁斜角肌三角内,在锁骨内侧端的后方,胸膜顶的前下方;在动、静脉之间除了有前斜角肌和膈神经外,并没有其他的重要组织结构。 根据锁骨下静脉和静脉角的投影位置可由锁骨下缘的内、中1/3交点处,至同侧胸锁关节上缘之间作一连线,作为穿刺时进针方向的标志; 按照静脉的深

6、度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应紧贴锁骨的后面进针。,(二)穿刺方法,锁骨下径路 (1) 病人取Trendelenberg位,穿刺侧肩背下垫一小枕,头转向对侧,穿刺侧之肩部略上提、外展,使静脉充盈并减少空气栓塞发生; (2) 以锁骨中点下缘约1.0cm处为中心,颈、胸、肩部常规消毒;,(3)铺无菌巾,戴手套(如有条件穿手术衣);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打开中心静脉穿刺套管,取出穿刺针抽取2ml配制好的肝素盐水,保持负压; (4)选择穿刺点,锁骨中点下缘下方1cm,再偏外1cm处,与胸骨纵轴成45度角,与皮肤成10-30度角,进针方向指向胸骨上切迹,进针时针尖先抵向锁骨,然后回撤,再抬高针尾,紧贴近锁骨

7、下缘负压进针。,(5)一般进针约4cm左右可见回血,见到暗红色静脉血回流后(首次或不熟练者最好测压),再轻轻推进0.1-0.2cm,使针尖的斜面向下,置入导丝至第三个刻度标记点,固定局部穿刺点皮肤,缓慢退出穿刺针,避免导丝随着穿刺针的退出而被带出;用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后退出;,(6)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一般右侧为12-15cm,左侧为15-17cm; (7)迅速撤出导丝并关闭阀门,肝素盐水回吸确认充分回血后再以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封闭;必要时局部缝合,再以3M贴膜及导管固定贴固定,外表覆盖无菌纱布等待输液。,(三)锁骨下路优点,穿刺部位为锁骨下方胸壁,该处较为平坦,可以进行满意的消毒准备; 穿

8、刺导管易于固定,敷料不跨越关节,易于清洁和更换; 不影响患者颈部和上肢的活动,敷料对患者是舒适的; 利于置管后护理; 只要操作者受过一定训练,本治疗方法是相对安全的。,(四)锁骨下路缺点,穿刺过深时有误伤锁骨下动脉的危险,且误伤后不易压迫止血,容易形成皮下组织内血肿,甚至假性动脉瘤。如果针干与胸壁皮肤角度过大有穿破胸膜和肺组织的可能。,四、股静脉穿刺置管术,(一)股静脉的解剖,股静脉为髂外静脉的延续,在大腿根部腹股沟韧带下方与股动脉同行于股血管鞘内,位于动脉的内侧,在腹股沟韧带下1.5-2cm处有大隐静脉汇入。由于此处股动脉搏动容易触及,定位标志明确,与之伴行的股静脉直径较粗大,因此行股静脉穿

9、刺容易成功。,(二)穿刺方法,病人体位:仰卧,下肢外展外旋3045 进针点: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偏内侧,股动脉内侧0.5cm,腹股沟韧带下1 2cm; 进针方向:向上、向后、指向内侧(脐部),针尖斜面向上,针体与冠状面成30 左右,进针深度2 5cm; 余下步骤同颈内静脉穿刺。,五、穿刺置管注意事项,1、熟悉局部解剖是穿刺置管成功的关键; 2、严格无菌操作; 3、应掌握多种进针穿刺技术,不可在同一部位 反复多次穿刺,以免造成局部组织的严重创伤和血肿; 4、穿刺过程中,若需改变穿刺方向,必须将针尖退至皮下,以免增加血管的损伤;,5、用细针试穿是最确切的定位方法,禁止用粗 穿刺针反复试穿,以避免损伤局

10、部组织和血管; 6、误穿动脉后一定注意局部给予较长时间持久的压迫止血; 7、有时候负压进针的时候没有见血但退针的时 候倒有回血,所以退针的时候要尽量缓慢一点,避免见血的时候针已出血管了;,8、穿刺成功后,注意然后减小穿刺针与额平面角度, 当回抽血十分通畅时,固定针头不动。插入导引钢丝,注意插导引钢丝时不能有阻力; 9、中心静脉在吸气时可能形成负压,穿刺过程中,更换输液器及导管和接头脱开时,尤其是头高半卧位的病人,容易发生空气栓塞。对于有自主呼吸的病人尤其要注意避免空气栓塞的发生;,10、要充分扩皮,包括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尤 其在置入比较粗的透析导管时,使导管通过皮肤及皮下组织无明显阻力; 1

11、1、导管质地不可太硬,插入深度以导管顶端插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即可,不宜过深,以免发生大血管及心脏损伤; 12、穿刺成功后应立即缓慢推注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以免血液在导管内凝固,阻塞管腔;,13、穿刺不顺利时要及时换人操作,不要 一味地蛮干; 14、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方能逐步提高操作技术; 15、重视每一次穿刺,没遇到困难并不说 明技术多高超,穿刺次数少而已。,外 科 换 药 与 拆 线,伤口换药,简称换药,又称更换敷料 目的: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伤口的愈合。 合理的换药方法、伤口用药、引流条放置、适当的敷料、恰当的换药间隔时间是保证创口愈合的重要条件; 否则不仅

12、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延误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因此正确的换药是提高外科治疗的关键。,换药的适应症,1.拆线 2.制止伤口出血 3.解除压迫 4.处理引流 5.敷料污染严重 6.敷料移位 7.再次手术前 8.观察和检查伤口,换药的基本操作方法,(一)换药前准备 1病人的准备 精神准备: 体位:安全、舒适、便于操作,文明、暴露、保暖,2工作人员准备 了解伤口的情况: 时间安排:清晨,避开进食及家陪,前半小时勿清扫 决定换药顺序:避免交叉感染。 原则:先无菌,后感染;先缝合,后开放;先感染轻,后感染重;先一般,后特异。 无菌准备:衣、帽、口罩、洗手、剪指甲等 决定换药地点:,3应用物品准备 原则:

13、用什么,取什么;用多少,取多少;先干后湿;先无刺激性,后有刺激性;先用后取,后用先取。,换药前的准备,1.环境准备 2.病人准备 3.换药者准备 4.物品准备,最好在换药室进行,若病人病情不允许,可在床旁进行,注意保证充足的光线,适宜的温度,保护病人的隐私,停止一切打扫工作。,心理、姿势、疼痛问题等,充分了解伤口情况,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换药车、换药包、消毒棉球、另外根据伤口实际情况,酌情准备引流条、酒精纱条、油纱条、纱布、纱垫、绷带等物品。,换药操作中无菌原则的基本要求”不接触”原则,(二)换药的基本方法,1揭开创面敷料 揭胶布由外向里,要轻柔 手取外层敷料,钳取内层敷料。有粘连时,应

14、湿敷后再揭。 观察伤口,2清洁伤口 应用“双镊法”,一脏一净 伤口周围皮肤用消毒液由内向外擦拭二遍 创面应用生理盐水棉球沾、吸分泌物或脓液 冲洗时用弯盘接水,后吸干创面 放引流时,应探明情况后放置,3固定敷料 应用无菌纱布,分泌物多时加棉垫 胶布粘贴法:适当的宽度、长度,方向与肢体或躯体的长轴垂直 绷带或胸腹带的应用: 胶布过敏的处理:,(三)换药后的整理工作,1. 各物品归类处理:包括污物和器械 2. 安排好病人, 最后洗手 3. 记录过程,换 药 演 示,步骤,操作要点,揭开敷料、暴露创面,观察伤口,消毒伤口周围正常皮肤,处理创面,覆盖创面、包扎固定,动作要轻巧,手取外层、镊子 取内层,揭

15、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周围皮肤情况,伤口肉芽组织性质,缝合伤口,脓腔伤口等,常规消毒,清洁伤口由内向外消毒,污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根据伤口、创面情况作相应处理。,一般覆盖面积超出伤口四周3-5cm,胶布固定方向应与身体长轴方向垂直。,安置病人、整理用物,(四)换药的注意事项,1.态度和蔼、动作轻巧、迅速敏捷 2.严格无菌操作 3.勿让家属围观 4.高度污染的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必须进行床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包括:穿隔离衣,物品尽量简单,污物焚毁,器械加倍消毒,消毒液浸手,各类伤口的处理,缝合伤口:经处理可缝合达期愈合的伤口,多为无菌或污染伤口 开放伤口:需要清除坏死组织,肉芽组织

16、充填,上皮覆盖而愈合的伤口,多为感染伤口,(一)缝合伤口的处理,1. 伤口无引流物又无感染者,可3天查看伤口。疑有感染者,随时观察,更换敷料。 2. 伤口有引流物者,24小时更换敷料。是否去除引流物,视情况而定。 3. 术后体温持续在38以上,或伤口疼痛,应查看伤口。 4. 缝线反应:可用酒精湿敷。伤口基本愈合后尽早拆线。 5. 伤口感染:浅表:可用酒精湿敷,或理疗深部:拆除缝线,开放排脓,放置引流 6伤口拆线:拆线时间:头颈面部3-5天;胸腹部5-7天;骨科四肢10-12天;减张缝线10-14天; 7蝶形胶布、绷带、胸腹带的应用,(二)开放伤口的处理,1. 浅、平、干净或新鲜创面:生理盐水棉球吸除分泌物,凡士林纱布敷盖,干纱布保护,1-2天换药一次 2. 肉芽组织生长不良创面: 正常肉芽组织:色泽鲜红、致密、无分泌物、易出血 过度生长肉芽组织:肉芽高出创缘。剪平高出的肉芽,压迫止血,或用硝酸银烧灼,生理盐水冲洗后湿敷。 水肿肉芽组织:色淡红或发白,表面水肿发亮,不易出血。3-10%高渗盐水湿敷。 陈旧性或坏死肉芽组织:剪、烧、冲洗、湿敷。 3. 脓液或分泌物较多的创面:湿敷。 4. 深脓腔伤口:清除坏死组织或异物, 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扩大引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