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112116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xx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xx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xx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xx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2姥姥的剪纸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9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

2、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揭题解题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2、姥姥是谁?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二、自学生字,疏通课文1、学生自学生字词语。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三、检查自学情况1、交流所学,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四、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五、指导写字。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六、布置作业1、读熟课

3、文。2、搜集剪纸资料。第 2 课时一、欣赏剪纸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1) “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 “无所不能” 。(2) “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3) “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4)

4、“我强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剪出啃食青草。4、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意义。5、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姥姥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二、认识姥姥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知道写什么?2、指名说一说。(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己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拙见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老老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任务的内在的品格。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三、质

5、疑问难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2、引导学生解决典型的疑难问题。 “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问题:着是课文第四节中的一句话,其中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含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如何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呢?试解:课后练习第三题这样提示我们“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练习深化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回背诵。2、引导背诵(1)从那时侯起,我达到老牛(2)一头老牛变得3、 “熟能生巧,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五、板书设计:12姥姥的剪纸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

6、良13牛郎织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会用“原来” 、 “心急如焚” 、 “霎时间”造句。3.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4.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教学重点: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敢于追求新生活,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谈话导入。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2.板书课题。二、了解作者资料。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三、理清脉络,理解文意。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2.学生汇报。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牛郎是怎样的孩子?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一)小组内交流。(二)全班汇报。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2

8、.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第 2 课时一、导入激趣。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3.学生质疑。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2)学生汇报。2.王母娘娘知道后会怎样?

9、(1)读课文第八节至第十节。(2)学生汇报:(3)探讨一下王母娘娘的形象。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作业:(一)造句。1.心急如焚2.霎时间(二)召开故事会。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四、板书设计:美满生活老牛诀别13

10、牛郎织女织女被抓携子追赶鹊桥相见14安塞腰鼓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的节奏美、诗意美。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的节奏美、诗意美。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导入,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进入新课学习。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标处节次,画出生字。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习生字。投影:(1)根据课后生字表

11、自学生字读音。(2)指名读生字,及时纠正。(3)自由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4)再指名读。全班齐读。3、解释词义。(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2)班级交流。三、指导朗读。1、重点指导:(1)自由读。注意语气。(2)指明范读。(3)再指名读。(4)自由读,同位指导。(5)再指名读。2、逐节指名朗读。随时纠正不当之处。四、指导写字。1、自由观察字型,找出难写的字。2、指导。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五、布置作业练读课文,第 2 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2、明结构。说明:按“

12、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 3 个部分。第二部分是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3、寻美点。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的美妙之处)三、精读,品味语言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学生齐读第 6 段,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 (出示幻灯)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

13、,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并反复朗读。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 3 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四、品读,学用语言1、学生再读,学用课文句式、段式。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五、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六、板书设计4安塞腰鼓一、知内容:“的安塞腰鼓”二、明结构

14、:“好一个安塞腰鼓”核心句三、寻美点:(根据学生发言板演)练习4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教学重点: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教学难点: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获得的知识来回答?(3)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多不多?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

15、们听说过吗?(3)试着说出他们的意思。3.教学第三部分(1)教师由上一部分的教学到导入俗语的地域性。(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的俗语。(3)指名说一说。(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诵读词语。(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子音。(3)同位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习说这些词语的意思。(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6)学生练习背诵。2.积累反馈(1)指名读,集体练习读。(2)集体一齐背诵,指名背。第 2 课时教学要求:1、

16、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2、学习写毛笔字。教学重点: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教学难点:学习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三题1.指导。(1)指名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连的字相差大(5)教师重点指导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2)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二、教学第五题。学习写毛笔字1.学写毛笔字2.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3.指导(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4.练习5.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第 3 课时教学目标: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教学重点: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教学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