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106947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xx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xx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xx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xx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整理与复习。.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运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

2、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我学会了数 110 各数。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我学会了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比较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作比较。师:瞧!小兔请客

3、了,快来帮忙吧!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生 1:画“”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的数量,画“”表示杯子的个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发现椅子不够,杯子够了。生 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 6 只,椅子有 5 把,杯子有8 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生 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 个橘子和 1 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生 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

4、个萝卜和 1 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生 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生 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生 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生 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2.数的计算。师:说一说,3 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 呢?生 1:数字 3 可以表示 3

5、个人、3 棵树、3 盆花等。生 2:数字 0 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生 3:数字 0 也可以表示开始或起点,如直尺上的 0。生 4:数字 0 还可以表示基准,如温度计上的 0。师:你们知道算式 3+7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 呢?生 1:算式 3+7 可以算有 3 个女同学和 7 个男同学,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的问题。生 2:也可以计算有 3 朵黄花和 7 朵红花,求一共有几朵花的问题。生 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生 4:算式 9-1 可以算树上有 9 只小鸟,飞走了 1 只,求还剩多少只的问题。生 5:还可以表示有 9 个

6、苹果,吃了 1 个,求还剩下几个。生 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几道计算题吧!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知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加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用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用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这样由情境到画图形,再到数字列式,最后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探索其中蕴涵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

7、所在。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为全课的主线组织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A 类教材第 55 页第 6 题。B 类.教材第 55 页第 7 题。2.教材第 55 页第 8 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最上面的画“”,最下面的画“” 。给最下面的那支笔涂色。B 类:1.5 3 352.3+1=4 3+2+3=8 4-2=2 9-6=3教材习题教材第 54 页“习题”:.略 2.8 5 7 3.1 7 3 8 6 9 4 9 8 10 3 84.6+4 5+5 2+8 5. 整理与复习。.掌握不同的数数方法。2.结合具体的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

8、问题并解决问题。3.在参与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认识到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难点:在参与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师:同学们,这几位同学在激烈地讨论什么呢?我们也一起参加吧!学生可能回答:他们在互相说自己学会了什么。他们在说自己满意的是什么。他们在说自己表现好的方面。我学会了好几种数数的方法。我能从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还会提出问题。我也会提问题,还会解决问题呢。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呢。这说明你们在长大,这些成绩都是大家的成长足迹,只要我们每天都努力,相信会取得更

9、好的成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取得的成绩,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引入新课借助了情境图让学生参与讨论,鼓足了学生学习的劲头。.提出的问题。师:同学们,虽然我们进步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要记住“学无止境”,意思就是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想一想,还有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吗?你有哪些疑问呢?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慢慢找答案。师:看看这些同学的疑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回答:我也不知道 0 是不是最小的数。生活中的数应该很多很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有最小的数吗?有最大的数吗?它们分别是多少呢?加法可以换成减法,减法也可

10、以换成加法。就像我左手伸出 3 个手指,右手伸出 2 个手指,一共是 5 个手指,写成算式是 3+2=5,也可以写成 2+3=5;还是这 5 个手指,我收回右手的 2 个手指,就剩左手的 3 个,写成算式就是 5-2=3;同样,如果收回左手的 3 个手指,剩下右手的 2 个,写成算式就是 5-3=2。师:说得真好,知道加法和减法可以互换,还举出了实例,真棒!举例子也是我们学习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你也可以用实例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来,接着说。我也纳闷,为什么一大堆棉花还没有一小块铁重呢?物体的轻重跟什么有关呢?师:这些问题如果现在你还没有找到答案,那就要努力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个一个

11、地攻破这些难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学习注入动力。2.解决问题。师:不明白的问题先记录下来,日后逐渐解决。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运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悟“学以致用”的道理。师:同学们真是长大了,知道了自己的成功之处,更难能可贵的是发现了自己不懂的问题,确定了自己今后要努力学习,攻克这些难题。整理与复习成长的足迹: 问题:我学会了 0 是最小的数吗?最小的数是几?最大的呢?.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探

12、究的积极主动性,才能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学生有了目标,就有学习的动力,我们的课堂才会更精彩。A 类看图列式计算。= = =B 类搭积木。把小动物搭的正方体的块数填在里。把搭的正方体的块数用“”或“”表示出来。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3+7=10 7+3=100-3=7 10-7=3B 类:5 9 1 8 398531 或 13589教材习题教材第 56 页“习题”:9.略0.有 3 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 2 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有 4 个小朋友在玩滑梯。有 4 个女同学,有 5 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人?3+2+4=9 或 4+5=9玩跷跷板的和玩荡秋千的一共有多少人?3+2=51.3+4-2=55+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