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808748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探究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探究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学探究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探究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探究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探究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动手和智慧的联想 给教师的建议第四十条“动手和智慧”一文中指出:“我们从一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的双手能做出准确的、有成效的动作。手能教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可见,孩子的动手能力多么的重要啊!同时,我们的科学课课程标准也指出了:以探究为核心。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活动是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一。在科学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的动手实验操作才会达到科学探究的目标。199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认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但“纸上得来终觉浅,

2、绝知此事要躬行”。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正处在发展时期,必须从早期对学生进行智力培养和动手能力训练。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科学体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科学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培养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动手操作能力既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又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动手

3、动脑能力、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科学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制定计划,为动手活动做好准备制定实验计划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起着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制定一份较为科学完整的实验计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好实践活动,同时在制订实验计划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思维加工、设计、表达等综合能力。在降落伞对制定实验方法环节中学生经历了初步设计、交流探讨再设计、再交流探讨最后涉及一个逐步完善的设计过程。如:学生根据猜想的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第一次制定的实验方法,比较降落的快慢是否

4、与伞面的大小有关,伞面大的下面坠的是玩具人,伞面小的下面坠的是橡皮泥。学生评价:无法比较,因为垂吊物不同重量也就不同,没有相同的条件无法对比。垂吊物应该是同一个物体。根据学生提出的修改建议,我引导学生归纳出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研究一个问题时尽量将其他条件固定起来,不让其他条件变化。(2)研究几个因素时应该将其中的一些因素固定后一个一个来研究,不能同时都改变。学生又重新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实验。在交流探讨过程中注重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相互之间提出修改意见,取长补短,已达到共同设计出一份较为完整科学的实验方案的目的。学生通过三次设计、相互提出修改建议来完成一份试验方案

5、,让学生充分经历了一次科学制定研究计划的过程。二、动手操作,模拟自然现象“我听我忘了,我看我记住了,我做我理解了”。在科学课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自然现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来帮助理解。例如,做一块卵石一课中,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制作一块卵石。有的砸,有的磨,有的挫,有的用水杯子。通过亲历动手做卵石的过程,来推测大自然中的卵石是谁做的?让学生动手体验过程,比单纯的推想好得多。三、明确要求,有利于过程的正确性和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在动手实验操作前,先使学生明确实验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才能有目的的进行实验操作和活动的指向。除了通过动手操作后观察一些现象外,还有很多的实验

6、通过记录数据来完成探究活动。这样在学生动手前就要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的要求,做到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才能准确的记录数据。例如,斜面一课中,在探究利用斜面是省力还是费力实验时。为了使数据更准确一些,老师为学生提出了实验要求:1.在拉动小车的过程中,速度要慢要匀。2.读数据时,要边拉动小车边读出数据,不要等停止后再读数据,否则不准确。这样,学生得到了比较准确的数据,也是尊重科学的、正确的实验规律。四、材料的提供是学生动手的基础做个有心人,时刻从生活中准备材料,特别准备典型的材料。我们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材料,也可以动员学生自己带相应的材料。材料必须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应与学生的探究能力相

7、适应,应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探索,应该数量充足,并且尽量避免引起与学习无关的行为。再就是材料要有典型性、科学性、显效性。如在纸教学中,就要选用厚薄、软硬、韧性、吸水性各不相同、常见的纸,这些纸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差异,通过实践、讨论,研究出共性,同时也为后续的“造纸”和研究“不同用途的纸”作准备。五、动手探究要注重过程科学课注重让学生获得体验,科学探究在寻求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而学生的科学方法与技能,学生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不可能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简单的记忆模仿能够学会。而是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内化才能习得的。因此,探究应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亲历过程

8、,才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例如苹果为什么落地一课中,活动二以资料卡的形式解释“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大都知道地球上任何物体在不受障碍的情况下都会往地上落。但他们对地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力却难以理解,对“竖直向下”的方向也较难直观感知,这些问题正是启发我们创新使用教材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增添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增添一个铁架台图,横杆上用线悬吊一块蹄形磁铁和一块铁片。1、将铁片靠近磁铁的底部,铁片被吸住说明磁铁对铁片有吸引力。2、将悬挂铁片的线剪断,铁片落地。学生可由磁铁吸铁片联想到有一种把铁片吸到地面上的

9、力,就像磁铁吸铁片那样,这就是地球引力。二是增添探究物体落地方向的活动图片:在铁架台的竖杆上竖直固定一排大小相同的铁圈,一铁球从最上面的圈向下落地,没有碰到下面的圈,形象直观地展现了竖直向下的科学现象。以上增添的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鼓励学生大胆动手,保护学生的动手热情。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启发他们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而且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对于实践操作成功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