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藏那曲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11KB
约6页
文档ID:58087256
西藏那曲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_第1页
1/6

西藏那曲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西藏那曲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习近平主席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 ”陈宝生部长强调:“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的基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教师是根本的根本 ”西藏那曲是全国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气候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位于西藏北大门和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腹地,故称“藏北地区”和“羌塘草原” ,平均海拔 4500 米以上,西部两县海拔高达 5000 米以上,年平均气温-℃至℃,境域面积 45 万平方千米,下辖 11 个县,总人口 50 余万因地广人稀、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和“人体极限考验场”导致人才“下不去、留不住 ”成为常态教师专业发展更成为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拉萨那曲教师继续教育学校相继建成,高考上线率提高XX 年,西藏阿里地区借鉴那曲高中异地办学成功经验,建成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为破解高海拔艰苦地区教育发展瓶颈开辟了新路径、积累了新经验那曲地区借助区域内高中异地办学优势,围绕教师成长,不断创新思路,多措并举,为稳定师资队伍、提升专业水平、促进教师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成长环境。

一、从“缺氧”到“富氧”那曲区域内高中异地办学是将那曲地区海拔 4500 米以上的高中学校搬迁到拉萨附近海拔低于 3700 米的地方,通过降低海拔高度,改善工作条件,教师健康状况明显好转,实现了“环境留人” ,稳定壮大了师资队伍据调查,95%以上的教师体检结果均符合医学指标拉萨那曲两所学校教师从原有 119 人发展成如今的 375 人;原有的 4 名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发展成如今的 23 名;副高教师从原有的 4 名发展到如今的 31 名;汉族教师原有的 33 名发展到如今的107 名二、从“单一”到“多元”立足区域内异地办学教研实践,那曲地区加强本土与异地教学教研的有机结合与深度融合1.拜师结对,实现“两个融合”增强教师专业技能的传承性通过本地新老教师之间、本地教师与援藏教师之间拜师结对,开展 “同课异构”“青蓝工程”等活动,实现“本土教师队伍融合、本土教师与援藏教师融合” , 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得到有效传承,提升了教师教学技能2.交流互动,实现“两个提升”增强教师专业素养的互补性,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展校际间系列交流学习活动,更新教学理念,提升综合能力,达到校内、校外专业素养“双提升” 。

实行开门搞教研,邀请高校教师、区内外教学能手、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教研、教改培训,提升教研教学的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教材分析、课堂管理、德育教育、教学技能、教研能力等专业素养3.因地制宜,实现“两个促进”增强教师专业层次的递进性通过本土资源与教学实际结合,本土教学与教学大纲结合,开发应用校本教材,促进民族教育融合发展、促进优秀文化有效延续根据异地办学育人目标和教学需求,研读课程标准,了解学情教情,梳理知识体系,挖掘本土资源,先后编制了《西藏地理》 《西藏数学》 《西藏政治》等校本教材,增强了教师学术研究能力,教师专业层次逐步提高三、从“本土”到“异地”1.利用区域内“异地办学”资源优势,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以拉萨那曲教师继续教育学校为依托,发挥近距离辐射的培训优势,借助“组团式”教育援藏优势,开办“青年教师研训班” ,开展国培、区培、地培、县培、校培“五位一体”的全员、全科、全层次业务培训,注重培养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理论自信和教学自信;借助拉萨兄弟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校际间教师交流互访学习和学科联考,学科赛课;借助拉萨便利的交通条件,选派教师赴内地挂职跟岗培训;借助拉萨地理环境优势,吸引和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业务强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借助拉萨网络资源优势,开展数字化教研、录播教学、空中同步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教研,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积极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2.立足区域内“异地办学”教学实际,强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立足区域内异地办学实际,围绕教学、聚焦改革建立班主任导师制和“阳光心理驿站” ,援藏教师和本地教师共同管理班级事务,活跃班级文化生活,让教师成为班级成长的指引者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推进“阳光自主式”课堂改革,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建立“教学质量跟踪监测系统” 、探索“721”教学法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习惯养成,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实现“教学相长” 3.发挥区域内“异地办学”育人功能,强化立德树人,增强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注重班主任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心理疏导,形成“老中青”梯队化德育队伍学校同拉萨武警部队、乃琼镇派出所、拉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部门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培养出一大批德育骨干教师,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教师专业核心素养逐步提高,复合型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同志从项目规划、筹建到实施始终给予大力支持,做了大量工作,为那曲地区高中异地办学顺利推进做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关键作用国家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区地主要领导多次莅临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拉萨那曲教师继续教育学校指导教师发展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区域内高中异地办学背景下教师培训培养开启了思路、指明方向。

各级党委、政府和�能部门高度关心支持、加大硬件、软件投入,修建教师公寓、职工之家,校舍、宿舍环境优越,教学设备设施先进一流,教师免费体检定期举行, “引、育、留、用”的“拴心留人”工作深入人心、细致入微;教师“五级”培训和专业成长提升工程、校本教材研发应用和“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程落地生根、见到实效,为高海拔地区教师成长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围绕高海拔地区区域内高中异地办学难题,紧紧抓住教师成长发展这一关键因素,聚焦问题、精准施策,激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13 年来,1950 人次获得各级各类教学赛课奖项在《西藏教育》 《考试周刊》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197 余篇,在《那曲教育》等地区级刊物发表论文 160 余篇自治区高中教学大赛 13 人获奖;地区高中教学大赛 59 人获奖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家长和社会满意度高区域内异地办学促进教师成长发展是基于本民族地域文化环境,有利于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有效延续本民族优秀文化命脉和教育教学特质风雨兼程开拓路,砥砺奋进创辉煌那曲区域内高中异地办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索,为高海拔艰苦地区教师成长发展提供了高贵经验和成功范例,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责任编辑:李莎lis@。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