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对联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8080654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对联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2对联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2对联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2对联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2对联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对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对联(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 联,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民族艺术瑰宝,既切实用,又能审美,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推祟。会写对联,会欣赏对联,历来是国内外华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礼仪写作的重要内容。,一、对联概念,对联也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等,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上联和下联两部分组成,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讲究平仄、对仗,具有完整的意思。,二、对联的应用性和审美性,对联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审美性,(一)对联的应用性,对联以其内容格调高雅,形式简便易见,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故实用性最强,应用面最广。比如婚姻、寿诞、提职、乔迁、开业、大厦落成、春节欢聚、大小节日等各种喜庆事宜,一般都写对联;丧葬祭祀、灾害事故等各

2、种悲苦事宜、也常写对联;师朋交往、赠答,亲友谋面、远行,以及自我抒怀、自励等各种题赠事宜,也常写对联;感时遇事、睹物兴怀、寻访名胜古迹,放论天下大事也写对联。,举例,曾国藩挽乳母联: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论人情天理,亦当泣血三年如纪晓岚集句(集现成诗、词、文句或人名、地名、书名、药材名街道名等以成联)嘲庸医联:新鬼烦冤旧鬼哭 (杜甫兵车行)他生未卜此生休 (李商隐马嵬驿)理发店联:到来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二)对联的审美性,对联又是一种审美度很高、审美意味很浓的文体。 如佚名的春联: 梅开五福 竹报三多 又如郑板桥春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解释,五

3、福:“寿”、 “富”、“康宁”、“攸好德“、 “考终命” 三多:“多福”、 “多寿”、“多男子”,三、对联的产生和发展,(一)对联的产生:有多种观点。 .一般认为起源于五代蜀主孟昶所题桃符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认为起源于东晋王曦之居绍兴时所撰年关对联: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现代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对联的基本因素:对仗(发端于南朝骈体文而定型于盛唐的律诗),骈体文,骈体文从魏晋才开始形成,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代,这时候,骈体文成为文章的正宗。 两马并驾叫做骈,两人在一起叫做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古代宫中卫队的行列叫仗(仪仗),仪仗是两两相对的,所以骈偶又叫对仗。骈偶和对仗

4、都是比喻的说法。骈体文一般用平行达到两句话,两两相对,直到篇末。,对仗,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基本特点:字数相等 词性一致 平仄相对 字不重复 作用: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与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对偶,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指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作用:整饬语言,增强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对仗练习,指出下列两句哪句是对仗句,并说明

5、原因。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对仗练习参考答案,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偶,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是对仗。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对仗,这组联句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二)对联发展分期,对联从唐代发展至今,可分五个时期: 一是拓展期:宋代。 二是普及期:明代。 三是鼎盛期:清代 四是承继期:民国。 五是中兴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四、对联的特征

6、,对联的六大待征: .字句相等 .联意相关 .平仄相谐 .节奏相称 .词类相当 .结构相应,.字句相等,涵义:这是说上下两联的字数句数要一样多。 作用:整齐、对称、平衡,给人以视觉美。 如八国联军入京,与清政府在和议会上的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联军一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清朝一方),.联意相关,涵义:指上下两联的意义不能脱节要互相关联。 如乾隆皇帝时一对联:家有万金不富,膝下五子无儿横批:寡人在上,联意无关无情对,若上下联联意不关联,而是各言其它,就变成“对句”,即“无情对”。 “无情”就是彼此没有关系。 如明人李东阳与来客的对句:庭前花始放 (李东阳句)阁下李先生 (来

7、客对句) 又如:白虹贯日(出自史记邹阳传);金鸡纳霜(英文汉泽,即奎宁九)。 白头翁(鸟名) 陶然亭(北京名胜地); 苍耳子(草药名) 张之洞(近代名人)。,.平仄相谐,平仄相谐的前提是要分清平仄。大体说来,所谓“平”声是指普通话的阴平、阳平;所谓“仄”声是指普通话的上声、去声。 控诉军阀混战联: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今四声与古四声的平仄,今四声:阴阳上去 古四声:平上去入平 阴平、阳平 平 平仄 上声、去声 仄 上去入 规律: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凡混入平声中的古入声字,都可

8、以当仄声字用。,古今平仄举例,如成都杜甫草堂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留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白头翁(鸟名) 苍耳子(草药名),“句脚”、 “腰眼”,平仄的对立,在“句脚”、 “腰眼”上比较讲究,句脚,句脚的平仄适用规则: 1.竖向(上下两联间)对立,横向(一联各句间)连珠。 2.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平声。,句脚举例,如武昌黄鹤楼联: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 如成都杜甫草堂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留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腰眼,“腰眼”是一句中平仄的关键所

9、在,其分布的规律大致是:四字一句的,腰眼在第二字;五字一句的,腰眼在第三字;六字一句的,腰眼在第二、四字,尤重第四字;七字一句的,腰眼在第三、五字,尤重第五字;七字以上的,由此类推。(减法则) 腰眼字的平仄依句脚字的平仄而定:煞脚字用平声,腰眼字用仄声;煞脚字用仄声,腰眼字用平声。 如理发店联:莫谓胸中无点墨 |感夸手 | 上有 | 全能,.节奏相称,这是说上下联的音义停顿、节拍的轻重长短必须一致。 如杨向阳“题钓鱼台国宾馆天浆榭联”天子昔垂钓,有意红鳞吞黑饵浆泉今起浪,无心白羽荡清波此为二一二二二一二式。,节奏的划分可粗可细,由于句型很多,节奏的划分可粗可细。 如:友天下士;读古今书。 粗分

10、为一三式;细分,为一二一式。 如果上下联节奏不同,那就不成为对联了。 如: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上句为二二二一式,下句为二二一二式。,节奏被广泛运用,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不收礼/今年/过节,收礼/只收/脑白金 2.徐悲鸿言志联:直上/青天/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 3.爱妻/爱子/爱家庭无视/交规/等于零交规与交通规则,.词类相当,这是说上下联相对的词汇,其词性要相同即实词与实词相对,虚词与虚词相对。 现代汉语分实词为六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分虚词为五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古人作对对词性的要求很严,不仅大类相对,小类亦应相对,

11、现代人作对联只要大类相对即可,古名词还可分为14类,1.天文(日月风云)2.时令(年节朝夕) 3.地理(山水江河)4.宫室(楼台门户) 5.器物(刀剑杯盘)6. 衣饰(衣冠巾带) 7. 饮食(茶酒餐饭)8.文具(笔墨纸砚) 9.文学(诗赋书画)10.草木(草木桃杏) 11.动物(鸟兽虫鱼)(麟凤鱼龙) 12.形体(身心手足)13.人事(道德才情) 14.人伦(父子兄弟),.结构相应,这是说上下联的句型必须一致。 句型由词组和句子成份决定。词组的结构关系有联合、偏正、动宾、主谓等;句子成份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写作对联一定要考虑到语法结构。 如毛泽东与李立三联句:洞庭有归客潇湘

12、逢故人联合 偏正此为主谓宾式,结构相应举例,墙上 芦苇, 头重 脚轻 根底浅山间 竹笋, 咀尖 皮厚 腹中空方位 联合 主谓 主谓 方位偏正 联合 主谓式,五、横批,对联横批可有可无。 横批,又叫横披,一般带有总结的意味,其字数有二、三、四、五、七字不等,但一般是四个字。 题写横批还要考虑到与联语的风格一致。,横批举例,如1917年北洋军阀南下骚扰湖南为害甚烈。其统兵头目为张子志、张敬尧,有人即为其题联云:此子本俗人,偏说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吠尧原桀犬,何曾识敬以为国,敬以临民横批:堂堂乎张也 再如春联李白桃红花竞笑莺啼燕语鸟争鸣横批:春闹枝头,六、对联的对法,对联有各种对法。 一、以形式分,

13、有工对、宽对、扇对、自对 二、以内容分,有正对、反对、串对、言对、事对,.工对,也叫严对,即对仗严格的对联,在字数、联意、平仄、节奏、词性、结构等几方面部妥贴工整,无懈可击。如鲁迅自嘲联: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横 眉冷 对千 夫指 动 名 形 动 名 名 俯 首甘 为孺 子牛 动宾 偏正 偏正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又如:春风有韵声声慢 国寿无疆步步高,“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在工对中,有一点可以通融,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说,上下联的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可以不讲究(除了五言对的最后一个字以外),而第二、四、六个字必须讲究平仄相反。,.宽对,宽对,与工对相对而言

14、,是在对仗上放宽了尺度、要求,但又保证了对仗的基本特点的对联。 如明人郑成功联(平仄放宽):桃花尽日随流水江月何年初照人 如郭沫若集毛泽东诗词联(结构放宽):独有英雄驱虎豹敢教日月换新天,.正对,正对,是上下两联角度不同,而意思互补的对联。但这“意思互补”不是意义雷同,也不是同义反复,而是一种相似或相关。 如清人毕沅题岳阳楼联: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反对,反对,是上下两联联意一正一反,而意思互相辉映的对联。 如河南灵宝市函谷关犹龙阁联:未许田文轻策马愿闻老子再骑牛 再如杭州西湖岳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冯玉祥自警联:守旧必淘汰;维新方适

15、存。 沙俊清言志联:心田不种仙人掌;人际当栽君子兰。,.串对,串对又名流水对,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分成互相对仗的上下两联来表达的对联。好比现代汉语中的复句一般,上下两联间有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假设、因果、条件、目的等多种复杂关系。,串对举例,连贯关系:票少,人多,咋办;你留,我去,阄决。 选择关系:弃此燕雀之小志;慕彼鸿鹄而高翔。 转折关系: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 假设关系:若把端身对宝镜;自然真相摄莲池(某照相馆联)。 因果关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条件关系:先贤光祖德;后哲振家声 目的关系: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春联简史,1.春联始于远古时期的“桃符”。 山海经东海度朔山 大桃树,二位神将神茶,郁垒 2.中国的第一副春联,五代后蜀国君孟昶的“题桃符”:“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3.五代后的宋代,春联开始应用于人们特别是文人的生活。 如北宋的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 宋代以前的春联称为“桃符”,刻写在木板之上。 5.明代,春联普及时期,“春联”名称正式产生,并开始在艳红纸幅上拨墨书写。(朱元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