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的社会公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807992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视野的社会公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科学发展观视野的社会公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视野的社会公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视野的社会公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发展观视野的社会公平于民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多层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思想体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价值理念鲜明而彻底,庄严而神圣。我们的一切方针、政策、措施都应该围绕着人这一目的,都应该以人为出发点。换言之,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目的是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保证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是以人为本的当然之义;或者说,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思想基础。只有建立社会公平的机制,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才能全面现实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是人类的理想。但在过往的历史上,虽然有良知有责任感有理想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杰出人物

2、对社会公平的呼吁、呐喊不乏其例,但社会公平依然是缥缈的海市蜃楼,他们的道德热情和崇高理想在冷酷的社会现实面前被碰得头破血流。从文明演进的视野看,他们的精神可贵,但他们的失败是注定的。其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各种社会形态,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是以阶级压迫和不公平为存在条件的;资本主义社会虽然鼓吹公平竞争,但掩盖不了社会不公平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地实现社会公平,其根据是:社会公平体现为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观念孕育于资本主义制度之中,它本身体现为对资本主义制度强势集团对弱势群体的压迫的批判,体现为改变资

3、本主义社会不公平这一社会现实的人道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直接原因就是对阶级压迫和社会不公平的反抗,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比资本主义制度先进,根据之一是前者比后者更公平,更合理。社会主义是公平实现的高级阶段,换言之,社会主义体现了人的解放,人民从被压迫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人民不再是奴隶、牺牲品和工具,而是国家的主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不能设想,在一个充满等级观念,只为少数人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中,能够有效地实现社会公平。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空前伟大和光荣的事业,但社会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社会主义总处在不断发展、不断探索、不断完美之中。社会主义具有探索性,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过去我们囿于“左”倾主

4、义的误导,把社会公平理解为平均主义,理解为吃“大锅饭”,结果导致经济停滞与倒退。公平不是平均主义,这是历史留传给我们的教训。片面强调平均,只能让大家一起受穷,其结果只能让社会主义制度蒙羞。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针对平均主义、封闭保守的恶果提出来的。它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它解放了生产力,带来了国力强盛、社会繁荣和人民生活改善。这一有目共睹的事实,是谁也否认不了的。确实,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其中之一是社会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的逐渐恶化,贫富差距拉大是这种不公平的表现。但在公平问题上,我们社会出

5、现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可以在理性高度和发展高度上得到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法制不够健全,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种利益集团的重新组合以及一定意义上的权力滥用,不公平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是不可克服的。显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公平同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既要实现共同富裕,又要达到普遍的社会公平。眼下我们社会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既是局部性的,又是暂时性,它同时是我们改革发展的必要代价_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因为我们社会上出现了暂时的、局部的不公平现象,就丧失了社会主义信念,继而否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以偏概全只会妨碍在历史高度人类文明史高度上对社会主义体质的理解与把握。改革开放

6、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因为它具有光明的前途;但同时,这条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只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阻力,不断消除思维方式上的种种误区。克服不公平现象,逐渐地有序地实现社会公平,正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实现的目标之一。科学发展观正是总结我们几十年改革开放经验的产物,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不足提供了参照和指导。这就是:我们的发展战略应该是科学的符合理性的,而不是不科学的盲目的,是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是导致共同富裕、全面进步的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之一,其原因在于,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全面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

7、会。社会不公平,或者听任社会不公平蔓延,势必造成离心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部分不公平待遇者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感,加大他们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社会主义事业只有团结最广大人民共同奋斗,才能最终实现它预定的理想。我们不能设想,如果让不公平成为少数人获取财富的前提,同时让一部分人成为不公平的牺牲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还能凝聚人心?不能凝聚人心,又岂能说得上发展、进步和建设和谐社会?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以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和社会不公平为代价,不是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显然,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我们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不是事倍功半就是误入歧途。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社会公平具有内在统一性,消除不公平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必然导致社会公平,必然能够实现社会公平,它经得起理性追问。它作为一种逻辑结论,给我们提供了动力,提供了希望。但是逻辑结论不等于社会现实,逻辑结论只有落实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寻求公平的新途径,公平内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理想之中。因此,在促进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社会主义制度有能力通过种种途径,实现社会公平的最大化。关键是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满足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而是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具体地说,实现社会公平,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地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存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