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076444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浅谈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随着新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已赋予课堂教学效益更新的内涵。而课堂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完成;关系到学生知识点的真正掌握;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有效提高。我校的外来民工子弟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电脑,或者有些接触过电脑,但所掌握的知识很有限,也没有系统性。针对这一现象,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同行的帮助,在小学三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内,尝试着“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评价分层”的分层教学。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不管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情况,盲目地采用“一刀切” ,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去指导学生的

2、学习,会存在着很多的弊端。目前,实行的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如何让新居民子女学生学有所得,在零基础或较低基础上有所提高,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即是义务教育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为解决相应问题,笔者在三年级信息技术课中尝试着一种新的分层教学。一、学生分层以学生的基础为依据,把班内学生分成 A、B 二个层次,A 层次有一定基础,是优生,B 层次是零或较低基础,是困难生。A 层次基本是由镇内户籍学生和有一定基础的新居民子女组成,而 B 层次基本是由新居民子女组成。机房内学生机分为两大例,每一例每

3、一横排 4 人为一组,A、B 二个层次适当搭配,便于团队合作,互帮互学。为消除 B 层次学生的自卑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把 B 层次好的学生转为 A 层次,而 A层次差的学生转为 B 层。这种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对激励学生上进是很有益的。对 B 层次好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突出地进行表扬,特别要鼓励他由“下”层向“上”层跃进,最终转为 A 层次。分层是手段,递进是目的。分层的成功,恰恰体现在这个“递进”之中。二、教学目标分层为了增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

4、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于 A 层次学生就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认知,而应注意学习潜能的挖掘;对于 B 层次学生就培养学生的基础操作技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课堂教学分层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也要实施分层,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在课堂教学中,对 A 层次以“放”为主, “放”中有“扶” ,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 B 层次以“扶”为主, “扶”中有“放” ,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B 层次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A 层次能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四、评价分层对不同学生

5、,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B 层次学生,多给予表扬评价,使他们看到希望;对成绩好、自信心满的 A 层次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分层教学具有独特的育人功效,它极大地激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新居民子女学生学有所得,提高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本地学生都能吃得饱,增强了自学能力和知识的独立性。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有利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了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也为下一学年以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为依据的分层教学打下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