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58073733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9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编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编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编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编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编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编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编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法,主 编 潘静成 刘文华 撰稿人 (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 史际春 刘文华 徐孟洲 潘静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编 经济法总论,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 第二节 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规律 一、法律部门形成的一般规律 二、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规律 第三节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关键术语,社会化 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 国家干预与国家参与 宏观调控 垄断(美)谢耳曼法 (德)战时经济法 (苏)现代经济法 经济立法与经济法规,第一节 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法的产生和形成离不开经济基础经济法产生

2、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市场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国家被动或自觉地承担起对经济的组织协调职能;同时,社会经济及国家对经济的调整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并形成了相应的经济法学说。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为国家自觉维护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的孕育、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政,府在宏观和微观的经济管理、调控、参与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为经济法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第二节 经济法形成的一般 原因和规律,一、法律部门形成的一般规律任何法律部门的形成,都是社会经济、法制客观条件和有关主观学说这二者结合和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法也不例外。 二、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

3、和规律(一)社会化生产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二)社会化导致现代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广泛而深入的介入(三)“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协同,并用 “不该伸手的地方不伸手,该伸手的地方必伸手” (四)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国家调节之手和纵向经济关系往往体现着经济集中,市场调节之手和横向经济关系则意味着社会个体的经济民主。 (五)法和法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六)一定的经济法学说之形成,第三节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肇始于德国。它在1896年就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普遍、典型的私人垄断是在美国出现的。其后美国出现了托拉斯(trus

4、t)垄断方式。美国联邦于1887年制定了有关铁路管理的州际商务法(Interstate Commerce Act),并于1890年通过了参议员约翰谢尔曼提出的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和垄断侵害法案(简称谢尔曼法)。,(二)西方国家经济法的沿革1.战时经济法这是初级的经济法,仅于浅表层次和以野蛮的方式回应着不期而至的社会化要求,实质上则是与客观经济规律格格不入的。2.危机对策经济法这是为应付经济不景气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危机而被动制定的经济法。3.自觉维护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其主要标志是经济法据以解决社会经济矛盾的宗旨和方式已由干预、管制市场主体的自由意志和行为,转向尽可能创,造充分、适度、公平的

5、竞争环境以维护这种自由上来。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 (一)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法简史 (二)中国经济法的形成和发展1.德国和日本经济法形成之初对中国的影响2.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经济法,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与经济法学相伴而生。我国业已建立的经济法框架:经济管理方面,企业和投资方面,经济活动和维护公平竞争方面,问题与思考,关于经济法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古代就有经济法;有的说旧中国就有经济法;早期的教科书说经济法始于1906年雷特在世界经济年鉴上首先使用“经济法”概念,而事实上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提出经济法概念;有的说经济法起源于德国,有的说,美国谢耳曼法标志着西方经济法的产生,试问: (1)我们现在为之奋斗、努力创建的经济法,是何种含义上的经济法? (2)经济法产生、形成的基础条件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