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池-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059454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解池-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解池-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解池-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解池-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解池-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解池-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课组材料备课组材料电解池电解池本节内容量的大小以及重难点程度,对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分为两个课时,下面,我将 围绕本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 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电解池第一课时加以分析和说明。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1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 第4章 第三节。主要包括:电解原理和电解原理的应用两方面内容。 2 电解池是继原电池后电化学基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原电池知识的延续,更是研究其 应用的基础。在高中学化学基本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理论依 据。通

2、过电解原理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解质溶液、原 电池、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知识的认识,发挥理论对工农业实践的指导作 用,树立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 【知识角度,高二学生在必修1、必修2和选修4中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原 电池的相关知识,同时物理学中电学知识也相当丰富,学习本节内容并不陌生,难度不大 。能力角度,高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已充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中,同时具 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实验探究的热情高,但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还不够成熟 需要老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学情分析】二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3、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电极周围溶液pH值及整个溶液pH值的变化; 能够正确判断电解产物,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电解方程式,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 力。 2 2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电解原理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巩固实验探究的一 般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实验的

4、设计,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艰辛 。三三 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的设置以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 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则是本节的难点即电极反应的书写电解产物的判断电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四四 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教法:教法:探究法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中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立足新课程,突出学生

5、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通过身边的事情创设学习情景,提出问题。准备实验用品,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报告”帮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改变以往理论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法”。本节课分组实验探究内容多,需要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即兴参与小组讨论,掌控课堂局面,及时加以调节。同时充分利用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信息容量,利用电脑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提高教学效率。 学法:学法: 1 主动学习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因此,教师要启发 、引导、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主动学习。2实验

6、是反映化学学科科学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所以采取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的奥妙。3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 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五五 课堂设计(教学过程)课堂设计(教学过程) 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师必须 善于驾驭教法,知道学法,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愉快地,顺利的,认真的,科学的 接受知识,本节课教学设计如下: 1 导入部分导入部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7、(1)【复习提问】在本章的第一节,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呢?【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 、电解质溶液;3、要有导线,形成闭合回路;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池则相反。复习是为了巩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及电极反应,两极判断,为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做好对照。 (2 2)【情境创设,激发法学习兴趣】:“1799年,当意大利人发明了最原始的电池 伏打电池之后,许多科学家对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电给世界带来了太多的不可思议,好 奇心驱使着人们去进行各种尝试,想看看它还能否出现什么奇特的现象。1807年,当英国 化学

8、家戴维将铂电极插入熔融的氢氧化钾并接通直流电源时,奇迹终于发生了,在阴极附 近产生一种银白色的金属,随即形成紫色的火焰。这就是发现钾元素的主要过程,当时在 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他随后用电解法又相继发现了钠、钙、锶、钡、镁、硼、硅等元素,戴维成为发现化学元素最多的人。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电解时,物质的变化是如何发 生的呢?”电解池和原电池又有什么区别呢? 2 正体部分(新知识的学习)正体部分(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探究,探索新知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教师讲述:电解原理和原电池原理都是电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原电池原理研究的是如何 利用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那么电解池又是怎么怎样的

9、工作 原理呢?然后引导学生实验探究: 学生探究: (1)仿照教科书中的装置示意图(图4- 8)进行组装,了解电解装置的基本构造(包括电解池及其与直流电源的连接方式)。 (2)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并加以准确的表述。教师要引导学生:a阴极上的现 象;阳极上的现象;阴极区溶液中的现象。b. 能使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变蓝的气体,应是学过的什么气体? (3)应用电解质的电离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知识,对有关变化的过程和现象进行分 析并作出结论。上述实验的具体过程可分三步进行(以突出电流对阴、阳两极发生化学反应的影响,并区别于原电池的反应)。将两根碳棒分别插进U形管内的CuCl2溶液中(稍候,若碳棒表

10、面无明显实验现象,可取出碳棒继续下一步操作);将两根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U形管内的CuCl2溶液中(稍候,若碳棒表面无明显实验现象,可取出碳棒继续下一步操作);将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浸入U形管内的CuCl2溶液中,再接通直流电(稍候,若碳棒表面有气泡产生,则应分析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并设计方案予以检验)。实验最终现象: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阴极石墨棒周围CuCl2溶液绿色加深,阳极石墨棒周围的CuCl2溶液绿色变浅;阴极石墨棒上覆盖了一层红色固体,阳极石墨棒上有气泡产生,同时看到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成蓝色。最终的结论是:在没有接通直流电时,两根碳棒无论是否用导线相连,

11、都不能使CuCl2溶液发生变化。但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溶液中的CuCl2被分解了,在阴极析出还原产物Cu,在阳极析出氧化产物Cl2,实现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设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教师适时引导 【学生讨论】1. 通电前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是如何运动的?2. 接通直流电后,原来的离子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 有关离子在两极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思考,讨论,回答:1. 通电前溶液中Cu2+、Cl- 、H+、OH-自由移动。2. 通电后带正电的Cu2+、H+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OH- 向阳极移动。3.Cu2+在阴极得电子变成了单质Cu,Cl-在阳极失电子变成了Cl2

12、。】 通过学生对该问题的回答可以引导学生写出阴阳两极发生的反应阳极:2Cl-2e-=Cl2(发生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发生还原反应) 【设问】在CuCl2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Cu2+、Cl-、H+、OH-,为什么只有Cu2+、Cl- 得失电子,而H+、OH-却不能在两极上得失电子呢? 学生思考,老师精讲并把握其掌握程度。 【讲述】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离子在两极上得失电子是有一定顺序的,我们称之为放电顺序 ,放电顺序涉及到多种因素(故阴、阳离子在电极上的放电顺序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在 中学阶段只要求掌握:阳离子放电顺序: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越不活泼的金属,其阳离子 越容易得电子(被还原)

13、。阴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归纳小结: CuCl2溶液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在阴阳两极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电 解。然后总结讲述电解池的概念,原理,形成条件,阴阳极发生的反应和总反应的写法。 3 尾声部分尾声部分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实验探究得出本节课重要的结论,并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电解池 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进行回顾,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自己学习的方向和侧重点。如果 时间来得及,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同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归纳并比较原电池和电解池,要 是课上时间不够,可以当做课后作业。最后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 。板书:第第3 3节电解池节电解池一、电解原理一、电解原理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2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3电解原理4电解池电极放电顺序5电解池构成:电源、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