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墨子的政 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058703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墨子的政 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墨子的政 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墨子的政 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墨子的政 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墨子的政 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墨子的政 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墨子的政 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浅析墨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学生姓名:董志芯 指导教师:冯晓萍 墨子,姓墨名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生逢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旧制度、旧统治受到破坏, 新制度、新统治尚未形成,新的社会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与此相伴随的是连年不断的 战争,人民生活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面对极其混乱的社会局面,众多贤良之士找寻治 世救民的良方。墨子,是社会下层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他从人民的核心利益出发,提 出了众多维护人民利益的学说。 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的综合国力 不断增强,与墨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相比,发

2、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墨子的学 说没有得到当时社会统治者的重视,但是其政治思想中的“尚同” 、 “尚贤” 、 “兼爱” 思想,却熠熠生辉,至今仍绽放着其独有的光彩。重读墨子,挖掘墨子这些政治思想 的精华,将其运用于解决我国当代突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 的意义。 一、尚同思想及其当代思考 尚同作为墨子政治思想的第一个重要命题,体现追求国家统一的理念。墨子从当 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创设了尚同的思想。虽然尚同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蕴 含的思想价值可以在当代政治的发展中得到体现,是值得肯定的。 (一)尚同思想的内涵 身处战乱时代的墨子,认为人多义杂是导致国家混乱的原因,而解决

3、矛盾、消除 混乱就要用尚同使天下实现统一。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 则十义,其人滋众,其所谓义亦滋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1墨子认为,天下政令不能达到统一,就造成了人与人、国与国 之间“交相非”的混乱局面。尚同就是通过“一同天下之义”2实现天下太平的目标。 “尚”同“上” ,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3,尚同的基本内涵就 是在国家政治命令统一的基础上,从下到上逐级达到思想、言行的统一。墨子的尚同 思想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建立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系统。墨子从消除社会混乱的目标出发,提出了 选天

4、下贤者,立为天子,建立天子、三公、诸侯国君和其下政长的行政管理系统。由 上择下是方法,选贤者是前提和根据,因为只有上级贤于下级,上级的政令才能更好 地实施,上级才有资格选择下级。 1 吴龙辉等译注.墨子白话今译M.中国书店出版.1992,第 46 页。 2 吴龙辉等译注.墨子白话今译M.中国书店出版.1992,第 50 页。 3 吴龙辉等译注.墨子白话今译M.中国书店出版.1992,第 46 页。 - 2 - 第二,自下而上的同一。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 ”1人们是非善 恶的观念、行为的准则都要逐一统一于上级,直到天子,天子又最终统一于上天。这 就实现了自下而上的逐级统一。

5、第三,运用奖惩手段,维护国家机器的良性运行。 “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 而下之所誉也。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 ”2各级政长与上级保持 一致,不与下面勾结,才能得到赞赏和称誉;反之,上级的惩罚和百姓的不满随之而 来。只有赏罚得当,国家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理,国家机器才能良性运行。 第四,上下级沟通,提高管理效能。 “闻善于不善,皆以告其上。 ”3上下级之间要 保持信息畅通,使上级能及时了解下情、掌握实情。 “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 之。 ”4如果上级有过错,下级应进行规谏,只有这样,才能使上级从人民利益出发,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 (二)正确评价尚同思想 墨子尚同思想

6、的本质就是强化君主的权力和权威,是君主进行统治的重要手段。 在当时诸侯纷争的局面下,这种思想与历史发展规律相吻合,是进步的。但是,其中 同样具有一定的思想局限。对于墨子的尚同思想,我们要全面看待,做出正确的评价。 丰富认识,全面分析。历史上的各个国家,基本上是从混乱和战争中产生的。以 这一事实为例, “国家的产生是由许多小封国不断地与核心国统治者“尚同”的结果。 各级政长都由智慧、贤明之人所组成, “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 ,并且政 长以众人之眼助己之视、众人之耳助己之闻、众人之力助己之作、众人之谋助己之虑, 故墨子的主张未必“产生极端专制的局面” ”5。因此,在看待墨子尚同思想的专

7、制性 时,我们要丰富对墨子思想的认识,避免“一刀切”的错误评价倾向。 正确认识尚同思想的局限性。墨子要求“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 非之。 ”6这种方式干涉了人民思想、言论和行动的自由。一方面,它助长了专制的历 史风气的盛行,对于实行民主政治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容易导致上下 欺骗、阿谀奉承现象的出现。 (三)尚同思想的当代思考 就现代社会而言,尚同是指整个国家在一个领导、一种主义、一部宪法的前提下, 地方与中央保持高度的统一。如果国家的管理出现了偏差,有害于人民的利益,下级 就可以提出修改意见,从而达到各方面的统一。 墨子的尚同主张是介于专制主义和民主政治之间的开明的贤人

8、政治。这种政治的 发展前途应是君主立宪政治、废除君主的共和政治和民主政治。墨子的自上而下的行 政管理制度,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历史发展,在当代增加了政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的内容。由贤人统治的君主专制制度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转变,这是我国社 会政治特有的发展规律。 墨子的尚同主张是治理国家混乱的一种有效对策,对于调整上下级关系、调整政 令与人民利益的矛盾仍具有现实启示: 第一,完善政治制度,保证思想统一,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政治稳定是社会稳定 1 吴龙辉等译注.墨子白话今译M.中国书店出版.1992,第 46 页。 2 吴龙辉等译注.墨子白话今译M.中国书店出版.1992,第 46 页。 3

9、 吴龙辉等译注.墨子白话今译M.中国书店出版.1992,第 46 页。 4 吴龙辉等译注.墨子白话今译M.中国书店出版.1992,第 46 页。 5 徐希燕.墨学研究:墨子学说的现代诠释M.商务印书馆,2001,第 112、116 页。 6 吴龙辉等译注.墨子白话今译M.中国书店出版.1992,第 46 页。 - 3 - 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完善政治制度,保证公民思想的统一,社会才能安定团结,社会 主义建设才会健康发展。当前我国面临着众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腐 败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亟待解决的社会矛盾和问 题,要求加快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破解社会发展难题。

10、 第二,采取多种措施,全面了解下情,促进功能发挥。墨子强调要保持信息畅通, 使上级能及时了解下情、掌握实情,并对此提出了赏罚的措施。就当代社会而言,仅 仅依靠赏罚是很难达到全面了解下情的目的。譬如,国家应设置专门机构,制定法规, 定期召开有人民代表参加的专业会议,完善公民信访制度,及时、准确地了解、审查、 研究下情。同时,政府要下派一些调查监督人员,主动了解、搜集下情,让人民群众 敢于参政议政,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 第三,赏罚分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墨子主张“上同而不下比”1,然而现实 生活中,却个别存在着上下相勾结,上级以下级的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对于群众的反 映置之不理或者交由下级部门处理

11、,于是就导致了, “被告处理原告”的怪现象。对于 类似的政府官员,一定要依靠法律严惩不贷;对于反映实情的公民,要给予相应的奖 励;对于各种打击、报复、诬告等行为,要依靠法律和行政的手段,以保证上下信息 畅通无阻,解决问题及时正确。赏罚分明的社会氛围,才能让人民满意、社会安定, 公平正义的光辉才能普照每个公民。 二、尚贤思想及当代启示 “尚贤”与“尚同”作为墨子政治思想密切联系的两个部分,尚贤是尚同理想实 现的保证,离开了尚贤的原则,尚同难以发挥它的作用和功效。墨子从尚贤的观点出 发,提出了贤人政治的主张以及选拔贤人的标准。墨子的尚贤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受 到统治者的重视,但是其丰富的思想价值是值

12、得肯定的,对于当代社会选贤任能具有 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尚贤”的内涵与选贤任能 自阶级社会和国家产生以来,选拔任用什么样的人来治理国家,历来是一个至关 重要甚至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人作为社会政治统治的主体,个人才能品质的好坏, 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决定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墨子认 为“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2。 “尚贤”的政治思想正是以这一观点为理论依据。 “尚”同“上” ,具有抬高地位、使之向上的含义。 “贤,多才也,有善行也。 ”故 “尚贤” ,就是强调对智慧、贤明之士的尊重和任用。 为政最根本的是尚贤,国家事业成

13、败的关键是用人。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 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3贤良的人才多,国家则蒸蒸日上;贤良的人少, 国家则停滞不前,日趋衰退。这是墨子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尚贤意义的深刻总 结。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4墨子主张尚贤,贤能的标准在于“厚乎德行,辩 乎言谈,博乎道术”5。也就是说,一个人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有广博的知 识,既能言善辩,又通晓各种道术,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为贤者。 1 吴龙辉等译注.墨子白话今译M.中国书店出版.1992,第 46 页。 2 吴龙辉等译注.墨子白话今译M.中国书店出版.1992,第 31 页。 3 吴龙辉等译注.墨子白话

14、今译M.中国书店出版.1992,第 27 页。 4 吴龙辉等译注.墨子白话今译M.中国书店出版.1992,第 1 页。 5 吴龙辉等译注.墨子白话今译M.中国书店出版.1992,第 27 页。 - 4 -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 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1。这就说明想要让贤人发挥作用,则爵、禄、权三 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相结合,才是尚贤实现的最有效的途径。不仅如此,墨子还提 出了起用贤人的三个注意点:“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2。意思是说,不要 因为是父亲和兄弟就结党营私,不要因为一个人富有就偏爱他,不要因为一个人貌美 就过于宠溺。

15、如果被举荐的贤人管理不当,就要“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3 墨子主张任人唯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4这种思想不同于过去那 种血统相传的贵族人才制度,是对当时贵族政治的抨击。但这一设想,却是中国用人 史上巨大的理论进步。 (二)尚贤思想的当代启示 在战国当时动乱的社会环境下,墨子“尚贤”的追求和愿望在当时社会状况下根本 不会实现。但是,这一理想中丰富的平等、尊贤理念却是人类政治思想中宝贵的财富。 第一,唯才是举。社会的管理机关,甚至政权系统,均应该向一切有才能的人开 放。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5尤其是国家政府部门的工作者,只要心怀百姓,具 备贤良的品质,就可

16、以任用。反之,则一定要使其下台。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民干 部的选拨,因为这事关党的组织队伍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第二,大力落实人才强国。当今世界,竞争愈演愈烈,政治、经济、科技、军事 等方面的竞争,根本上讲都是人才的竞争。2012 年 3 月 5 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 作报告中就指出:“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 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任用、 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6只有 重视人才,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常盛不衰。这是人才发展的需要,这是国家不断发展的 需要。 第三,建立公正、公开的选拔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招贤纳士的风气和贤人 治国的氛围,在当代社会特别强调要防止当权者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这要求形成一 种选贤任能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使当权者由不敢腐败向无法腐败转变,使腐败的当权 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当权者在推举接班人时,与墨子“不 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7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