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计划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053275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计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计划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计划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良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 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把学校、社会、家 庭各方面教育统一起来,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构建教育一体化网络,形成目标一致,功 能互补的教育合力,就能促进我校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争取到最佳教育效果。一、家庭、社会、学校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1、家庭教育的作用。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 师,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也确实起到了不同于学校、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 家庭在对孩子

2、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育开发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2、社会教育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 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和欲, 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各种专门人才,会对 学校教育起到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3、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 所不可少的。青少年在磁针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 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他们只有在学校 有目的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3、下才能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自己。二、当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存在 一定问题,三方面互相联系不够,配合不好,出现脱节的现象。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 育。家长的教育随意性非常强,缺乏科学性,有的溺爱,娇惯,有的简单粗暴、棍棒教育。 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占比例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家庭教育表现的特点是重智轻德不能全面 培养子女,甚至有的家长的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使学生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教育中无 所适从,削弱了教育的作用。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其一,表现是不重视社会教育, 因为社会教育的作用有隐形性、

4、长效性,不能立竿见影。其二,学校个别教师存在片面追 求升学率的思想,重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和社会教育,重知识传授,忽视德、体和智能 培养,学生负担过重,没有或很少有时间参加校外活动。其三,有些社会教育机关把不好 关,通过宣传媒体对青少年进行的影响的反面的,如影视、书刊经常出现一些不利青少年 身心健康的内容,腐蚀了青少年,正面教育的作用被反面影响冲击了、削弱了。其四,社 会效应机构数量少,活动内容以及方式不不能适应青少年的需要,有的还为了追求经济效 益,将场地出租,减少了教育活动场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表现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 学校的教育作用,学校长时期的正面教育,有时被一次黄色录相、被父母不负

5、责任的言行 而否定了。缺少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显得孤立无援,教育质量受到较大 影响。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要求根据当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现状,三结合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 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使学生努力方向更明确,更有动力,避免了不 知所措和犹豫徘徊。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的提出要要求,作为教育的统一目标 和要求,在内容上,措施上可根据自已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要 配合学校,家长要和教师沟通配合好,不能各行其事;社会教育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6、,与学校携起手来,使学生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感受到共同的期望和要求, 目标一致,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2、教育作用的互补性。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 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 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生 活中,健康成长;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 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 使学生

7、感受到人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几方面培 养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甚而,根据个人的特点,还要因材施教, 使他们各自的才能,特长都能得到培养和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体现。3、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教育更自觉,目 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 势。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 效果。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减少消极影响。四、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全面加

8、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确立 学校德育校长负责制和全员参与的思想,千方百计地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1、开设班会课,抓好主阵地。学校把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列入课程表之中,班会要有主 题,有备课,有记录,使班会课成为进行班级管理、学生德育的主阵地。2、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及国旗下演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3、进行校史校情教育,展示学校辉煌的过去,多彩的现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4、开展新规范、新守则的学习活动,积极推进“三讲两实践”的落实工作,促进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5、突出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每两周进行一次专题讲座,每月

9、进行一次心理辅导,走 进学生心灵,塑造健康人格。6、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搞好渗透教育,实现新突破。7、开展“讲诚信”演讲比赛,落实“无考试作弊、无作业抄袭、无人监考试场”的 “三无”诚信学习活动,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8、建立学困生、困难生、单亲生、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思想、帮教档案,每月组织 一次座谈会,每两月进行一次学风纪律教育,每学期发放一次困难补助,帮助这些学生走 出心理误区,卸下思想包袱,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学习自觉性、自信心。9、开展“文明班级” 、 “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实施“好班长” 、 “优秀劳动委员” 、 “学 优生”奖励措施,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三风”建设。10、加强校

10、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绿化、美化、净化、硬化校园,创设清新、 幽雅育人环境;出版校园之声报,开播“青年之声”广播,更换板报、厨窗,悬挂标 语、画像等弘扬校园新风,倡导人文精神,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二)强化家庭教育基础地位,全面提高家庭教育水平1、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学校建立由领导、班主任及学生代表组成的家长 委员会,定期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指导家庭教育。家长学校要 定期组织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提高 家长素质和教育指导子女的能力。2、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展示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成果,介绍

11、学校近、远景规划和当前的教育教学计划,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努力争取家长对 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并征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3、坚持进行家访,建立家访档案。班主任每周至少要对 1 名学生进行家访,学年内对 全班学生都要进行家访,建好家访学生档案。学校通过下发“给家长的一封信” 、 “征询意 见书” 、问卷调查等形式,与学生家长保持书面联系;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册,使家长能及 时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等情况,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相配合,协调一致。4、开通“家校联系热线电话” ,班主任老师可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使信息交流及时, 在偶发事件发生时,能立即实现家校沟通,使事件得到时

12、较好处理。(三)综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优化育人环境1、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建立校外联防小组。与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联系,每月对 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一次检查治理。集中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违规或非法建筑物 进行拆除,对乱摆推点、违法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进行取缔。组建由学校、有关 执法部门、离退休人员、当地居民组成的校外联防小组,严防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侵蚀。2、加强学校与社区间的联系。与东湖居委会、东关居委会、铁丰村建立共建单位,组 织学生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继续开展千名学生进社区实践活动,成立社区假日小队, 使队员在社区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防范自觉性。聘任

13、法制副校长,聘请公安司法人员来校举行法 制教育讲座,邀请枣子河劳教所从教人员现役说法,参观“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 “拒绝 毒品、珍爱生命”等展览,增强师生法制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4、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县人武部、城关派出所、枣子河劳教所、 红旗化工厂、关中工具厂、西风酒厂、南岭部队、长青镇长青村等 7 个单位是我校德育教 育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去德育基地参观学习,进行社会调查,开展一日征文活动,指导学 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社会思源,进行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 俭节约精神,坚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三结合教育的优势,形成同心、同 步、同向、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模式,促使我校教育呈现出“事事有人关心,处处有人留 心,时时有人操心”的大好局面,实现我校各项工作的新跨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