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奏文体研究古代奏文体研究 摘 要: 对文体研究的重视,是学科发展全面和成熟 的表现,也是科学化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首次 比较全面地对古代奏文体的发展情况与文学特征进行论述, 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阐发 关键词: 奏 文体 历史价值 现实意义 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上行文书,历代奏文书记载了中 国君主专制社会产生以来有关政治、军事、文化、伦理道 德及民族关系等大量珍贵资料,使其具有极大的社会功用 和文化意义同时奏文书在析事明理,加强公文说服力、 震慑力、感召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为公文可读 性与实用性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奏的涵义及源流 “奏”是我国古代臣僚向帝王进呈进言的文书,是古 代应用文体中上行文的一种 “奏者,进也言敷于下,情 进于上也 ” “奏” ,是向上级或尊长陈情达意的意思 “奏”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文书体式,追溯历史可上 至商周,下至清代,时间跨越整个中国古代公文的发展史 我国古代公文最早萌发于夏朝, “奏”则可追溯至商周时期 从现出土的已初具文书形态的甲骨文书来看,商代已经出 现了上行文,并包含了萌芽状态的“奏” 中国第一部公文 集《尚书》中的谟、诰的部分文章就是“奏”的最早雏形。
西周时,出现了名叫“事书”的上行公文, 《周礼・春宫》 云:“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 ,其中的“事书”即诸侯、 各级官员向周王汇报情况、请示问题的文书春秋战国时 期,随着诸侯列国管理活动的需要,呈报性公文出现了 “上书” ,主要用于诸侯、中央和地方官吏向君王阐述自己 的政治主张、汇报事情、请示问题或上谏规诫此中的 “上书” ,就是后代“奏”的前身在秦朝之前, “奏”并 非专指达于天子之言,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陈政事, 献典仪,上急变,劾衍谬” ,都可用“奏” 秦制称“奏” , 但在实际写作中,亦往往称“上书” ;汉代奏事亦称“上书” ,或称“上疏” ,或称“上奏” 唐朝时, “奏”称作“奏抄” , “与“状” 、 “启”并用两宋时期, “奏”又演变成“奏 状” ,明代则定名为“奏本” ,陈私事到了清朝, “奏本” 、 “题本”并行,统称“本章” 清朝康熙年间,又产生了密 奏文书“奏折” 后来“奏本”被废止,在乾隆之后的一百 多年间, “奏本”逐渐代替了“题本” ,成为唯一上奏皇帝 的正式文书到了宣统年间, “奏折”被停废, “奏”也自 此退出了公文的历史舞台尽管奏文体的类型和称谓变化 繁多,但其实际功用却并未发生改变。
二、奏的功能 “奏”属实用性很强的政务文,在实际应用中,不仅 用于陈情、表意、议事、谏言,还用于劝请、陈乞、进献、 推荐、讼理、弹劾、驳斥、游说等等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工具性色彩,其功能大致可梳理为以下几点: 经帮治国,参谋政事的功能 “奏”是古代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下情上达, 实施社会管理,密切君臣关系的重要文书,也是最高统治 者掌握情况,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作为一种实施社会管 理的工具, “奏”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古代百官参与政务、 执行决策的权力是皇帝赋予的,其所著奏文书也是君主治 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手段和工具如汉武帝时,主父偃特 别受器重,汉武帝常常听取他议论得失、兴衰之理他给 武帝的上书, “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 多被采纳 监督制约,直言劝谏的功能 在中国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位居社 会之颠峰,即使是有作为的君主也极容易迷醉其中,有唯 我独尊意识,有的更是专横暴虐、为所欲为,使江山社稷 岌岌可危这就客观上需要一种调节和制约机制,以弥补 专制体制之不足谏官的设置,百官进言、讽谏制度由此 产生谏官、臣下的谏诤多采取“奏”的形式,起到了匡 救时弊、安民抚众、缓和矛盾、促进社会安定等作用。
昭明心曲,陈诉衷情的功能 古代奏文书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蕴含着丰沛的情感 有国难当头,坚强无畏的爱国热忱的,以南宋胡铨的《戊 午上高宗封事》为例宋高宗绍兴八年,宰相秦桧与孙近 决策向金乞和,派王伦出使金国,引来金国使臣称“诏 谕江南” ,意思就是把南宋看作金的属国,把宋高宗看作金 的臣下一时南宋朝廷内外激愤,痛骂秦桧等人的卖国行 径,胡铨便给宋高宗上了这篇封事内容是指斥皇帝、反 对和议,并请斩秦桧、王伦、孙近三人,以平民愤通篇 奏议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的措辞,表现了作者以国家安危 为重,勇于同权奸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和炽烈的爱国热忱 此书一出,天下震动,金人以千金购得胡铨的奏议,以至 于二十多年后,金国的使臣到南宋,仍问“胡铨今安在? ”又有抒写心志,饱含真挚情感的,如汉代班昭为请求其 兄班超归朝的《为兄上书》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班昭 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其兄班超出使西域,以功封定远侯, 拜西域都护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年近古稀的班超派儿子 带回奏章给皇帝,表达了乞老还乡的意愿,然而奏章送上 去之后,三年后朝廷仍不加理会班昭�δ 暌哑呤�,客 居异乡的哥哥班超产生一股强烈怜悯之情,于是给皇帝上 书。
班昭先叙述兄长功绩,再说其年老困顿、骨肉生离的 窘迫,合情合理,丝丝人扣此书上奏后,皇帝被其打动, 让班超返回故乡 联系知照,传递信息的功能 公文主要是为满足“上传下达,下情上报”的需要而 存在的,制作公文的根本目的在于传递管理信息传播和 交流信息是公文最本质的功能如果说诏令等下行公文的 作用主要是传达皇帝的意图、交代政策、指导工作,那么, 作为上行公文的奏文书则是把下面的情况、问题和意见反 映给皇帝,使之更好地了解下情,制定政策,开展工作 由于“奏”提出的问题、反映的情况、使用的数据,援引 政策以及牵涉的人、事、物、时、地等,都是比较真实的, 否则有欺君之罪,因此“奏”的信息传播具有来源途径广 泛、内容丰富客观等特点所以说“奏”是联系、沟通上 下级关系的纽带和手段,是信息交流的工具 三、奏的程式和处理程序 奏文书比较常见的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