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教师管理问题的思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039449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小学教师管理问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中小学教师管理问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中小学教师管理问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中小学教师管理问题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中小学教师管理问题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中小学教师管理问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小学教师管理问题的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中小学教师管理问题的思考关于中小学教师管理问题的思考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管理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学校的存亡,而中小学教师管理将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它们制约着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对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的素质。中小学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师资供求局部失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我国教育现状是城镇中小学教师普遍超编,而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缺员。根据年统计,全国城镇中小学教师超编万,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万,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的到

2、位率很低。东部和中部优质教师资源相对集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教师相对紧缺,教师师资供求失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年龄普遍过大,年轻教师的比例偏低,这在小学表现最为突出,初中次之,高中相对较好,出现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象。骨干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面临着严峻形势,文化基础知识学科教师与职业技术学科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衡。组织不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出现年龄老化,大多数教师知识结构陈旧,在其管理中,组织的行为往往不注重教师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教师发展的管理行为。长期不注重人才培养的结果使得学校出现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

3、骨干教师比例偏低。久而久之,教育质量滑坡、人才流失自是不可避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不够管理是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一种对象性活动,具有互动性。在实际操作中“管理”往往被学校领导者误解成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管制、控制和制约。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缺乏清醒的认识,不能从人性的角度去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具体而言,在管理方法上,过多强调对教师采用行政方法、法规方法等行为控制的“硬”管理,而忽视教师的主体性,忽视对人的管理,缺乏对教师应有的人性关怀。学校领导如果不能从教师内心的需求上给以真诚的关心,而单纯凭借行政手段对教师进行管理,势必拉大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阻碍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教育

4、行政部门传统的管理模式我国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教育相适应的一种“大一统”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师的人事统一调配,学校的人事权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什么人、进哪些人、进多少人均由上级统一调配;学校的财物均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对日常教学、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等业务活动的统一要求和机械管理;成绩统一评定,规定全国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排队公布考试成绩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都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教师的管理。领导者管理效能低下领导是学校的核心人物,具体负责学校的各项工作,直接对

5、广大教师进行管理,能否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能,领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些领导在对教师进行管理时,生硬移植企业管理模式,片面理解管理的含义。在他们看来,管理中的“管”就是“主宰” 、 “主持” 、 “包揽” , “理”就是处理事务,而处理的手段则是简单的、粗暴的。还有的领导对教师不信任,处处对教师进行监督,以长官意志来代替一切。这种消极的、防范性的管理不仅管理效率低下,而且使很多教师感到寒心,体验不到一点工作的乐趣,更体验不到领导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中小学教师管理问题的思考中小学教师管理中存在

6、的问题一方面反映了教师管理的现实,同时也警示我们,如果教师管理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不仅会危及教师的个人成长,而且也会对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及国家基础教育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经费的投入,提高和改善教师的待遇,特别要采取倾斜政策扶持农村教育,完善对中、西部中小学的编制计划和管理。应采取切实的措施,配足编制名额,保证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的基本需要和事业的发展。具体应做到:首先,对于超编人员,妥善分流到师资紧缺的地区,对于师资不足的地区,拓宽师资来源,争取热爱教育事业的高校毕业生,到

7、农村贫困地区扎根从教,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地骨干教师。其次,在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上,应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得到改善,学历结构得到改善。培养重用青年教师,鼓励他们进行各种专业培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掌握新的教学手段,以适应教育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对于现有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在职进修,提高整体教师的素质;对于新引进的教师应严把文化素质关,达到一定的文化水平才具有从教资格。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管理教师必须发展教师,教师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要突破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的影响,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求异,促进教师自身不断获得发展,并为教师

8、发展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以此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要意识到教师的发展需要,并以发展眼光发现教师个人发展的潜能。将教师的发展需要与学校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为教师制定发展策略。其次,在管理过程中,要根据教师未来发展需要的特点制定教师的发展规划,以满足教师未来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日益紧张的社会竞争,确保自己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再次,要发挥发展性评价的功能,对教师劳动的潜在价值做出公正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应该更新观念,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把评价的目的定位在提高教师的职

9、业水准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上,对教师劳动的评价,不仅要看到目前已显现出来的成果,更应该看教师创造性劳动中包含的未来发展功能。最后,良好的学校环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它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师的发展产生影响。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要为每一位教师知识有才能的发挥提供机会和条件,学校管理者要千方百计为教师发挥知识与才能提供条件,创造条件,让教师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科学的人性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思想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从重视环境因素出发,以最终发展人的潜力为目的,它更加重视人的价值、尊严和发展,主张教师是主体,是参与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宗旨。建立在“自我

10、实现人”的基础上的“人本管理” ,对学校中教师的管理最具有指导意义。现代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学校管理者必须尊重教师,尊重他们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正确估计他们的作用。关心教师进步,吸引优秀教师入党,让教师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地参与管理,强化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提高教师管理效能。学校领导要增强服务意识,变权力管理为服务管理,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在生活上要尽可能多地关心和理解教师,努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解决教师住房、孩子上学、生活福利等实际困难,重视对教师进行情感投资,以便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国家和

11、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下放管理权限,逐步使学校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增强基层学校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上的保证。要切实地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放“人”权,变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调配制为校长招聘制和聘用合同制。校长可以根据教师法等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和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人事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进人、用人计划。二放“财”权,实行工资总额和事业费包干制。根据学校的学生规模和办学水平将经费按年度切块到学校,由学校自主支配。三放“事”权,学校应在“立足实际、扬长避短、办有特色”的原则指导下,自主进行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的培训进修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领导层管理者的素质首先,选好用好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旗帜,有什么水平的校长就会有什么层次的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十分重视校长的选拔、任用工作,在“公开、公正、竞争”的原则下,把那些品德高尚、作风正派,懂业务、会管理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校长的工作岗位上来。其次,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信息服务意识,加强典型引导。教育管理人员应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者。强化对学校工作的督导和评估,要制定科学、合理,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符合当地教育发展实际的评价标准,定期对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