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编就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025791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编就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编就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编就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编就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编就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编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编就(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课程 标准修订说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2017年9月22日,朱翔,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全国模范教师,主持课题100多项,发表著作18本和论文80多篇。现任教育部高中课标修订组组长,国家初中、高中地理教材(湘教版)主编。,修订依据,党和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目标,目标,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教育部课题组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要求,高中课程方案,教育部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稿),目标,框架,新课改开始,我国高中地理课程发展历程,清末时期(1904-1912) 国民党统治时期 建国以后 2003年起试行的高中地理课程

2、体系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信息时代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挑战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成就与问题,2012年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俞立中校长领衔的地理教育研究团队调研了北京、黑龙江、宁夏、河南、江苏、安徽、广东、云南八省区的高中地理教育情况,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调研从七个核心研究方面展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得到了高度认可,认为通过重构课程体系,重选课程内容,在原有地理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地理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成就,改革课程标准内容 成功引领教学观

3、念的转变 积极促进教学实践的变革 推动学习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带动地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丰富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国际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比较,课程目标比较 课程性质比较 课程体系比较 课程实施比较 课程评价比较,国外及港台地区高中地理课程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地理课时数量充足,地理课程类型多样 地理课程内容融合现实问题,体现跨学科性 地理课程实施突出实践性 地理课程目标渗透素养教育 地理课程组织基于核心概念,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背景,地理学的价值不断拓展(科学价值、社会价值、育人价值) 高中地理课程的影响因素不断变化(社会、经济、文化) 高中地理课程的定位(突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

4、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方案的导向作用(充分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将地理学业质量标准纳入新课程标准之中;操作实施的指导和建议将更加全面而具体),高考改革对地理课程的影响,考试模式改革影响地理课程体系 打破“一考定终身”,提供多样化学科选择,倒逼地理教学方式改革 分散评价与基于课程标准的命题促进地理课程目标达成,推动课程标准功能回归,地理课程标准对高考改革的回应,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强化课程的弹性 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升地理学习的吸引力 明确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目标,为命题指明方向,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

5、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 对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的三个维度:一是地理学科看世界的“视角”,即地理学的思想和方法;二是我国百年地理课程课程的“基因”;三是地理课程国际发展的趋势。,地理核心素养的确定,能够很好地体现地理学的特质,指向学生地理方面的品格和能力。 能够整合地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认识自然和社会,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学生应该具备的地理方面的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并且可以在学生的地理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不断培养。 地理核心素养的确定,有其坚实的地理学基础,正如课程标准中对四个核

6、心素养之间关系的表述那样:“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地理课程国际发展趋势,2016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 *张建珍 段玉山 龚倩 译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二一六年八月经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授权,由张建珍、段玉山、龚倩负责 2016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中文版本翻译工作,

7、该宪章的英中文版本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地理大会上于 2016 年 8 月 24 日同时颁布,此前中国翻译的其他版本均为未经授权的草稿。,1 地理教育的育人价值 受过地理教育的公民能够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也能够理解个人对自然环境和他人的责任。地理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学会如何与所有生物(包括人类自己)和谐相处。2 地理教育的内容 地理学使得从地方尺度到全球尺度研究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可能。3 地理教育的方式 地理调查满足并滋养好奇心。地理视角能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当代面临的众多挑战。,关于地理学科课程内容结构,关注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关注地理

8、学学科传统的展现地球科学传统(自然地理)、人地关系传统(人文地理)、空间传统(区位)、区域传统(区域地理)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结构、学分安排、高考、社会需求,地理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国家对地理学科的宏观要求,体现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科学发展观;第二个层面是地理学科的内容要求,体现人地关系、环境与区域认知、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层面是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体现人地观念、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实践力;第四个层面是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的借鉴要求,体现对比分析、综合思维、学习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修订内容与突破点,思路:按照综合组提供的路径前行,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学科课程内容

9、结构,综合课程内容的学业质量水平,模块的学业要求,阶段性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汇总,重点:对两个核心问题的研究,1 地理核心素养的确立,前期研究:地理学科维度,地理课程维度,国际地理教育维度,综合理念 多维视角 人地关系,1.地理探究 2.空间 3.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 4. 时空变化/多元文化/地图技能/地方 5.新技术能力/相互依存,分析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芬兰、新加坡、南非、爱尔兰、威尔士、新南威尔士; 等国家的地理教科书、国际地球科学纲要等课程文件,梳理出25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2)梳理逻辑(四个要素,三个维度),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自然观

10、、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由此而来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学以致用,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体现。,基本活动经验,基本价值观念,基本思想和 方法,基本思想和 方法,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科表现,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

11、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能够对现实人地关系问题分析评价,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科表现,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科表现,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

12、能够正确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 能够正确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科表现,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能够使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能够与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 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如何筛选:地理学的角度,地理课程育人的角度,地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地理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 地理学最基本的研究特点是什么?地理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 地理学的

13、研究目标是什么?地理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视野?,地理实践力,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地方的综合,用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对区域本身的认识,信息能力;设计能力;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的重要途径。,2

14、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设计,总体沿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框架;保留经典的课程内容。,根据现实国家的要求,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要求,一些主题教育内容要贴切地融入地理课程中,如地球科学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海洋意识教育等等。,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任务,课程要紧紧围绕任务而设计,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选择。,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情境,由简单到复杂,深度和广度,由易到难,地理核心素养等级的划分,主要考虑了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情境”,测评学生在不同的情境状态下,能够做什么。“情境”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由简单到复杂,由具有良好结构的情境到不良结构的情境。另一个要素是“深广度”,测评学生在一定

15、的情境状态下,能够怎样做。“深广度”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也由易到难,由单一维度到多维度。这两个要素相辅相成,构成了不同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而每一个地理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都反映了该素养的学科表现(课标中的附表一为核心素养的学科表现)。,学测2,高考4,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结合必修课程内容,结合选修课程内容,结合课程内容对质量标准进行描述,4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建议,设计思路:继承与创新,鼓励教师尝试新颖的教学与评价方式(配合案例),地理核心素养,问题式学习 境遇 体验 交往 操作 反思,地理实践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表现性评价 情境 过程 互动,思维结构评价 关注学生地

16、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个体差异,设计依据:地理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地理核心素养,评价目标部分一是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均应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命题立意。二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水平表现、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等细化为测试目标的具体路径。,评价结果反馈部分 学测重点在于“明确地理教育目标和表现期望”,高考则对学生“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作为解释和反馈的重点。,测试框架的构建部分测试内容具体任务试题情境,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以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分级为依据,结合地理课程内容进行质量描述,学业质量水平学测水平(12级,必修)高考水平(34级,选修),3 学业质量标准及其水平划分依据,在研制的过程中,我们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等级与核心素养的水平等级相对应;二是对学业质量标准的质量描述与相应的课程内容相结合;三是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对学业质量进行描述;四是学业质量标准的不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进阶思想。,对接:理清思路,做好关联研究,核心素养学科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