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营造与高效课堂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024300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情境营造与高效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学情境营造与高效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学情境营造与高效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学情境营造与高效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学情境营造与高效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情境营造与高效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情境营造与高效课堂(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技能训练与高效课堂构建一:导入情境的创设,魏宏聚河南大学教育学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QQ120805342813937898033,什么样的教学是优质教学或高效教学,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优质教学的核心(高效课堂)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即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卷入学习,形成认知结构的变换和迁移能力。情境营造是优质教学的核心教学设计,人们发现:在没有情境下获得的知识,经常是惰性的和不具备实践作用的,即不会理解和迁移运用。情境创设实现的是情境教学情境创设技能,教学情境创设实现的是情境教学,在我国,情境教育发端于1978年的李吉林老师,通过30年的不懈努力,李

2、吉林老师总结出一套有关情境教育的理论。 今天我们要思考、解决三个问题:1、什么是情境教学;2、情境教学的原理; 3、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可操作性)一、何为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运用教学资源如影像、实物、案例等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氛围,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促进教与学的原理,它的工作原理是:在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情境之间形成一个支架,帮助学习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思想进行艺术性的构思设计,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1、教师具有情境创设的知识2、娴熟的

3、教学技巧(持续的课堂训练)3、自由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教学开始时的情境创设:导入,一、问题从一节课的流程来看(开始、过程、结尾),教学情境创设的时机?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氛围,这里强调的是教学开始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可称为导入 二、从经验的角度判断,课堂导入的内涵一节完美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导入,导入语与演讲的开场白相似,是教师在开始讲授新课之前,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或活动。(很少有人思考什么样的导入最理想?) 三、课堂导入环节是情境营造的理想环节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效果是决定一节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这是导入成功教学的关键一步。,通过案例分

4、析导入情境创设 基本教学功能与要求,从案例分析:导入情境创设的功能化学课第三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 乙醇 授课教师 贺老师 学生 高一9班 时间 2013-5-20 一、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他们能复述乙醇的物理性质,能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以及与乙醇化学性质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通过实施实验,小组合作进一步确认乙醇的分子结构,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和乙醇的氧化反应。3.在汇报展示的过程中,学生提高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同伴互助的快乐;在类比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导入情境创设功能一,通过玻璃棒点燃酒精灯这一小

5、实验,在教学中有何教学功能: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情境创设功能一: 一、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课之伊始,学生的心理往往是非常复杂,有的学生还沉浸在课间的游戏情境中,有的还在思考上节课的问题,还有学生可能会感到疲倦或专注于其他事情,兴奋点没有转移到新的教学活动上来。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开头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利用适切的方法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内容变成学生的“兴奋”中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乙醇,因此,应激起学习乙醇的兴趣,也就是说,激发的兴趣是激发起学习新内容的兴趣,这就为选材提出了一个要求:1.选材新

6、疑,才能激发兴趣(实验、玻璃棒点燃酒精灯)2.围绕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选材,能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兴趣。(以乙醇为基本素材),情境创设功能,导入情境创设功能二,玻璃棒为何可以通过吹气点燃酒精灯?教师并没有给予解释,并提示学生,要想知道为什么,就要跟着往下学习,这在教学中属于何功能呢:二、设置认知冲突(疑问),产生学习期待所谓设疑,就是教师在导入情境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问,制造认知冲突,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疑的目的有三,一是激发兴趣,疑问本身同时也兴趣点;二是启动思维,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疑问催人思索;三是为达成教学目标作铺垫。教学中的设疑该如何处理呢?回应,回应有何教学

7、功能呢? 如果认知疑问来自于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知识目标,过程目标,也可能是价值目标,那么,我们回应这一认知冲突的时候,恰好就是达成目标的过程。回应可以实现首尾呼应,实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案例一,导入情境创设功能与要求归纳,四项基本的教学功能:第一,选材新疑,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第二,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选材,能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第三,设置认知疑问,生成认识冲突,教学过程中应回应。作为一节课中教学环节中的一部分,它还受教学时间的局限及与新内容衔接的要求:第四,创设时间要求及衔接要求,导入情境境创设功能一与二: 案例诊断,第一,选材新疑,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第二,紧密围绕教学内容选材,

8、能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看案例,分析该案例违背了上述何原则与要求?,案例一 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4课),案例二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作者:钱钟书,在上课前,教师先把学案发给了学生,看得出,这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在学案中,他列举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能说出“中国诗的特征”;2、赏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比喻句;3、学习本文运用比较方法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试着用比较方法鉴赏古代诗词。为什么要大家明白这个教学目标?,中国诗导入视频预设文本,师:从相貌来看,请你谈谈中国人的形象 生: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中国人长得很精

9、致。) 师:那么欧洲人呢? 生: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师: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 生:比较思维 师:刚才许可同学在回答中,运用了一种方法,比较法。那么对事物的认识一般运用一些方法,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中国诗导入视频,视频:中国诗导入,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案例诊断三个问题 问题一,激趣效果如何?为什么?它仅起到提神的作用,提起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但它不一定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中国诗的兴趣,因为这个导入内容与教学内容几乎没有任何相关性,不能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问题二,如何建立新旧内容联系 比较法是本节课的一个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国人与西洋

10、人长相的比较可能是从这个知识出发进行设计的,要想与新内容建立联系,如何实现呢? 比如在问到中国人的皮肤有什么特点是,学生回答:中国人的皮肤好,显然学生没有回答到点子上,不知道如何作比较,引起学生轰堂大笑,教师完全可以以此得出结论,比较要有可比性,放在同一个层次作比较,反问学生:“难道欧洲人的皮肤就不好吗?”引出比较要有可比性,什么是可比性?(教学机智),中国诗导入与方法目标的实现,中国诗的发展:早熟 中国诗的形式:短小 中国诗的语言:词气安和 中国诗的表达技巧:富有暗示性,本节课的知识目标,问题三, 选取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建立新内容的联系?,选取一首长的英文诗与一首中国唐诗的比较作为导入内容,本

11、节课导入不足:导入与教学内容相关度不大,情境创设选材与教学内容相关性不大,所以激趣不足,导入达成教学目标的功能没有发挥到最佳,情境创设激趣功能选材注意事项二: 不能偏离目标,教学内容:包身工 文章的主旨本文着重描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愤怒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培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残酷地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并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奋起斗争,砸烂枷锁,迎来黎明。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价值目标培养同情心、正义感,对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恶。 视频,包身工课堂导入(情境创设)分析,农民工与包身工的相似性,由农民工引出包身工,这个导入是否可以?,导入选材新颖,导入内容与讲授内容密切相关,内

12、容是否恰当、贴切,农民工=包身工?,激 趣,农民工与包身工必须作出区别 否则教学目标不能实现,能实现这一价值观目标吗?培养同情心、正义感,对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恶。总体判断:选材可能影响或误导教学目标特别是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结论一:情境创设如何激趣、 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不论什么类型的导入情境,都必须考虑以下两项教学价值与两项要求,才能成为完整、高效的课堂导入(环节): 一、激趣与建立联系(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与功能)1、激趣。将学生的非学习状态转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它依赖于教师语言的生动及素材的选择)2、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能成为揭示新旧知识联系

13、的支点,导入又被称为定向导入,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方向上来。(与核心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特别是教学目标联系)如果违背了上述要求,那么教学情境创设就会出现偏差(低效或无效),请看下面的一个案例:,情境创设选材案例诊断,请对照下面的激趣原则要求,观看下面的情境创设,有何问题,违背了何原则,如何改进? 一、激趣与建立联系(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与功能)1、激趣。将学生的非学习状态转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它依赖于教师语言的生动及素材的选择)2、围绕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选材,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内容应与新课重点紧密联系,能成为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导入又被称为定向导入,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方向上

14、来。(与核心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特别是教学目标联系),导入教学情境创设的教学功能三:设疑,三、设疑的功能1、设置认知疑问,拓展思维,产生学习期待2、质量较高的教学情境应该能够贯穿教学的始终。(设疑的回应,一方面是复习巩固、达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是作为教学线索,实现首尾呼应。)设疑的案例诊断,案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下:数学) (2011,11,16日),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能准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会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并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3,1,2,-2,-4,-1,-3,O,1,2,4,-3,-2,-1,M,.,a,b,M1,M2,

15、y,3,X,教学情境创设的教学价值:激趣、设疑与达目标,情境创设3:22,怎样在教室内任一点确定自己的位置,(激趣、设疑、达标),一、情境创设激趣效果分析: (一)教师预设目的与实际效果比较:我设置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小游戏:找座位。用排数和列数来表示座位位置,教师随意抽取一个学生学号,该生表示自己的座位位置;反之,教师说出座位位置,学生找到对应的同学。是希望以此活跃气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二)激趣目标为何可以实现1、贴近生活 2、以游戏的形式进行3、游戏进行得彻底吗?,教学情境创设的教学价值三: 设疑或认知冲突分析,刚才的视频中有没有设疑的环节, 游戏进行的彻底吗 ? 教学预设与

16、生成的冲突:可是在抽取学号时,第一个抽到的学生A的座位位置恰好不在规定的行和列的范围,这个游戏无法进行下去了(认知冲突)。怎么办呢?我只好让学生思考:像这样一个不能用行列定位法表示的位置,如何准确表示这个位置呢?我们可以借助于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工具,以此引入新课的学习。教学生成与预设不一致告诉我们什么生成与预设往往不一致,教师平静的化解了预设与生成的冲突,显示了该教师具有一定教学智慧、专业素养。 设疑如何处理?回应,总结:情境创设设疑回应的教学价值,回应认知冲突的教学价值:1、结构上的完整性(教学设计显得更丰满、深入)2、达成有关知识目标与价值目标(设置认知疑问一般从知识目标出发)回应的过程是达成知识目标的过程3、再次创设教学情境,再次出现教与学的高潮结尾情境创设,结尾创设情境,统一之望,设疑案例二:激趣与设疑功能关系的处理,DNA分子的结构 导学案设计:翟斌 授课年级:高二 上课时间:2012-12-6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和小组合作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能够正确说出DNA分子的化学组成、空间结构和结构特点;2、通过全班群学和质疑解答活动,同学们按需学习,谈论交流疑难问题,在研讨过程中进一步对相关知识进行评价、及时记录修正,完善思维模型;(第二课时,习题课)3、通过思维和答辩,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将DNA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科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