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802333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考纲解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近 6 年高考试题有关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内容占有一定比例,其中,政治文明类试题占客观题的 62%、主观题的 50%。从命题思路看,非常值得注意的特点有四:一是出现了许多引人注意的新的命题角度。如对政治制度进行经济、文化和文明观念的考查;对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国家统一,促成盛世景象或者相反结果的考查;对政治制度创新程度的考查等等。二是命题呈现明显的文明价值取向,即试题突出文明的进步,答案要求用文明史话语。三是强调大综合,往往是古、今、中、外的综合。四是对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特色内容特别关注。如中央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的政策和制

2、度,地方性少数民族政权实行的双轨制等都是。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默写、背诵提示】(1)西周的建立与灭亡:周武王伐商、牧野之战(现今所在地) ,周朝的衰落(原因)、灭亡标志(周幽王被杀)。(2)分封制:分封目的、对象,主要诸侯国(结合地图),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崩溃的原因和标志。(3)宗法制:含义、目的、最大特点、宗法等级体系、影响。(4)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难点破解】1(1)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周王对诸侯国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属于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关系,周

3、王对诸侯国没有绝对的支配权)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2)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形态(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系下 ):是君臣关系、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3)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见下一考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主要内容】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默写、背诵提示】(1)秦统一的背景、经过、结果。(2) “皇帝”制度:由来、首创者、特点、影响。(3)中央官僚机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主要职能;设计秦朝官僚机构结构图;朝议 制度的作用。(4)郡县制:最早实行的时期、秦

4、朝的全面实施(背景、主要建议者 )、郡、县所设的主要官职及其职能、意义。(5)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义、郡县制实行的价值、影响。【重点、难点破解】(1)秦的统一:从教材相同点来看,主要应掌握秦统一的经过和结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2)皇帝制度的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位至尊( 这也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3)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是围绕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体现“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一些官职专为皇室所设,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4)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一个强调血缘,一个

5、强调地域;一个官位世袭,拥有封地,一个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为皇帝管理地方:一个带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导致地方割据,一个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4)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明确中央集权的含义,是指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这主要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这一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内容】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默写、背诵提示】(1)汉初郡国并行制:含义、封国对中央集权的影响。(2)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实行的朝代

6、、皇帝、含义 )、九品中正制(实行的朝代、含义、特点、影响)、科举制度( 确立与完善的过程、积极意义)。(3)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名称及其职能, “三省”之间的关系, “六部 ,的名称及其与尚书省的关系,三省六部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中的地位和影响,绘制唐朝三省六部结构图。(4)元朝的行省制:结合图了解元朝所设置的行省分布、特点,行省制的影响。【重点、难点破解】(1)郡国并行制:人民版基本未涉及,若考查只能借助材料和地图,创造情景。要明确封国既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最终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2)三省六部制:它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但考纲只要求掌握唐朝时这一制度的情况,这里

7、要注意。明确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一制度。(3)行省制度:明确由中央直辖的地区、边远地区设置的行省(对元朝设置的行省状况,人民版用文字来叙述,人教版用地图来展示目的和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行省制度设置的意义在于: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4)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作为一个新增加的考点应引起特别的注意,复习时应重点了解九品中正制的操作特点、不足;理解科举制在保证人才选拔公正、透明、平等方面的探索;科举制的积极意义和世界影响。命题

8、时应多借助材料,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内容】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默写、背诵提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废除丞相的皇帝、废除丞相的目的、影响:开始设置内阁的皇帝、内阁的职能、地位和影响。(2)清朝军机处:设置时期(皇帝) 、起因、职能、特点、影响。【重点、难点破解】(1)宰相权力的不断削弱: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位高权重;唐朝实行三省制,宰相一分为三,地位削弱;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在历史上结束。(2)内阁:它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9、内待机构(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职权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3)军机处:它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职能) 。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于皇帝。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封闭性强(特点 )。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难点破解】(1)君权对相权的削弱:主要采取另建一个秘书班子来架空丞相的方法。如汉之丞相统公卿而主朝政,皇帝便培植“尚书”(原仅为管理文牍的秘书) 而分其权。演变为汉以后至隋唐之尚书省,秘书已成了新的宰相,于是唐朝皇帝又重

10、用“同中书门下”的近臣,使其架空尚书省。到宋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或平章)又演变为新的宰相并出现以他为首的外朝 “中书省” 于是明代皇帝又用身边的一些“大学士”组成“内阁”来架空中书省,乃至取消丞相。然而明代后期“内阁”又已坐大,像严嵩、张居正那样的“大学士”又已从秘书变成了实际上的宰相乃至“权相” ,于是清朝又出现了南书房、军机处之类的秘书班子,以架空内阁。(3)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分析。积极作用的关键在于: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等。消极作用可从“一统就死”的角度去思考。【2012 考点 PK】1、西周宗

11、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和关系西周进一步完善了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按礼制原则,形成层层相属的等级严密的“大宗”“小宗”的国政治制度。西周春秋时期存在着严密的分封制度,这种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分封制以宗法的“亲亲”关系为基础和原则,从而使“分封”与“分宗”相一致;二是分封的土地既是建国、立家的经济基础,也是宗子“立宗”的经济条件,这是西周春秋时代宗统与君统相结合的最深刻的经济原因;三是不仅宗族组织与统治组织、宗法等级与政治等级是相一致的,而且其管理方法也是相一致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相辅相成。以宗法血缘关系而实行的分封是周王朝家族内部

12、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为维护等级制,周公制礼作乐。西周的礼乐和刑罚一样,有鲜明的阶级性。2、关于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王嬴政通过十年兼并战争攻灭六国,完成全国统一,顺应了自春秋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趋势。为巩固统一,秦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教学资源网 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设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分掌政要,地方推行郡县制;颁布通行全国秦律。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弛道和邮驿。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秦朝开创的这一系列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后世虽

13、然有所损益和改进,但基本精神去一直延续下去,对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2 )西汉中央集权的巩固:西汉初年,统治者继续采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治,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在各地建立王国,在地方形成郡国并行的局面。这些王国相对独立,掌握行政、财政、军事等大权。随着王国实力的增强,逐渐威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由此产生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 。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接受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 ,又平定了“七国之乱” ,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对王国的控制。汉武帝时:政治上:改革官制,加强皇权,重视官吏的任用、考核,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僚的控制,颁行推恩

14、令,打击豪强地主,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军事上:建立侍卫军和禁卫军;出兵匈奴,进军南越。经济上: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思想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思想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至此,西汉出现大一统的局面,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3 )东汉中央集权的削弱: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的,执行保护豪强地主的政策,因此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时期迅速发展,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把持中央和地方大权,具有很强的割据性,对中央集权构成新的威胁。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交织在一起,造

15、成中央集权的削弱和政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各地豪强地主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乘机扩大势力,形成军阀割据局面,最终演变成三国鼎立的封建国家分裂局面,使中央集权和政治统一的局面遭到严重破坏。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削弱表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其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和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导致中央集权制度削弱的因素,成为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中央集权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3、学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要注意:(1 )理解概念。专制主义是指国家大事由皇帝一人说了算,皇帝的话就是法律和

16、法令。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军事大权都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主要指地方长官的任免权和地方的军权等归中央。但地方长官在一定范围内也有自己的权力。(2 )掌握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三方面内容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制和地方机构郡县制。了解“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故而采用了“皇帝”的称号。秦始皇还规定只许他称“朕” 。从此, “朕”就成为历代皇帝自称之词。比较、弄清郡县制与分封制。二者都是地方上的行政制度,主要区别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分封制是在奴隶社会中逐渐形成的,被封的诸侯在封国中有任免官吏、征税、建立军队的权力(封建社会也有朝代曾局部采用过分封的形式) 。分封制包含分裂割据因素,时间一长,不利国家统一。郡县制的郡守、县令皆由皇帝直接任免,必须执行中央政策、法令、代中央管理所辖地区的人民,收税征役。郡县制的推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特点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