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016355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张宜洛,混合料设计原则:交通条件、自然条件 设计方法: 合理选择与组合材料 施工时的现场质量控制 总结面层质量的经验和教训 为路面设计理论提供必要的参数,1沿革无侧抗压强度试验 h5(7、10)cm1920 Hubbard-Field法 2in, h 1in修正的Habbard-Field法 6in, h 3in 交通荷载增大,碎石加粗)40年代初,Bruce Marshall提出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以及初期的马歇尔稳定度标准。随后又陆续出现维姆法、单轴压缩试验法、三轴压缩试验法、以及GTM法和Superpave法等。,2沥青混合料的结构 (1)结构的概念结构特点: 矿料

2、的大小及不同粒径的分布; 颗粒的相互位置; 沥青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布特征和矿物颗粒上沥青层的性质; 空隙量及其分布; 闭合空隙量与连通空隙量的比值等。沥青混合料结构是这种材料单一结构和相互联系结构的概念的总和。其中包括:沥青结构、矿料骨架结构及沥青矿粉分散系统结构等。,(2)空间结构 沥青混合料属分散系统中的“胶凝”结构。 其特点是结构单元(固体颗粒)通过液相的薄层而粘结在一起,其强度决定于结构单元间的粘结力,具有力学破坏后结构触变性复原的特点。 (晶体/凝聚结构由细小的晶体结合而成,形成坚固的空间结构,使结构单元无限接近,结构单元之间发生化学键,因此具有很高的强度。受力破坏后不能恢复。) 结

3、构强度取决于:矿物骨架的结构,沥青的结构、矿料与沥青相互作用的特点及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3)矿物骨架结构悬浮密实结构 如AC;骨架空隙结构 如OGFC;骨架密实结构 如SMA;,a)悬浮密实结构 b)骨架空隙结构 c)骨架密实结构,3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 (1)吸附过程物理吸附(图2)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仅有分子作用力,可能有几个分子层的厚度。被吸附的沥青为结构沥青,结构沥青的粘结强度大于自由沥青,越靠近矿料表面其粘结强度越高。碱性矿料单位面积上吸附的沥青多于酸性矿料。,图2 矿料与沥青的关系,化学吸附沥青与矿料表面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生物(化学键)粘结牢固、不溶于水。化学吸附仅触及被吸附

4、物质的一层分子。矿料表面的化学性质是形成化学吸附的关键。选择性吸附(吸收)当采用多孔矿料时,可能发生沥青的某些组分渗入矿料的深处。矿料表面上吸附沥青质;矿料表面的细孔中吸收树脂;油分则沿毛细管渗入到深处;从而大大改善沥青与矿料之间相互作用的条件。,(2)吸附过程的改善掺加表面活性物质(沥青中),以改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过程。活化矿料表面,为化学吸附创造条件。矿料初生表面的利用提供力学化学过程。新表面的化学活性增大初生表面带电,初生表面出现自由基(机械破坏作用使化学键断开)。受机械破坏而形成的颗粒表面层的结构发生变化。阿尔姆斯特朗格观测到:磨碎石英颗粒表面的非晶形性,深度达50100m,从而提高

5、了反应能力和吸附能力。还观察到当石英或花岗石与沥青混合一起磨碎时,发生了化学键。实践证明:矿料在磨碎过程中活化可提高活化效果。,4矿料级配 园球理论: 单一粒径园球的VMA决定于其排列状态,最松48%,最密26%,有棱角时使VMA约增大3%。 贝雷法:单一粒径园球的4种组合,其空隙率的大小分别为园球直径的0.15、0.20、0.24、0.29倍,平均为0.22,实际采用0.25。,(1)确定原则粗集料形成稳定的骨架;提供沥青的填充空间;使各种性能得到理想的平衡;减少离析不产生碾压推拥0.6mm过多,则不稳定0.152.36mm过低,则VV大,低温性能差。最大筛孔附近平缓,则粗集料相对较细,表面

6、均匀,易于修整(中间档次集料增多)S型级配是在富勒级配图上得出一种嵌挤良好的级配,具有适宜的VMA和VV,沥青量也不多,且施工性能也好。,(2)级配理论B.B.奥赫钦理论(原苏联1929)砂(0.12mm)经压实后,空隙率比较稳定,平均为33.4%,随着砂中0.1mm含量的增多,空隙率增大;混合料的空隙率,随着砂量的增加而减少,当砂量与碎石的空隙容积相等时,混合料的空隙率最小;当矿物混合料的全部颗粒尺寸的变化为同一倍数时,其空隙率仍不变;当填充粗颗粒之间空隙的颗粒尺寸连续减少1/16时,可达到混合料的最小空隙率,这时下一粒级的重量为上一粒级的43%。实际上,这种重量比变化在2550%范围内时,

7、空隙率的变化很少;随着填充粒级和被填充粒级的尺寸逐渐接近,填充粒级的重量就增大。,H.H.伊万诺夫级配曲线 虽然粒级比为16时,具有最大的密实度,但属间断级配,在施工中易离析。 建议采用连续级配,粒径按比值2的顺序递减,同时,相邻粒级的重量比为0.60.9;() 级配曲线方程:,式中:a最大粒径的重量;k递减系数;n粒级数。 从上式可得:,中间粒级的重量,按下式计算,递减系数越小,混合料中粗粒料的含量就会越多。 K法为有限级数,对0.075mm含量有控制,但过多。 富勒最大密度级配曲线方程,式中:p各粒级集料的通过率(%);D最大粒径(mm);d各粒级集料粒径(mm);n常数。n=0.30.5

8、时有较大密实度。 按富勒 n=0.5 实际 n=0.45密度最大Super pave 通常使用范围 n=0.30.7。 n法为无限级数,无法控制14%,GTM1214%) VMA要求值随4.75mm通过率的增多而增大,每增加5%,VMA的要求值增大0.50.8%。 对密级配,细集料通过量偏离最大密度线,VMA将增大。 增加矿粉量,会使VMA迅速增大。,VFAVMA(1-VFA)=VVVFA的大小要适当,过大会导致沥青含量过多或VV偏小,过小则导致沥青含量太少或VV偏大。VFA的大小应结合VMA和VV综合考虑予以确定。,VVVV的大小要适当,VV过小会引起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下降,热天沥青膨胀时,

9、如无足够的空隙容纳,将导致路面失稳或沥青翻到路面表面形成泛油现象;VV太大则会导致沥青路面透水而发生水损坏。VV的大小应与规定的压实标准结合起来考虑,沥青路面压实完工后其总体剩余空隙率宜控制在8%以内。通常,设计剩余空隙率以35%为宜。VV相同情况下,粗集料多,则开口空隙多。VV的大小应与交通、气温、降水等挂勾。,图3 沥青混凝土透水系数Pe空隙率图,图4 沥青道路的空隙率对沥青硬化的影响(5年路龄),图5 空隙率劈裂强度关系图,图6 AK13B空隙率TSR图,图7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TSR曲线,6沥青用量依据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原理,结构沥青的膜越薄,则强度越高,自由沥青的出现将使联结强度降低

10、。因此,仅从强度考虑,在能够保证全面均匀涂覆矿料表面的情况下,沥青越少越好。但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抗渗性能、耐久性,以及工艺要求(拌和碾压),需要存在一部分自由沥青最佳自由沥青含量。改善压实成型方法,可使最佳沥青用量减少(伴随着矿料级配的调整),如采用SGC,GTM等旋转压实方式可达到这一目标。沥青膜厚度 连续级配 6m 间断级配 7m OGFC 12m 有效沥青含量,7粉胶比沥青混凝土比表面约100200m2/kg,其中:碎石占1%,砂占220%,矿粉占7095%。粉胶比的增大,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但低温性能下降。 矿粉用量过多,不仅使最佳沥青用量增加,而且还会导致混合料的空隙

11、率增大。粉胶比太小会泛油,太大则有效沥青偏少,粘结力减弱,松散。AC1.2,SMA 1.82.0(纤维能使矿料沥青团粒分散),8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1)密实、稳定的矿料骨架。 矿料的强度、形状、表面状况、级配等(2)最佳的沥青用量。 因地制宜,满足当地路用性能要求(3)活性的矿料,改善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过程。(4)与改善压实成型条件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密实度适当减少最佳沥青用量的目的。,9配合比设计的指导原则 (1)热区、重交通提高高温稳定性减少4.75mm和2.36mm的通过率采用较粗级配(Dmax从2mm16mm,tg从0.60.7)在相同级配情况下,加大矿料粒径或增加粗集料的含量会使内摩阻角增大,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适当提高VMA和VV采用粗型级配较多石屑,(2)冷区、轻交通提高低温性能(与热区相反)较多天然砂 (3)冷热区提高高温性能为主,兼顾低温在减少2.36mm和4.75mm通过率的同时适当增加0.075mm的通过率(S型)中等或偏高的VV,(4)湿区 减少VV提高抗渗 适当考虑抗滑 (5)层厚时用较粗级配 (6)表面层高低温、抗滑中面层高温 下面层疲劳开裂,密水。,欢迎交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