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媒介伦理及规范案例教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801167 上传时间:2017-08-0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 媒介伦理及规范案例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一讲 媒介伦理及规范案例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一讲 媒介伦理及规范案例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一讲 媒介伦理及规范案例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一讲 媒介伦理及规范案例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 媒介伦理及规范案例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 媒介伦理及规范案例教学(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媒体伦理与法规:案例教学Media Ethics & Media Law: Case Studies,讲者:展江 Lecturer: Prof. Zhan Jiang,讲次内容,第一周 媒体伦理学概论第二周 媒体伦理和道德分析第三周 媒体伦理问题讨论(一)第四周 媒体伦理问题讨论(二)第五周 媒体职业道德和伦理修行第六周 媒体法学概论第七周 国际法、宪法与成文媒体法第八周 信息自由(公开)法第九周 诽谤法(一)第十周 诽谤法(二)第十一周 隐私法第十二周 广告法、影视法、著作权法等,基本信息,课程性质:选修开设对象:研究生 教学时数:总学时36,周学时6学分:2时间:周一、周三19:00-21

2、:35教室:公共教学楼A204考试方式:(1)平时作业和课堂讨论发言:40%(2)期末考试:60%,课程目的,当代社会,新闻自由作为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得到普遍的法律保护;但是,各国公众对于新闻和大众传播伦理现状多有不满,甚至谴责、控诉,这是一个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悖论。本课程主要通过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了解媒体伦理和媒体法的基本知识以及传播领域经常出现的相关问题、冲突与选择,加深学生对媒体伦理和媒体法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与思考,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媒体伦理道德和媒体法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自信而有效地面对和因应现实挑战。,教材和参考书,【美】帕特森菲利普,李威尔金斯著,李青黎

3、译,媒介伦理学:问题与案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美】雅克蒂洛、基思克拉斯曼:伦理学与生活(第9版),程立显、刘建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英】卡伦桑德斯,洪伟等译,道德与新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Day, L. A. (2003) , Ethics in Media Communications: Cases and Controversies (4th Edition),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

4、ss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影印版)魏永征、李丹林:影视法导论:电影电视节目制作人须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美】唐彭伯:大众传媒法,张金玺、赵刚译,展江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美】约翰D泽莱兹尼:传播法:自由、限制与现代媒介,张金玺、赵刚译,展江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讲 媒体伦理学概论,Lecture 1: An Introduction to Media Ethics,案例一:一张争议照片,案例二:成都公交车火灾,2009年6月5日8时25分许,成都北三环附近一辆9路公交车发生燃烧,致27人遇难72人受伤。公交车从冒烟到起火仅几分钟,

5、事故现场有近30米长带血脚印。成都市动物园一名女员工曾多次提醒司机公交车已冒烟,遭到119责骂。事故系有人携汽油上车引起。有网友拍摄时长2分多钟、女性哭声撕心裂肺的公交燃烧视频,凤凰卫视6月7日播出后,女主播低声说了一句“太可拍了”。该网友因忙于拍摄而没有参与救人受到质疑和批评。,案例三:冬奥会上的记者,加方要求采访冬奥会记者自律 点名提到中国记者环球网实习记者关翔报道,据加拿大都市网2月28日报道,日前,有关部门向电视记者及有权采访温哥华冬奥会的人员发出电子邮件,要求其维护新闻独立性,不要作出与运动员拥抱等有损新闻专业形象的行为,其中,中国记者被点名批评,要求自律。报道称,过去两周,记者们表

6、现出了过度的爱国热情,令许多坚信新闻独立和客观的业界人士大跌眼镜。这种失当行为包括为运动员加油喝彩,有人看到一些中国记者公开为他们的运动员加油,这样的行为有时不免过头。,直面“惨淡的人生”与正当性,由于包括网络传播在内的现代大众传播的无处不在的特点、在特定环境下政治支配和商业驱动的现实,以及无可避免地要直面“惨淡的人生”和严酷的社会现实,因此其行为的合乎法律性之外的合乎伦理性(正当性)也经常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上述拍客的行为无任何违法之处,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传统媒体难以捕捉的珍贵画面,但是灾难面前见死不救总是一个涉及生命伦理的大问题,引发物议自然难免。那么我们怎样进行能够自圆其说的伦理选择呢?我

7、们对这个比较复杂而众说纷纭的主题进行一般性的探讨,并试图为新闻工作者的伦理选择提供一般指导。,“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做好人、做善事,是先辈对后人的告诫。有价值的人生是道德的人生。苏格拉底说:“每天探讨德性以及相关的问题,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至高之善,没有经受这种考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愈反复加以思维,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德育,伴随着一个人所受教育的全过程;任何社会都不会拒斥道德包装。没有哪个统治者、圣人贤者和教育家不提倡道德。,道德和伦理没有界限吗?,关于什么是道德

8、,什么是伦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何,国内学界的意见并不一致。况且,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从古希腊就形成了体系;而在西方语言中,最常见的与道德、伦理相关的概念如何与中文对应,彼此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一种典型的观点是,道德和伦理在现代是同义词,可以互换。,区分伦理与道德:参照摩西十诫(I),对“伦理”和“道德”做一区分很重要。有鉴于此,本书借鉴美国教科书媒介伦理学的界定和划界方法来理解道德和伦理。“伦理”(ethics)是建立在某些得到普遍接受的准则上的理性过程。而“道德”(morals)是宗教领域的用语,往往表现为各种戒律及其形成的道德体系。摩西十诫是犹太教与基督教共有的道

9、德体系。摩西十诫第一条:除了耶和华以外,不可有别的上帝。第二条:禁止拜偶像。第三条:不可妄称上帝的名。第四条:遵守安息日。第五条:孝敬父母。第六条:不可杀人。第七条:不可奸淫。第八条:不可偷盗。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第十条:不可作非分之贪恋。,区分伦理与道德:参照摩西十诫(II),犹太教和基督教认为,十条诫命的前四条是神和人立的约,事关信仰上帝这个总纲: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爱上帝,后六条是人和人之间立的约,核心是爱人如己。基督教承认,那些归向上帝的人也不能完全守住这些诫命,因为就是最圣洁的人,在律法面前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起步;但他们既然因信称义,就被基督的爱激励,不仅照着这些诫命,也照

10、着上帝的一切诫命开始生活,一生一世竭力追求,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竿直跑。,从诫命到道德世界,摩西十诫实际上是十条诫命。“诫”就是上帝所禁止的;“命”就是上帝的命令。也就是说:上帝让你去做的,你就去做;上帝不让你去做的,你就不要做,这就是诫命。十条诫命中只有第四条和第五条是“命”,其他八条都是“诫”(戒律)。在大哲学家康德的道德世界中有两类义务。严格义务一般是消极的:不谋杀,不失信,不撒谎。善意义务更积极一些:帮助他人,发展某人的才能,表示感激,等等。哲学家们一般认为,严格义务(例如不伤害人)比善意义务(例如帮助他人)更具有道德上的强制性。,消极义务与积极义务,社会公德应当体现消极义务与积

11、极义务的平衡。一般而言,消极义务是底线性质的基本义务,人人必须遵守。底线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禁忌的基础生活秩序,这种基础生活秩序往往是由道德信念、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非正式的或正式的基础秩序混合在一起构成的。比如“不许杀人放火”、“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应该说这是一种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最低道德保障”,底线失守是一种很深刻的社会危机;而积极义务则是一部分人承担的义务,它塑造高尚人格,但是许多人做不到。过于强调道德中的积极义务,制定高不可攀的道德标准,制造“道德理想国”,往往导致极权统治;或者没有人去参照执行,导致“规而不约”,从而失去操作性。,伦理困境与现实选择,但是,现实世界远远不像学童背诵人

12、生格言和宗教诫命那样简单。一个道德体系中的多个因素(诫命)有可能相互冲突,这时伦理就开始起作用了。康德200多年前描述了一个典型的伦理困境:当一个持枪男人来到你家门前,问另一个人在哪里(正藏在你家壁橱里),因为他想杀了他,你应该怎么做?你是撒谎,还是说实话?犹太教与基督教共有的道德体系认为杀戮和撒谎都是不对的。但是,你必须痛苦地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与其说伦理解决的是对与错的矛盾,不如说解决的是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并决定如何在二者之间做出取舍。伦理学意味着:(1)学习在善与恶、合乎道德的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之间做出理性的抉择。(2)运用理性对若干个可能都合乎道德的正义抉择进行区分,挑选出其中更加合

13、乎道德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一个社会职业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和尊重,就必须遵循一般的和这个职业特殊的道德诫命和伦理原则。所谓“职业道德和伦理”大体包括工作观(人为什么要工作?)及专业规范两部分,这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较欠缺的部分。从圣经的观点来看,工作有三重意义:发展自我、服务社会及服事上帝。在人欲横流的商业社会,职业道德和伦理格外重要。我们可以发现,一部成熟的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通常是以消极义务为主的。积极义务主要体现在概述性的“工作观”,尤其注重发展自我和服务社会这两点,但绝不是规定什么“圣人”标准,因为它要求从业者做一个达到一般道德标准的合格公民,而不是助人为乐的善人。从业者必须完成专业

14、技术性强的本职工作,而本职工作不能等同于乐善好施,甚至要排除业外人士的干扰。,媒体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在古希腊,伦理学的原初意义是关于幸福或美好生活的学问,幸福是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伦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与这种一般性的理解不同,媒体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试图解决的经常是问题、恐慌、不安、批评、抱怨、投诉、愤怒、抗议、抵制等大众传播业者不愿看到的反应。一旦新闻伦理抉择发生错误,受众的反应既迅速又苛刻。媒体职业道德就是媒体从业者和媒体机构自身,遵循体现普遍性的社会公德(工作观)和体现特殊性的专业标准(专业规范),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媒体职业伦理就是媒体从业者和媒介机构在媒体

15、职业道德体系中的诸个因素(道德诫命)发生冲突时的理性抉择原则。新闻职业道德和伦理是媒体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的核心,是决定新闻应该如何采集、制作、报道和编辑的行为准则。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能够解释自己的伦理选择很重要,因为他们在报道一则新闻的过程中要与消息来源打交道、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最后还要面对公众,所以可能要同时做出几个互不相关的伦理抉择。,可运用的伦理学理论和原则(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1)概述:讲学于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也就是“良善的生活”,是人类最高的善。亚里士多德从良善的生活这个观念出发,提出行为的道德基础是人和人的行为,而不是特殊的规则。他的伦理体系催生了今天被

16、称为美德伦理学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存在于两个极端之间。中庸之道 不可接受的行为 可接受的行为 不可接受的行为 怯懦勇敢蛮勇(2)例证:两个人看到有人落水。如果一个目击者不会游泳,但是跑得很快,那么他想跳下水救人就是蛮干,同样,他如果什么也不做就是怯懦。对于他来说,做勇敢的事可能就是跑去求救。另一方面,如果第二个目击者是一个游泳健将,她尝试救人就不是蛮干; 实际上,对她来说,不下水救人是怯懦。在这个例子里,两个目击者的行为都是勇敢的,只是方式完全不同罢了。,可运用的伦理学理论和原则(二),康德的绝对命令(1)概述:康德的绝对命令声言,一个人的行为应当基于这个前提:即一个人做出的选择能够成

17、为普遍规律。此外,他还提出博爱和仁慈应当是行为的目的,而不应当仅仅是手段。康德将这两个准则称为“绝对”命令,意味着对它们的要求不能屈从于条件因素。很多读者都会看出康德的绝对命令和圣经中金箴的相同之处:待人如待己。二者对于责任的关注非常相似。如前所述,康德认为,一个行为只有出于责任,在道德上才是正当的。(2)例证:根据康德的思想,检验一个行为是否道德要看它是否具有普遍性即它是否适用于每一个人。例如,康德会坚持,有道德的人驾车的速度和风格适合于在用一条高速公路上驾车的任何一个人。按照康德的绝对命令,新闻工作者不能要求什么特权,例如为了获取新闻而撒谎或侵犯隐私的权利。如果认真对待康德的观点,它就会在你做出某些伦理抉择的时候提醒你放弃什么真实、隐私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