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国学 文以载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011038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国学  文以载道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科普国学  文以载道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科普国学  文以载道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科普国学  文以载道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科普国学  文以载道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普国学 文以载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国学 文以载道(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普国学 文以载道,主讲人:金海峰 教授 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 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金海峰教授简介,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聘任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学院兼职教授 国家语言文字“十五”规划项目课题负责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负责人 首届百名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国学广义泛指中国文化;狭义专指传统文化中的学术经典及其体现的文化精神,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以传世经典为载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学术。,国学:是国魂的载体,国魂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国学:

2、与外来文化相比,属于本土文化领域。 国学:与现代文化相比,偏向传统文化领域。 国学:与自然科学相比,侧重社会科学领域。,什么是国学,科普国学 文化健康,1传播优秀文化,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不搞封建迷信,防止历史糟粕沉滓泛起; 3不带宗教情结,杜绝神学侵蚀理性思维; 4不要盲目排外,尊重多元文化和谐并存; 5不可厚古薄今,注重古为今用开拓创新; 6不要望文生义,提倡学有本源实事求是; 7理论联系实际,源于学术不带学究气; 8坚守学术良心,服务社会不染江湖气; 9无官守有言责,学术无禁区,宣传要自律; 10做有传统文化修养的现代公民。,儒家文化是国学的核心 儒家智慧解决人生五大问题,(1)个

3、人能力修养提升 (2)家庭和谐幸福构建 (3)社会人际交往健康 (4)事业成长永续辉煌 (5)领导艺术内圣外王,儒家文化的作用 通过十大核心理念传播,(1)道德:道重客观规律;德重主观感受,为官之道,为政以德。 (2)仁义:君仁臣义,文化认同温暖了制度的冰冷;上下有序,构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关系。 (3)孝悌: 仁之实,事亲,义之实,从兄;孝悌,原来就是仁义的根源。 (4)忠恕:尽心尽力就是“忠”,换位思考就是“恕”。德是把好处让别人得到,恕是对别人的错误能体谅宽容。 (5)诚信:只有真诚发源于内,才能信约履行于外。今天的社会过度强调信,其实内心愿意才是守约的前提。,(6)学习:“学”是汲取知识

4、,“习”是运用知识。学而时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让专业知识常识化才有用,习以为常。 (7)志气:“志”是目标,“气”是动力;孔子论立志,孟子说养气。有志气,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原动力。 (8)礼乐:礼以节人,“礼”是对外正言行;乐以和情,“乐”是对内调心性。“礼”为秩序,“乐”为和谐。 (9)中庸:中庸,将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未来的最高智慧之一。它强调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无过无不及,是恰好、是适度、是科学发展观。 (10)知行:知是行之始,行乃知之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 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朝闻道,夕死可矣

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德,德者,得也。 以道得之谓之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易经说: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道德(得)关系: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功。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与德,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言行举止,身,心,行,心性,心情,视听,言动,诚 意,乐以和情,礼以节人,喜怒哀乐,儒家成功学,大学之道:修、齐、治、平,止至善,大学之道,在

6、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大学,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

7、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红楼梦 演绎的是家运的兴衰,是身不修不可齐其家的经典案例。 水浒传 传述的是英雄的末路,体现着舍生取义的社会人生价值。 三国演义演绎的是历史的沧桑,儒家文化核心理念的形象化解读。 西游记是中国式的成功学全书,体现正心诚意励志笃行的成功之路。,四大名著的形象演绎,刘备仁, 关羽义, 张飞勇, 诸葛亮智, 赵云、黄忠忠。 用人物形象对儒家文化的仁义智勇忠孝进行解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就这个名称本身而言

8、,实际上就是演的儒家文化中的“义”,三国演义开篇就是“桃园结义”,以“义”字开篇,以“义”字作为主题。实际上,它就是在演绎着儒家文化中那些核心的理念“仁义以制天”。,主题:忠义。 宋江忠 武松义 现代武侠文化变化着不同的道具,演绎着相同的主题。,水浒传,宋江是身在草莽,心在朝廷。宋江是儒家文化熏陶出的典型的士的形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水浒讲的是忠义二字,林冲不是民,八十万禁军教头,家里有丫环仆人,是民么?社会黑暗,官僚腐败,大鱼吃小鱼,逼迫社会各界造反,林冲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官二代横行社会,事事都靠拼爹的时代,忠厚老实之人受欺凌,奉公守法之人受迫害,当中资阶级,白领阶层一旦与

9、高官豪门发生矛盾冲突都自身难保家破人亡之际!官逼民反就自然而然地,不可避免地出现。民众要求公平,如果法律不能维护这样的正义!血性男儿就要拿起武器!一个动荡不安的乱世就要来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今天重提这个故事,是有深刻的警世意义!,贾宝玉假宝玉 荣国府、宁国府贾(假)府 甄士隐真事隐 贾雨村假语村 贾母假母 贾政假正经 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的经典案例。,红楼梦,第三回,借西江月二词, 批宝玉极恰,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

10、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西游记成功启示录,四大名著中,唯独西游记西天取经终成正果,是大团圆、大胜利的结局,皆大欢喜,其价值意义别有味道。全书总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心态问题,是讲如何“诚意、正心”,修炼一个人的心性直至成功的问题。,唐僧的身世,“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西游记附录,父子相抱而哭,玄奘亦哀哀不止。丞相拭泪道:“你二人且休烦恼,我今已擒捉仇贼,且去发落去来。”即起身到法场,恰好江州同知亦差哨兵拿获水贼李彪解到。丞相大喜,就令军牢押过刘洪、李彪,每人痛打一百大棍,取了供状,招了先年不合谋死陈光蕊情由,先将李彪钉在木驴上,推去市曹,剐了千刀,枭首示

11、众讫;把刘洪拿到洪江渡口先年打死陈光蕊处,丞相与小姐、玄奘,三人亲到江边,望空祭奠,活剜取刘洪心肝,祭了光蕊,烧了祭文一道。,玄奘又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只见太宗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好大圣,急睁火眼金睛,只见那陡崖前,有一座玲珑剔透细妆花、堆五采、三檐四簇的牌楼。他与八戒沙僧近前观看,上有六个大字,乃陷空山无底洞。,那妖精捧晃晃之金杯,满斟美酒,递与唐僧,三藏羞答答的接了酒,孙大

12、圣,他却变得轻巧,在耳根后,若象一个耳报,但他说话,惟三藏听见,别人不闻。他知师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锺。 那师父没奈何吃了,急将酒满斟一锺,回与妖怪。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正 心,孙悟空是唐僧去西天取经心态的形象化反映,孙悟空是唐僧的心。,心态决定命运,成功其实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整个西游记就是一个从收放心到修心的过程。孙悟空是唐僧的心,唐僧要想成功,就必须把握好孙悟空这颗心。,王阳明(1472年1529年),名守仁,号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

13、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告子,食色性也,戒五荤三厌 五荤: 大蒜、小蒜、大葱、小葱、薤 三厌: 雁、狗、乌龟,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 论语,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沙 僧指沙为姓 沙和尚以和为尚,1.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2.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3.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4.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5.大师兄!我们在这儿!,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

14、仲。曰:“人也。夺伯氏骄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论语宪问,和 情,在沙僧身上,“喜怒哀乐之未发”,这是中庸所追求的境界。沙僧是作为性情的一种表现,沙僧其实是唐僧的影子,代表了唐僧的情。,兽,人,神,小人,君子,斗战胜佛,学做人,天产石猴,主体内容构建:,诚人生成功的心理起点。 志明确理想的追求目标。 气影响成功的精神动力。 道君子遵循的正确方法。 行决定成功的最终因素。,金教授推荐管理者国学书房,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王鸣盛 “凡学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别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皮锡瑞 “今欲通国学,亦早通其常识耳,首贵择书。其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 毛泽东 国学典籍浩如烟海,选书至关重要。,建设“国学书房”基本目标,经史子集 体系完备偏好各异 以人为本名著善本 务求精良难易搭配 学有纵深保值增值 可读可藏,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