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38金属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8007732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后练习38金属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课后练习38金属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课后练习38金属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课后练习38金属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课后练习38金属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练习38金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后练习38金属(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8课时 金属,1(2015南昌)人体摄入过量的铝会对脑、肾等器官造成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但现实生活中,却“铝禁不止”。下列关于铝的应用不科学的是 ( )A使用含铝膨松剂制作油条 B使用铁锅代替铝制炊具 C用纸盒代替铝制品易拉罐盛装饮料 D用氢氧化镁代替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A,2(2015嘉兴、舟山)为了获取“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证据,可以采用 ( )A比较铁的利用范围是否比铜广B观察铁是否能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C观察铁表面的锈迹是否比铜多D比较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比铜小,B,3(2014雅安)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a2O3,L

2、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而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由此判断下列几组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ALa(OH)3和 HCl BLa2O3 和 HClCLa 和 HCl DNaCl 和 La(OH)3,D,4(2015杭州)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4:将实验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铝

3、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B由实验2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 C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别,C,5(2014武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析出,且产生少量的气体。于是,他们重新配制硫酸铜溶液,再次实验,又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完全反应后溶液呈黄色;实验中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由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Cu Fe;硫酸铜溶液可能显酸性;重做实验没有任何意义。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B,6(2015河池)向一定量的AgNO3与Cu(NO

4、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Zn,可能有AgB滤渣中一定有Cu、Ag,可能有ZnC滤液中只有Zn(NO3)2D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Cu(NO3)2,D,【解析】根据加入锌粉的质量多少,可得到以下几种可能:若加入的锌的量只能与部分硝酸银发生反应,所得滤液所含溶质为:AgNO3、Cu(NO3)2和生成的Zn(NO3)2,滤渣只有Ag;若加入的锌的量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或与部分硝酸铜能发生反应,所得滤液所含溶质为:Cu(NO3)2和生成的Zn(NO3)2,滤渣有Ag、Cu;若加入过量的锌,硝酸银与硝酸铜都被全部反应

5、,所得滤液所含溶质为生成的Zn(NO3)2;滤渣有Ag、Cu、Zn;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Zn(NO3)2;故选D。,第7题图,7(2014连云港)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C,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8(2015广安)将相同状态的铁和镁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和镁的质量相同B甲是铁、乙是镁C铁和镁完全反应所

6、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同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均减少,C,第8题图,9(2015孝感)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解析】A.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逐渐减少,到锌反应完了,剩余的铜质量保持不变,故曲线符合;B.氢气在反应一开始就能产生,故曲线错误;C.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只要一加稀硫酸会立即产生硫酸锌,因此溶液中锌元素的质量起点是0,故曲线错误;D.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生成的硫酸锌显中性,因此溶液的pH的起点是7,随着硫酸的过量,溶液会显酸性,pH7,故曲线错误;故选A。,10

7、(2014黄冈)钴化合物在锂电池中有很好的应用。LiCoO2(钴酸锂)在酸性介质中有强氧化性,其化学方程式为: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4H2OO2, 已知锂与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且反应中只有钴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钴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 C该反应中氧的化合价降低 D钴酸根离子符号可以表示为CoO22,B,11(2015济宁)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得到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关系(见图)。请根据图像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AlMgFeZn B四种

8、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ZnFe C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AlMgFeZn DAl、Mg、Fe、Zn四种金属与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比:,C,第11题图,【解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AlZnFe,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因此反应速率为:MgAlZnFe,不能根据图像信息判断,故选项错误;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AlZnFe,但不能根据图像信息判断,故选项错误;C.根据图像可知若都是0.9g的Al、Mg、Fe、Zn四种金属,分别跟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为:AlMgFeZn,故选项正确;D.观察图像,最终不同质量

9、的四种金属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错误;故选C。,12(2013达州)某不纯的铁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21g氢气,则铁中混有的金属可能是 ( )AZn BCu CMg DAg,C,【解析】5.6g纯铁能够生成0.2g氢气,5.6g纯锌能够生成0.17g氢气,5.6g纯镁能够生成0.47g氢气,由此可知,不纯的铁5.6g中,如果含有锌,则生成的氢气于小0.2g,如果含有镁,则生成的氢气大于0.2g,不纯的铁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21g氢气,则铁中混有的金属可能是镁。,13(2015宁波)通过钝化的方式使锌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有效防止锌的腐蚀。某锌制品的

10、钝化液含有硝酸银、硝酸铜、重铬酸等,其中重铬酸是一种可溶性的酸。(1)该钝化液pH_7。(填“”、“”或“”)(2)重铬酸(H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_。(3)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含有金属单质的细微颗粒,该颗粒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6,银,14(2015遵义)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第14题图,放热,Mg2HCl=MgCl2H2,(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请根据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

11、化学反应速率受_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如图2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_。,温度,CuSO4Fe=FeSO4Cu,B,15(2013泸州)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取五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从第 份开始,金属已经反应完全了。 (2)列式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

12、(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40.0g样品中加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曲线。,第15题图,4,见解析,见解析,【解析】(1)第4份加入120g硫酸生成氢气1.0g, 第5份中又多加了30g硫酸,但是生成氢气的质量 没变,说明锌已经被反应完了,所以从第4份开始, 金属已经反应完了;(2)解:设40g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1.0g根据: 解得x32.5g所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100%81.25%,(3),【解析】(1)第4份加入120g硫酸生成氢气1.0g,第5份中又多加了30g硫酸,但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没变,说明锌已经被反应完了,所以从第4份开始,金属已经反应完了; (2)设40g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 2x 1.0g根据: 解得x32.5g所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100% 81.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