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模块一 专题二 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007701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166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模块一 专题二 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模块一 专题二 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模块一 专题二 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模块一 专题二 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模块一 专题二 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模块一 专题二 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模块一 专题二 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宏,理,清,观,时,序,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高考必考区间精细研究,第3讲,知能强化课 中国军民英勇不屈的抵抗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高考研究课 本讲命题点分析与前瞻预测,课下综合检测,知能强化课 “天朝上国”的暮年悲歌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知能强化课 反侵略斗争的不朽丰碑 抗日战争,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知,能,强,化,课,NO.1 历史认知拓广度 比“教材”多一点,一、国门洞开列强入侵,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外部因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政治腐败,政治原因,一味依靠外国

2、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战略失误,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定论”,认识原因,二、瓜分狂潮民族危机,NO.2 历史理解求深度 比“初学”深一点,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阶级 关系,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社会 经济,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社会 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社会 性质

3、,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社会 生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对外 关系,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社会 思想,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运动高涨,阶级关系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经济结

4、构变动,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社会主要矛盾,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侵华特征,表现,角度,四、从世界潮流角度认识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资本输出的必然反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分割世界的要求,中法战争及甲午中日战争,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两次鸦片战争,NO.3 核心素养上高度 比“传统”新一点,聚焦主题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二、立

5、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三、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列强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的侵略初步打开了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清王朝从勾结到政治瓜分,最后到“以华治华”,侵华主要是通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并在镇压人民起义的基础上相互勾结,要求瓜分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是为打开中国门户,进行商品输出,以争夺为主,如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等,列强在侵华战争中以相互勾结为主,如两次鸦片战争,增加了日、德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主要是老牌的殖民国家,其中以英国为主,甲午中日战争后,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军民英勇

6、不屈的抵抗,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能,强,化,课,NO.1 历史认知拓广度 比“教材”多一点,一、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二、爱国军民的抵抗斗争,NO.2 核心素养上高度 比“传统”新一点,一、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三、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知,能,强,化,课,NO.1 历史认知拓广度 比“教材”多一点,一、日本局部侵华与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19311936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于经济金融恐慌,忙于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国际社会无暇顾及,新军阀混战,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中国内战,1929193

7、3年的经济危机对日本打击特别严重,日本欲转嫁危机,经济危机,,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方针。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蓄谋已久,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变,威逼平津,阴谋策动华北自治,华北 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袭击上海,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一二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自毁沈阳附近柳条湖铁路一段,诬指为中国破坏,旋即攻占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清废帝溥仪于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二、全民族抗战(1937年7月1945年9月),苏

8、联空军参战,消耗了大量日军。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国共联合作战。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虽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但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的狂妄计划,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1942年起,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甸,配合盟军同日军作战,

9、中国远征军,国民党还建立敌后游击区,极大消耗日军力量,有力配合正面战场,游击区抗战,国民政府组织多次会战,粉碎了日军消灭国民政府的企图。其中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正面 战场,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企图消磨中国人民反抗意志,达到民族同化,奴化教育,疯狂掠夺沦陷区的经济和资源,以满足战争需求,以战养战,在占领区扶植汪精卫等伪政权,实行残暴殖民统治,以华治华,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细菌战和毒气战,屠杀人民,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中国东部、中部大片领土,军事侵略,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胜利,是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以

10、弱胜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局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持久性,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又相互摩擦,复杂性,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全民性,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战略地位(双重性),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反侵略战争,规模大,NO.2 历史理解求深度 比“初学”深一点,一、全民族抗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抗日战争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基础,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

11、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合作,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团结,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参战,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地域,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国际 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战略 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12、,民众 因素,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组织 领导,二、从国际视野认识抗日战争的影响,NO.3 核心素养上高度 比“传统”新一点,聚焦主题 抗日战争,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三、追溯家国情怀,把握“现实未来”,四、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本讲命题点分析与前瞻预测,课,究,研,考,高,2017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政策; 2016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2015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 2014抗日战争书目修改及理由,2016甲午中日战争和洋务运动; 2013近代海洋意识,全国卷,侵华日军的

13、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纲考点 卷别,2010百团大战,2012近代“冲击与反应”;2011“公车上书”五四运动的背景;2011八国联军侵华与清中央集权危机;2010甲午中日战争,全国卷,2016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017中国的近代化趋势,全国卷,2014中国军民抗日斗争;2014日本经济侵华; 2013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2014近代东北移民;2013清政府外交改变,全国卷,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纲 考点 卷别,怎,样,考,的,还,可,能,怎,样,考,热,点,预,测,“课下综合检测”见“检测(三)”(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