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的分析前处理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8005662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标本的分析前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血液标本的分析前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血液标本的分析前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血液标本的分析前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血液标本的分析前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标本的分析前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标本的分析前处理(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 江 虹,医学实验的质量控制,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1.分析前 (pre-analytical phase) 2.分析中 (analytical phase) 3.分析后 (post-analytical phase),所有的标本采集者必须接受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有关培训,血液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内容: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及送检流程 二、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血液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标本的采集及送检流程,门诊病人:医生开申请单 病人交费领取条码 采血大厅采血,住院病人: 医生微机申请并生成条码 病房采血,中央运输,实验医学科各检测科

2、室,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检验的申请,门诊医生:在申请单上选出所需检测项目 住院医生:在微机上选择所需检测项目并生成条码,实验医学服务指南 Laboratory Medicine SERVICE GUIDE2005,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检验申请,实验医学科各科室所用申请单介绍,临床检验及骨髓检验 一般血液学检查、大小便、体液常规检查、骨髓形态学及血液病遗传学和免疫分型检查 临床出凝血及溶血检验 红细胞溶血性疾病检查、血栓与止血相关检验,临检血液室,实 验 医 学 科,临检血液室,输血科,临床生化室,临床药理实验室,激素检测室,临床病原微生物室,临床免疫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临床生化检验

3、常规生化、肝病生化、肾病生化、糖及代谢物、脂及代谢物、心脏疾病、胰腺疾病、无机元素、体液生化等,临床免疫学检验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自身抗体、反应性 蛋白、肿瘤标志物等,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检验申请,临床生化室,临床免疫室,激素检验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甲状旁腺及骨代谢、垂体激素及脑肠肽、肾上腺激素、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检验申请,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临床微生物检验 病原菌学、病原血清学检验等,临床病原微生物室,激素检测室,药物浓度监测 免疫抑制剂药物、代谢类物质、毒品等,临床分子诊断检验 病原微生物、血液病基因分析、移植配型、遗传病检测等,输血与血库检验 输血申请、血型,临床药理实验室,输

4、血科,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检验申请,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检验申请,住院病人检验申请的流程介绍医生在微机上选择病人信息实验医学科相应实验室所要检测的实验项目生成各检测对应条码,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检验申请,实验选择后生成的条码,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静脉采血 动脉采血 毛细血管采血,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血液标本的采集,真空采血管使用指南 管盖颜色 添加剂 抽血后倒转次数 用途 红色 / N 适用于应用血清进行检测的标本(如生化、免疫、输血全套) 紫色 EDTA抗凝剂 8 适用于多数需全血进行检测的标本(如血常规、血型、血沉) 蓝色 枸橼酸钠抗凝剂 8 适

5、用于需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浆检测标本(1:9) (如血栓与止血) 绿色 肝素钠抗凝剂 8 适用于需肝素抗凝的血浆检测标本(如血流变、临床免疫、临床药理) 黄色 聚合胶及凝固剂 5 适用于需血清进行检测的急诊标本 灰色 草酸钾、氟化钠 8 适用于糖耐量试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血液标本的送检,中央运输专人送检:及时送检和检测防止标本污染,血液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受检者的因素 采血时间、方法、采血量 标本的运输及贮存 标本的前处理,受检者的影响因素,受检者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 因素 常见影响项目举例 年龄 红细胞数、白细胞、胆固醇、尿酸、碱性磷酸酶 性别 血红蛋

6、白、甘油三脂、总蛋白、性腺激素、肌酐 饮食 甘油三脂、转氨酶、尿酸、尿素氮、血糖 运动或紧张 皮质醇、生长激素、碱性磷酸酶、电解质,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受检者的影响因素,刺激物、药物或成瘾性药物的影响及其控制 因素 常见影响项目举例 咖啡因 血糖、脂肪酸、儿茶酚氨、血管紧张素 烟草 脂肪酸、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 酒精 乳酸、尿酸、肾上腺素、血糖、胆固醇 吗啡 淀粉酶、脂肪酸、转氨酶、TSH、胰岛素 大麻 电解质、尿素氨、胰岛素、肌酐、血糖、尿酸 抗生素 细菌血培养 凝血筛检,建议: 1. 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 2. 空腹血禁食12小时后采血

7、 评价病人检验结果时,一定要结合病人年龄、性别、种族等。如妊娠应考虑其孕周 采血前4小时勿喝茶或咖啡,勿吸烟饮酒 尽量了解病人对刺激物、药物和成瘾性药物的接触史,供评价结果时参考,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受检者的影响因素,病例分析:病例1:男性,72岁,门诊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血小板聚集率下降。,病例2:肾内 女性 29岁 尿毒症 PT 23秒、APTT62秒、TT113秒、FIB 2.4g/L,病例1:服用阿斯匹林 病例2:血透后,肝素中和不够,受检者的影响因素,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1.采血时间: 周期性时间影响:季节循环(如T3、血流变)月

8、经周期(如TBT、血小板功能、胆固醇) 昼夜节律(如内分泌指标、嗜酸性细胞、铁) 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峰值期和稳定期采血 血培养:发热初期、高峰期、下次用抗菌药物前,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建议: 1. 采血应尽可能同一时间(如早晨7:00) 2. 采血应尽可能在安排其它检查和治疗之前 采血时间应注明 必要时多次采血(如血培养),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病例分析: 病例1:男性,45岁,胃癌术后化疗。 住院部血常规结果: WBC:2.6109/L RBC:2.141012/L Hb:79g/L PLT:76109/L DC:中性粒细胞48%淋巴细胞49%余

9、略,门诊血常规结果:WBC:3.3109/LRBC:2.101012/LHb:79g/LPLT:83109/LDC:中性粒细胞53%淋巴细胞43%余略,采血时间 运动和激动,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病例分析: 病例2:女性,31岁,门诊泪囊炎手术前检查。TBT:13分钟(延长)PT、APTT、PLT、TT、FIB正常,月经期间血小板功能减低,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2.采血部位、采血姿势和止血带的使用 部位:静脉血优于毛细血管采血 姿势:卧位采血和坐立位采血结果可不同。 血细胞、免疫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等直立位可偏高 止血带:

10、长时间使用可使凝血因子激活,止凝血试验受影响,也可有类似直立位的改变使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升高,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建议: 1. 采血应尽可能统一采血姿势 2. 采血应尽可能在止血带使用1分钟内采血 当一次未能采集到足够标本时,应用另一手臂 不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不在留滞针采血,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病例分析:病例1:外科病人 男性 43岁 胆结石血常规正常 PT 100秒、APTT192秒、TT120秒、FIB 4.5g/L病例2:患儿,常规术前检查血常规正常 PT 12.6秒、APTT26秒、TT22秒、

11、FIB2.7g/L,病例1:留滞针处采血病例2:采血不畅,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3.采血量和采血试管: 采血量:需有足够的标本量进行检测在有抗凝剂使用时要保证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合适,血液太多,抗凝不足血浆中可能出现微凝块;血液太少,抗凝剂过多会影响检测结果。特别在血栓与止血相关检验时一定要非常注意。,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不同试管的使用对凝血检测的影响:硅化管 塑料管 普通玻璃管 PT(s) 11.10.3 11.40.4 11.30.6 Fg(g/L) 3.790.25 3.690.31 3.580.36 APTT(s) 2

12、5.32.5 25.62.4 25.93.5 F(%) 13219.7 12818.0 8321.9,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建议: 1. 使用直空采血系统,使采血量得以控制 2. 注意进行质量控制,保证直空量能满足需要 保证正确的抗凝比例,特别是血栓止血检验的标本 婴儿等不易得到足够量标本时,可用特殊的试管以保证抗凝剂的比例正确,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血栓止血检测要求的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多为1:9,但 血细胞比积可引起血浆与抗凝剂比例间的变化。 (当Hct大于55%或小于25%时要调整抗凝剂的用量)体积(血样)=体积(抗凝剂)

13、9(1.00-0.45)/(1.00-HCT),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病例分析:病例1:胸外病人,男性,7岁,术前检查 PT 17.6秒、APTT89.2秒、TT120秒、FIB2.5g/L例2: 某科室同一天止凝血检测标本共计15份,其中9份标本抽血量不到刻度的半,5份标本抽血量为要求的一半,进行检测PT、APTT均有延长。,病例1:红细胞多血浆少抗凝比例不正确病例2:该病房这批直空管有问题,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4. 标本溶血: 为了得到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尽量避免溶血发生。 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血细胞成分的释放(如血钾升高)颜色对检测的干扰(如PT、APTT的延长)血细胞成分对检测的干扰(如腺苷酸激酶对某些酶学指标检测的影响),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采血时常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将血标本从注射器推到试管中采血针在静脉中反复探来探去混合有抗凝剂的试管时用力过猛从已有血肿的部位采血采血时有空气进行注射器产生泡沫为增加血液量而挤压穿刺部位盛血的试管质量粗糙,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