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的统治(上课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005497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洋军阀的统治(上课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洋军阀的统治(上课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洋军阀的统治(上课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洋军阀的统治(上课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洋军阀的统治(上课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洋军阀的统治(上课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洋军阀的统治(上课用)(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袁世凯及其以后北洋军阀统治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的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政权(1912-1928)191219161928袁世凯的统治 军阀割据,1、时间: 1912年3月 2、标志: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性质: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的封建买办政府,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6 1928袁世凯 军阀割据,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 阶段特征: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期,是中国近代史政治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

2、掌时期。 政治上,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复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政局动荡;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革命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没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现了明显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特点。,一、袁世凯的统治专制称帝,二、 反袁斗争 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2、“宋教仁案” 3、二次革命 4、护国运动 三、军阀割据局面 护法运动,本课线索,对内,对外,卖国,一、袁世凯专权,对内

3、:,专制,政治:控制内阁;破坏临时约法,对外:,举借外债扩充自己实力,充当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军事:加强北洋军力量;削弱革命军。,二、二次革命,1、议会斗争:,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2、宋教仁案,3、军事斗争:,二次革命,“宋 案”,时 间 发生地点: 幕后策划者: 目 的:,上海火车站,袁世凯,阻止国民党组阁, 消灭革命党势力。,1913年3月,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 “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 袁世凯力量强大,南方政权被袁世凯所控制; 袁世凯的势力更加巩固、强大。,

4、性质:, 失败原因:, 结果:,直接 原因,根本 原因,暗杀“宋教仁”罢免三省都督;北洋军挥师南下。,维护民主、共和。,三、袁世凯的统治,对内:,1、时间:1915年底,称帝,临时大总统,2、称帝过程:,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终身总统),称帝,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日 本,利用袁世凯复辟的野心,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必须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以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换取日本的支持,相互利用,1915-5-9,袁世凯几乎全盘接受了“二十一条”史称“五九国耻”,对外:卖国,四、护国运动(

5、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第二次讨袁宣言,1、政治斗争:,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论者,2、军事斗争:,护国运动,3、政治斗争:,结局: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时间:1915年底,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经过: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向四川、贵州和两广进兵,北洋军节节败退,各省纷纷独立,结果:,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想一想?,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很快又失败了?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一、袁掌握了北洋新军,并不断扩充其实力,二、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袁世凯能够迅速建立独裁统治和

6、复辟帝制的原因:,三、袁世凯上台后,为制造复辟的思 想舆论,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也起到 一定的作用。,根本原因:由于中国两半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是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迅速失败的原因:,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号召人民采用武力行动反对复辟帝制,三.复辟帝制违背民意,激起各阶级人民的强烈反对,形成大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四.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复辟帝制者众叛亲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 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逆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动,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五、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表面

7、上:实质:原因),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冯国璋任副总统, *段祺瑞为国务总理。,(民主、共和的中央统一),(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军阀割据局面),主要 派系,北洋 军阀,直系(冯国璋、曹锟) 皖系(段祺瑞),其他:奉系、滇系、桂系(东北、西南地方军阀),根源,经济:半封建性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 政治:半殖民地性列强“分而治之”的政策。,危害: 连年战祸,灾难深重,主要军阀割据形势表,历史概况,府:黎元洪(美) 院:段祺瑞(日),美日矛盾的激化,原因:以调停黎段矛盾为名,率军进京; 结果:上演了12天的复辟丑剧,原因: 经过: 失败:,段祺瑞把持北京政权后,拒绝恢复 临时约法、国会;孙中山号召护法

8、。,孙中山到达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 孙中山任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其口号对人民没有号召力; 军政府依靠南方军阀势力,(缺乏革命的实力),府院 之争,张勋 复辟,护法 运动,19171918,1917,1917,练习题,袁世凯制造“宋案”的主要原因是:A、宋教仁要取代袁世凯临时大总统的位置 B、宋教仁支持孙中山 C、宋教仁力图重新组阁 D、宋教仁反对复辟,1,C,“宋案”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权力之争; B、美、日在华矛盾; 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共和与专制的矛盾,2,D,二次革命失败的最大后果是: A、资产阶级退出了政治舞台; B、南方各省纷纷取消了独立; C、孙中山

9、、黄兴被迫流亡海外; D、袁世凯的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3,D,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扩大立宪派的影响; B、梁启超已经成为革命派; C、为发动护国运动做舆论准备; D、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4,D,“二次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党成立 B、“宋教仁案” C、袁世凯复辟 D、湖口起义,5,B,首先举起义旗,掀起护国运动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 B、蔡 锷 C、李烈钧 D、唐继尧,6,B,从反袁斗争的结局分析,“护国运动”与“二次革命”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 B、革命党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 C、讨袁斗争是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7,C,同学们:再见!,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