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社 会 主 义国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005489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的社 会 主 义国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战后的社 会 主 义国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战后的社 会 主 义国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战后的社 会 主 义国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战后的社 会 主 义国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后的社 会 主 义国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的社 会 主 义国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三节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战后初期的苏联,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四、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一、战后初期的苏联,1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突出成就,19461950年,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简表:,2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在国家体制方面,在国家政治生活方面,在思想文化方面,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哪些弊端?,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经典模式:公有制十计划经济社会主义 这一模式存在的弊端: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片面强调发展工业,轻视轻工业,使农、轻、重比例失调。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忽视产品质量,结果产品不对

2、路,质量低劣,消耗性大,浪费惊人,经济效益不高。片面强调计划的指令性和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决策过于集中,使企业和职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片面强调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结果部门林立,互相扯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滋长官僚主义,影响地方作用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发展。过于强调速度和积累,把消费压到最低限度,使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为建设自己的国家,不得不长期作出重大牺牲。,苏联高度集中政治体制最主要的特征:国家实行一党制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 其弊端:如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机构臃肿,会议成灾,官僚主义严重,个人崇拜盛行,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忽视社会主义法制等。,何谓个人崇拜?对

3、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的原因是什么?,个人崇拜一词的意思是指不恰当地夸大个人的作用,神化个人,把个人作为偶像来崇拜。 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的原因:俄国是一个有东方专制主义传统的国家。 苏联是从封建的沙皇专制的制度直接转变为苏维埃形式的集中制的,封建传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下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形成专制体制的客观原因,它使党和国家有某种“紧迫感”。 斯大林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有高超的组织才能和政治敏感性,但同时性格上有一些严重弱点,如粗暴任性,独断专行等。 个人崇拜是农民意识的反映。农民阶级自己不能代表自己,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获得了土地的农民,本能地把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奉为自己的

4、救世主。由于斯大林本身存在的一些弱点,终于和社会上的小生产者产生了共鸣。,材料一 1953年1月13日,苏联政府宣布破获“医生阴谋案”:9名克里姆林宫医生“以破坏性的治疗为手段”谋害苏联党政军高级官员,包括1949年突然死去的政治局委员日丹诺夫,并准备继续从事此类谋害活动。在这9名医生中,6名是犹太人,5名被指控听命于国际犹太组织和美国特务机构。材料二 (在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中说)仅凭一封完全未经调查核实的诬告信,他便下令逮捕一批著名的苏联医学家,并且“亲自召见了预审审判员,指示他们应当使用什么样的审讯方法,这样的所谓方法是十分简单的,那就是所谓拷打、拷打、再拷打。材料三 党的最高机关代表大

5、会十几年没举行。党中央委员会应每四个月召开一次,可是在1947年3月到1952年8月间一次也没有举行。许多重大问题是在斯大林别墅的晚宴上决定的。,结论: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文艺界和学术界开展的广泛批判运动,把许多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害。,苏联在全国开展思想批判运动,反对世界主义和崇洋媚外最早开始于1946年。1948年后批判运动扩展到语言学界、政治经济学界和生物学界(例如生物学家李森科把自己的“米丘林遗传学”说成是唯一正确的理论,硬说摩尔根学派的“基因论”是“反动”的、唯心的,结果造成了苏联生物学的落后状态,给科学文化事

6、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运动中,对一些作品作了不公正的评论,把许多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同时禁演了一批电影剧目,封闭了一批杂志,解除了上千人的职务,还逮捕处死了一些人。这些都给苏联科技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历史条件和政权实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欧各国人民奋起打击德意占领军和本国反动派,民主力量不断壮大。二战后期,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迅速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19441945年,苏联红军追击法西斯,开进东欧。在苏联社会主义强有力的援助下,东欧的南斯拉夫、阿

7、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民主德国相继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历史条件:二战使帝国主义力量严重削弱。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苏联的作用。(2)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质: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波 兰,罗马尼亚,2东欧国家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3苏联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的确立,斯大林模式在东欧确立,对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又存在哪些消极影响?,积极意义:初

8、步改变了这一地区的落后面貌。,消极影响:随着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这种体制逐渐束缚了社会主义各国的发展,它的弊端日趋暴露,为日后国民经济发展埋下隐患。,三、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1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11年,外蒙古脱离清政府,宣告自治。 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5年2月,雅尔塔密约关于“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的规定 1946年正月,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 1958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宣称,蒙古已由一个畜牧业国家转变为农业工业国。 1959年蒙古政府宣布,完成了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2朝鲜的分裂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

9、立,二战后期,苏联百万红军于1945年8月9日,向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同时向日本占领的朝鲜北部进发,其时,美国正在进行太平洋战争,惟恐整个半岛由苏联单独占领,于次日提出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以北由苏联占领并接受日本投降,以南由美军负责。半个月内,苏军在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武装配合下,迅速解放了朝鲜北部,并遵照美苏军队在波茨坦会议上达成的协议撤回到三八线以北。而美军未发一枪一弹,于日本签订投降书后的9月8日开始派兵在朝鲜南部登陆。1948年8月,在美国的导演下,南朝鲜举行“选举”,通过“宪法”,建立了“大韩民国”,以汉城为首都,73岁的亲美人物李承晚担任了总统。9月,金日成在

10、朝鲜半岛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平壤为首都。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李承晚(18751965) 大韩民国 首任总统,金日成 (19121994)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袖,3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与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胡志明(18901969),原名阮必成,参加革命后又曾改名为阮爱国 19451954年,胡志明作为越南党政领袖,领导越南人民为保卫革命政权而斗争,取得了抗法战争的伟大胜利。19541965年,领导越南北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现统一祖国的斗争。六十年代,领导人民进行抗美救国战争。但是,长期动荡艰苦的革命生涯严重损害了胡志明的健康。1969年9月3日,胡志明因严重的心脏病

11、不幸逝世,享年七十九岁。,胡志明陵,四、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材料一 日本共产党领导人野坂参三说:“新中国的出现对于世界劳动人民,特别是对于中国接壤的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有重大影响。”材料二 毛泽东说:“自从伟大的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世界上人民胜利的局面就确定了,现在则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成立而使这个局面发展和巩固了。”根据材料和教材叙述,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一个占世界人口 l4的大国加入社会主义体系,极大地增

12、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给帝国 主义以沉重打击。,1965年3月15日,召开了苏共一手操纵的公开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莫斯科会议,这次会议原计划有26国共产党参加,结果有19个党参加,7个国家的党拒绝参加。这个会议表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从政治路线、理论观点的分歧发展到组织上的分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已不复存在。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从民族利益出发,要求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外政策必须服从它的需要,甚至不惜损害以致牺牲别国的主权和利益以维护苏联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维护自己国家的正当的民族利益,这就是问题的实质。,2

13、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有哪些?,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包括苏联,东欧的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和蒙古等12国。 (为什么没有南斯拉夫?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在当时有何意义?,巩固社会主义成果,支持民族解放斗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3)社会主义阵营是怎样瓦解的?,第三节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五、苏联的改革和挫折,六、东欧的变革,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练习,小结,五、苏联的改革和挫折,l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苏共“二十大”召开的背景,1953年3月5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

14、大林(18791953)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世。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局一度动荡,赫鲁晓夫先是发动高层同僚一举铲除了贝利亚,接着,他又成功地剥夺了马林科夫的政府首脑地位。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1956年2月,召开了苏共“二十大”。,会议概况:赫鲁晓夫作党中央的工作总结报告。 大会还听取了赫鲁晓夫作的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会议的影响:会后苏联开展了批判斯大林的活动,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二十大”过后,出于赫鲁晓夫的主动,组织了约百来个专门委员会,对各劳改营和流放点的所有政治犯进行重新审查。这样从“1956年至1957

15、年间七八百万人获释回家。另有五六百万人死后恢复名誉。”大规模政治恐怖及与之相伴的劳改营体系从此在苏联完全成为过去。,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赫鲁晓夫 (18941971),2赫鲁晓夫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有哪些?,在经济领域,特别在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工业方面,他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机构的措施。,(2)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加上他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导致他改革的失败。,3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只是对苏联原有经济体制的

16、某种修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重视重工业改革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苏联国家陷入怎样的困境,原因何在?,勃列日涅夫(19061982),六、东欧的变革,东欧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照搬苏联模式的消极后果。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曾经历过一段向苏联学习的阶段,其中都犯有照搬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错误,由此造成的消极后果有:经济上,农、轻、重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追随苏联大搞个人崇拜和阶级斗争扩大化,打击迫害要求改革、主张走独立自主道路的干部群众。加上苏联推行霸权主义,肆意干涉别党、别国的内政,导致东欧各国社会矛盾重重,摆脱苏联模式束缚和苏联控制,走独立自主道路的要求日益强烈。最早抛弃苏联模式,实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国家是南斯拉夫。,苏联东欧关系问题上的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