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活动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954222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活动(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光闪闪,全是假冒!,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你能帮助警察鉴别真假黄金吗?,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1、知道镁、锌、铁、铜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及 剧烈程度。 2、探究不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3、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能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一、学习目标,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白光,生成白色固体,1、你学过哪些金属能与O2反应?,2Mg+O2 2MgO,3Fe

2、+2O2 Fe3O4,二、自学导航,2、铝与铁相比,具有哪些优良的性质?为什么铝具有优良的 抗腐蚀性能?试写出化学方程式,4Al +3O2 = 2Al2O3,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好 。铝很容易跟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 坚固的氧化铝薄膜。这层薄膜可以阻止内部的铝跟氧气接触, 从而对铝制品起到 保护作用。,3、分析“真金不怕火炼”蕴含的科学原理。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回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Zn+H2SO4=ZnSO4+H2,那么是不是很多金属和酸反应都生成氢气呢?,在4支试管里分别放入两小块镁、锌、铁、铜,再依次加入约2ml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并判断反应后生

3、成了什么气体?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记录实验现象。,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三、探究合作,镁与盐酸,锌与盐酸,铁与盐酸,铜放入盐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特别剧烈,冒出气泡, 比较剧烈,冒出气泡, 缓慢,无明显变化,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Fe+H2SO4 = FeSO4+H2,A组:金属和硫酸(H2SO4)的反应,B组:金属和盐酸(HCl)的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 特别剧烈,冒出气泡, 比较剧烈,冒出气泡, 缓慢,无明显变化,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1、能与盐酸,稀硫酸

4、反应的金属是:它们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是: 2、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 3、根据实验现象:镁、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4、将镁、锌、铁、铜四种金属分为两类:活泼金属 :不活泼金属:分类的依据是: .,MgZnFe,Cu,Mg 、Zn、 Fe,MgZn Fe Cu,Mg Zn Fe,Cu,是否与酸反应,根据实验现象讨论:,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置换反应的形式 A +BC B +AC,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何共同特点?Mg + 2HCl = MgCl2 + H2Zn + 2HCl = ZnCl2 + H2Fe + 2HC

5、l = FeCl2 + H2,单质,置换反应:,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基本反应类型,请各写出一例?,置换反应:A + BC AC + B,化合反应:A + B + AB(多变一)分解反应:AB A + B + (一变多),CO2+H2O H2CO3,2H2O2 2H2O+ O2,MnO2,Fe+H2SO4=FeSO4+H2,知识链接,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2H2O2 2H2O+ O2 B. CuO+CO Cu+CO2 C. H2+CuO Cu+H2O D. CO2+H2O H2CO3,MnO2,C,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和种类的角度

6、分析置换反应。,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小结: (1)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2)位于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 稀硫酸中的氢,氢,方案一: 。方案二: 。 方案三: 。,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你能帮助警察鉴别真假黄金吗?,高温灼烧,加入盐酸或硫酸,测密度,四、尝试应用,小结:,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4Al

7、+3O2=2Al2O3 2Mg+O2=2MgO 3Fe+2 O2 Fe3O4,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置换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Fe的化合价为+2价) Fe + H2SO4 = FeSO4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Zn + H2SO4 = ZnSO4 + H2 Mg + 2HCl = MgCl2 + H2 Mg + H2SO4=MgSO4 + H2,点燃,五、拓展延伸,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 (1)根据现有的条件,你认为只能测出 合金中的铜的质量。

8、(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g该合金,在合金粉末中连续3次加入稀盐酸,每加一次盐酸,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数据如下:每次盐酸的体积都是10ml,生成的氢气三次分别是:0.08g,0.08g,0.04g.(3)从上表中分析,小华用10g合金一共收集到 g氢气。 (4)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Cu-Zn,0.2,0.2g,65,2,X,解:设Cu-Zn合金中Zn的质量为XZn+2HCl=ZnCl2+H2,65,2,=,X,0.2g,X=,65x0.2g,2,=,6.5g,合金中铜的质量为10g-6.5g=3.5g,10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g,=35%,X100%,Fe +

9、 CuSO4 = FeSO4 + Cu,提出问题: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强弱如何证明?,金属 金属的化合物溶液 金属的化合物溶液 金属,回忆: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说明铁比铜活泼,它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这也是比较金属活动性的依据之一,说明_的活动性强于_,铝丝表面覆盖一层 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铜丝表面覆盖一层 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2Al + 3 CuSO4 = Al2( SO4)3+ 3Cu,Cu + 2AgNO3 = Cu(NO3)2 + 2Ag,无,说明 _的活动性强于_,说明_的活动性

10、弱于_,Al,Cu,Cu,Ag,Cu,Al,活动与探究(2)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1、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产物也是单质和化合物;以上反应类型都属于 反应。 2、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讨论,置换,Al CuAg,结 论:,1、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金属+金属化合物 新金属+新化合物 2、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三:可根据金属能不能把另一种金属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判断金属活动性 的强弱。,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顺序性的应用,1在金属活动

11、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2Al + 3 CuSO4 = Al2( SO4 )3+ 3Cu Cu + 2AgNO3 = Cu (NO3 )2 + 2Ag,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小结: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置换反应 ),1.判断下列物

12、质间能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Fe + CuSO4 Zn + Cu(NO3)2 Cu + AgCl(不溶) Cu + Mg(NO3)2 Zn + MgCl2 Cu + Hg(NO3)22.有X、Y、Z三种金属,若将Z放入X的盐溶液中,Z表面覆盖有X,将Y和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而Z不溶,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XYZ B. YZX C. YXZ D. XZY,B,3. A、B、C三种金属,根据下列反应式中的关系: A+B(NO3)2 = A (NO3)2 + B C+ B(NO3)2 = C (NO3)2 + B A+ H2SO4 (稀硫酸)= ASO4 + H2 C+ H2SO4 (稀硫酸) 不反应 试推断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 ) A.ABC B. ACB C.BCA D.CAB 4、用实验证明Zn、Cu、Mg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的试剂是 ( ) A.MgCl2溶液 B.ZnSO4溶液 C.CuSO4溶液 D.稀硫酸,B,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