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材-增广贤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953207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5.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教材-增广贤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国学教材-增广贤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国学教材-增广贤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国学教材-增广贤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国学教材-增广贤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教材-增广贤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教材-增广贤文(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广贤文,序跋,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译文:用过去的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择取众多言论编成“增广”,让你多看多听、借鉴古人的教训,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勤学惜时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枯木逢春犹再发, 人无两度再少年。 黑发不知勤学早, 转眼便是白头翁。译文:已经枯萎的树木等到了来年的春天还会再次发芽,可是人生只有一次,年轻的时光虚度了,就再也弥补不了了。,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不患老而无成, 只怕幼而不学。,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良师益友篇

2、,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译文:忠言虽然刺耳但有利于一个人的行动,良药虽然苦口却能治病。,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一字之师,终生为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君子之交淡以成,小人之交甘以坏。,处世修养篇,一毫之恶,劝人莫作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译文:待人和气,就会事事如意;与人怄气,就会事事不顺。戏弄和欺骗他人,就丧失了做人的道德,沉迷于所喜

3、爱的事物,就会失去进取的志向。,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译文:爱护别人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爱护;尊敬别人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尊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译文:知道自己的想法,就应该了解别人的想法,要拿自己的心与别人的心比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当自己犯错时,要像责备别人一样责备自己;当别人犯错时,要像宽恕自己一样宽恕别人。简评: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将心比心,与人为善,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触来莫与竞,事过心清

4、凉。,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 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 译文:从勤俭到奢侈、享受很容易,但要从享受再到艰苦中去就很难适应了。贪图他人一斗米,却损失了自己半年的粮食;争别人一只猪蹄,却舍去了自己一肘羊肉。形容因小失大。,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人各有心,心各有见。 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三思而行,再思可

5、矣。,一人道虚,千人传实。 耳闻是虚,眼见为实。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简析:一个人说假话,但经过许多人这么一传,便成真的一样了。指以讹传讹,信以为真。这样做害人害己。,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螳螂捕蝉, 岂知黄雀在后。,百病从口入,百祸从口出。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利刀割体痕易合, 恶语伤人恨不消。,得宠思辱,安居虑危。 念念有如临敌日, 心心常似过桥时。,人生哲理篇,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译文: 两个人一条心,日子越过越好; 反之则越过越穷,一事无成。,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蒿草之下,或有兰香。 茅茨之屋,

6、或有侯王。 爱儿不得爱儿怜, 聪明反被聪明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知者减半, 愚者全无。,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孝当竭力,非徒养身。 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甘如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名句解读,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汉刘安淮南子 道应训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汉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附王肃 勿以恶小而为

7、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唐韩愈原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落地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古诗赏析,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从军行(其五)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题诗后(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古诗赏析,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8、霜鬓明朝又一年。,古诗赏析,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古诗赏析,落花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古诗赏析,天涯李商隐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古诗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百发百中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名叫养由基(湖北襄阳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

9、样射了。”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伸直左臂持弓,弯曲右臂引弓持箭,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调养气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成语故事,半途而废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惠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

10、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成语故事,余音绕梁古代有个善歌唱的女子韩娥向东到齐国

11、去,(在途中)缺少粮食,经过雍门,卖唱以换取粮食。(韩娥)走了之后,(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经过多日未断绝,左右邻舍都认为她还没离开。 经过旅店,旅店的人欺辱她。韩娥便用长音悲哭,整个街巷的老人小孩都悲伤忧愁,流泪相互看着,三天不吃饭。(人们)赶紧追赶韩娥。韩娥回来,又用长音放声歌唱。整个街巷的老人小孩都高兴的又蹦又跳,不能自控,忘记了先前的悲伤。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所以雍门的人,到现在都擅长唱歌跳舞,哭泣,那是韩娥传出的遗留的声音。,成语故事,赴汤蹈火东汉末年,刘表占据着荆州,手下的官员韩嵩劝他投降曹操。刘表没有同意,他要韩嵩到洛阳探听一下曹操的虚实,以图有机可乘。韩

12、嵩表示,就是让我去跳滚烫的水池,去走熊熊烈火,我也决不推辞。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 接着又写到自己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信中

13、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麋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 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成语故事,不自量力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

14、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发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成语故事,信口雌黄晋朝清谈家王衍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最喜欢老子和庄子的玄理,清谈时手里拿着鹿尾拂尘,侃侃而谈,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质疑时,他随口更改,随心所欲。人们说他是“口中雌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