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关于尿生成的相关问题72p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952794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7.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关于尿生成的相关问题72p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生理关于尿生成的相关问题72p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生理关于尿生成的相关问题72p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生理关于尿生成的相关问题72p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生理关于尿生成的相关问题72p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关于尿生成的相关问题72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关于尿生成的相关问题72p(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 和肾血流量,一、肾的功能解剖 二、肾血流量及其调节,肾脏功能: 1.泌尿:排除代谢产物、异物;调节体液平衡等。 2.内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羟化酶、 前列腺素等。 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filtration);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reabsorption);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secretion)。,*肾实质分为皮质(cortex)和髓质(medulla)两部分,一、肾的功能解剖,两种肾单位比较,(二)球旁器(近球小体):,主要分布于皮质肾单位,(三)滤过膜的构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与肾小 囊内

2、滤过液之间的屏障。,2.滤过膜通透性的影响因素: 半径大小:机械屏障 4.2nm 不能滤过 2.04.2nm 有效半径, 滤过量 电荷性质:静电屏障 正电荷中性负电荷 如:右旋糖酐(-)不易通过 右旋糖酐(+)易通过,(四)肾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肾交感神经:NE,1.N支配:,一般认为无副交感神经支配,2.血管分布:,重吸收,滤过,有两套相互串联的毛细血管网,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一)肾血流量的特点: 1.供血丰富: RBF(1.2L)约为心输出量的1/5-1/4,而肾重仅为 体重的0.5% 2.供血不均: 约94%供皮质,约5%供外髓,不足1%供内髓,(1)肌源学说: 肾血管灌注

3、压入球小A血管受牵张刺激Ca2+入胞 入球小A收缩血流阻力肾血量;反之亦然。 * 160mmHg平滑肌达收缩极限 (2)管-球反馈(TGF): RBF和GFR流经致密斑的小管液中NaCl含量信息反 馈至肾小球入球小A和出球小A收缩RBF和GFR恢复正 常;反之亦然。,(二)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在没有外来N支配的情况下,RBF 在A血压一定的变动范围内(80-160 mmHg)保持相对恒定的现象,称。,课后作业,1. 定义: 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2.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呼吸商,2.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1)N调节: 肾交感N(+)NE+受体肾血管强

4、烈收缩肾血 流量; (2)体液调节: NE、E、ANG、内皮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 PGI2、PGE2、NO、缓激肽 肾血管舒张肾血流 量。,课前提问,2.球旁器的组成?,1.尿生成的基本过程?,4.影响物质通过滤过膜的因素?,3.滤过膜的组成?,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一、有效滤过压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原尿 = 血浆的超滤液 = 180L/d,滤过: 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血浆中成分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eration rate,GFR):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GFR。 GFR两肾原尿量 ml/min125

5、ml/min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FF。 FFGFRRPF100 125ml/min660 ml/min100 19,1.定义: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 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2.公式: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 囊内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 内压) 3.特点:肾小球毛细血管不同部位的有效滤过压 是不相同的,越靠近入球小A端,有效滤 过压越大。,一、有效滤过压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EFP),有效滤过压 =6-(2.67+1.33) =2kPa(1

6、5mmHg) 0有滤液生成,有效滤过压 =6-(4.67+1.33)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当血液由入球端流向出球端时不断的生成超滤液血浆中Pr浓度逐渐滤过阻力逐渐有效滤过压,当滤过阻力等于滤过动力时有效滤过压降低为0 达“滤过平衡”点滤过停止,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 物质转运功能,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 的方式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 的重吸收与分泌 三、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与分泌的因素,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1.转运功能: 重吸收(reabsorption)、分泌(secretion),2.转运方式:,顶端膜(管

7、腔面),基底侧膜,3.转运途径:,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 重吸收与分泌,(一)Na、Cl-和水的重吸收,后半段: 1/3 C旁途径,1.近端小管:约70%吸收 前半段: 2/3 跨C途径,H2O:渗透(全段),G/aa,Na+-H+交换,Cl-HCO3-交换,K+,Cl-,“等渗重吸收”,2.髓袢:约20%NaCl、约15%水重吸收,(1)降支细段: Na+不通透,水 通透,小管内 渗透压。 (2)升支细段: 水不通透,Na+、 Cl-通透,NaCl 扩散入组织间 液,小管内渗 透压。,皮质,外髓,内髓,NaCl,NaCl,H2O,(3)升支粗段:NaCl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对水不通透。

8、 管腔膜:Na+:K+:2Cl-同向转运体同入细胞内; 去向:Na+由钠泵泵至组织间液,Cl-经通道入组织间液, K+顺浓度差返回小管液(循环使用); Cl-,K+转运致管腔内呈正电位Na+,K+,Ca2+等正离子 顺电位差经细胞旁途径被动转运。,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约12%NaCl,不同量的水。Na+受醛固酮调节,水受抗 利尿激素(ADH)调节。 (1)远曲小管始段: 对水仍不通透,主动重吸 收NaCl管内渗透压; Na+-Cl-同向转运入细胞 Na+由钠泵泵出,Cl-扩散入 组织间液。,(2)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 有两类细胞:主细胞、闰细胞。主细胞重吸收Na+和水, 泌K+;闰

9、细胞泌H+。 钠泵致胞内低钠Na+扩散入 细胞小管液呈负电位Cl- 顺电位差经C旁途径被动重吸 收,K+泌入管腔。,Na+通道可被氨氯吡咪/阿米洛利抑制,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取决于集合管主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即,水孔蛋白AQP2插入顶端膜的多少),受ADH调控。,课前提问,1.尿生成的基本过程?,2.滤过膜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3.名词解释:GFR;滤过分数,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4.近端小管是如何重吸收Na+、Cl-、 水的?,(二)HCO-3重吸收与H+的分泌,(1)H+HCO3-H2O+CO2 (2)HCO3- (CO2)的重吸收 优先于Cl-。 (3)H+:Na+-H+交换(主)

10、 H+-ATP酶,2.髓袢:,1.近端小管:80%HCO3-,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 粗段,机制同近端小 管。,H+的分泌,1.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端小管: 谷氨酰胺谷氨酸根+NH4+ 入小管液 -酮戊二酸+NH4+ 亦可单纯扩散 2HCO3-(机体重获) 2.集合管: (1)对NH3高度通透,对NH4+通透性低。 (2)细胞内NH3(脂溶性)扩散入小管液,与H+结合生成NH4+ 随尿排出体外。 (3)尿中每排1个NH4+就有1个HCO3-被重吸收。 (4)肾脏分泌的H+约50%由NH3缓冲。,(三)NH3和NH4+的分泌与H+、HCO3-的转运的关系,(四)K+的重吸收和分泌,(3)小管液

11、流量增加:加快带走K+的速度,(2)醛固酮分泌增加:保钠排钾,3.刺激主细胞泌K+的因素:,1.葡萄糖均在近端小管,特别是前半段被重吸收; 2.Na+_葡萄糖同向转运入C与基底侧膜上葡萄 糖转运体2结合入C间隙; 3.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 肾糖阈:180mg/100ml (每个肾单位的肾糖阈不同) 葡萄糖重吸收极限量(300mg/100ml): 男性375mg/min,女性300mg/min 4.aa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Na+-aa同向转运)。,(五)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六)钙的重吸收和排泄,70%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20%在髓袢、9%在远 端小管和集合管被重吸收、

12、不足1%随尿排出。,调节:甲状旁腺素(PTH)最主要。,三、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 的因素,(一)小管液中溶质的浓 度: 1.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 高是对抗肾小管水重 吸收的力量。 2.渗透性利尿: (osmotic diuresis) 如:葡萄糖、甘露醇,(二)球-管平衡: (glomerulotubular balance) 1.近端小管的定比重吸收: 近端小管重吸收/GFR=65%-70%,2.机制:主要与肾小管周围毛 细管血浆胶体渗透压 的变化有关。 3.意义:保持尿量和尿钠的相 对稳定。,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一、尿液的稀释 二、尿液的浓缩 三、直小血管在维持肾 髓质高渗中

13、的作用,肾小管不同部位的通透性,一、尿液的稀释机制,1.尿液的稀释: 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溶质被重 吸收而水不易被重吸收造成 的。 2.发生部位: 主要发生在远端小管和集合 管。 3.低渗尿: 50mOsm/kgH2O 4.尿崩症:20L/天 (ADH完全缺乏或ADH受体缺乏),二、尿液的浓缩机制,逆流倍增现象,逆流系统,逆流倍增模型,M1能主动从乙管泵NaCl入甲管,且对水不通 透;M2仅对水通透,丙管渗透梯度低于乙管,1.外髓部:NaCl 髓袢升支粗段 2.内髓部:尿素、 NaCl (1)降支细段: (2)升支细段:NaCl (3)内髓集合管: 尿素 3.尿素的再循环: (urea recyc

14、ling) 髓袢升支细段、 内髓集合管,(一)肾髓质渗透浓度梯度的形成,皮质,外髓,内髓,NaCl,H2O,尿素,NaCl,H2O,NaCl转运,H2O转运,尿素转运,皮质,外髓,内髓,300mOsm/(kg.H2O),1200mOsm/(kg.H2O),1.直小血管: 逆流交换 2.降支:组织 间液渗透浓 度高于血浆 3.升支:血浆 渗透压高于 组织间液 4.直小血管仅 将髓质中多 余的溶质和 水带走。 5.ADH是决定 水通透性的 最重要因素,(二)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渗中的作用,三、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一)影响肾髓质高渗形成的因素,1.逆流倍增的效率:髓袢长度、通透性、髓质的组

15、织结构 如:小儿髓袢较成人短,逆流倍增效率低,故尿量多 2.Na+和Cl-:凡能影响二者吸收的因素 如:呋塞米可抑制Na+-K+-2Cl-的转运,尿量增加 3.尿素:营养不良、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等可使尿素生成 减少,影响内髓质高渗形成,降低尿浓缩功能, 尿量增加。 4.髓袢结构的完整性:内髓质髓袢受损时,如钙化、萎缩 等,逆流倍增效率减退而影响尿浓缩。,(二)影响远端小管末端和集合管对水通透 性的因素,(三)直小血管血流量和速度对髓质高渗维 持的影响,血管升压素:VP水重吸收尿液被浓缩,直小血管血流量和速度:当直小血管的血流量增加 和血流速度过快时,可从肾髓质组织中带走较多的 溶质,使肾髓质浓度梯度下降,降低肾浓缩功能; 当血流量明显减少,血流速度变慢时,则可导致供 氧不足,TAL重吸收Na+和Cl-功能受损,降低肾浓缩 功能。,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1.肾交感N主要释放NE。 2.机制: (1)NE受体肾血管收缩RBF; 入球小A比出球小A收缩明显GFR。 (2)NE受体肾素ANG、醛固酮 Na+、水 吸收,K+分泌。 (3)直接刺激近端小管、髓袢重吸收NaCl和水。 3.影响因素:血容量、血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