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讲课)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946439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41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脑(讲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乙脑(讲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乙脑(讲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乙脑(讲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乙脑(讲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脑(讲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脑(讲课)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乙型脑炎,杭州市疾控中心免疫所,一、概述,二、病原学,三、流行病学,四、发病机制,五、临床表现,六、诊断,七、鉴别诊断,八、治疗,九、预防控制,致谢,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发生于夏秋季,儿童多见。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征为主要特征。,一、概述,1、乙型脑炎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核心有外膜包裹,主要含膜蛋白和外膜蛋白,外膜蛋白在病毒表面的突起部分具有血凝素活性; 2、病毒抵抗力不强,对温度、乙醚和酸均很敏感,加热100,2min,55-6

2、0 ,30min,均可灭活病毒 ;,二、病原学,3、病毒的抗原性比较稳定,人和动物感染后可以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这些抗体的检测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有帮助。,补体产生及持续时间,1、传染源 乙脑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包括猪、牛、羊、鸡、鸭等)感染病毒后产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人感染后,绝大部分呈隐性感染,少数人发病,有显性感染症状(0.1%),隐性或显性感染者均仅发生35D的短暂的病毒血症。猪(主要是幼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三、流行病学,2、传播途径 蚊子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国内传播乙脑病毒的蚊种有库蚊、伊蚊和按蚊中的某些种,三带喙库

3、蚊是我国主要的传播媒介。带乙脑病毒的蚊虫经过叮咬将病毒传给人或动物,蚊感染病毒不发病,可带病毒越冬或经卵传代,成为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传播链:猪蚊子猪和人。,按蚊,伊蚊,库蚊,三带喙库蚊,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乙脑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比为1:1000-2000。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母传抗体对婴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病毒自然扩增,易感人群,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1、乙脑主要在亚洲广大地区流行,日本、韩国、 中国、印度均有本病的报道,中国、日本、韩国发病呈季节性流行,我国流行的高峰季节6-7月。 2、流行的地域性及人群的免疫性; 3、人群普遍易感,患者

4、主要为10岁以下儿童,2- 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广泛接种疫苗后儿童和青 少年的发病率下降,成人和老年人发病率增加,但总发病率有较大幅度下降; 4、乙脑集中暴发少,呈高度的散发性。,流行特征,2004-2011年度 发病数/死亡数 分地区统计表,2004-2011年度 发病数趋势图,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人体在单核-巨吞噬细胞繁殖进入血流病毒血症通过血脑屏障进入CNS脑炎,四、发病机制,蚊子叮咬,病毒进入人体单核吞噬细胞繁殖血流通过血脑屏障致脑炎,发 病 机 制,病毒血症,病毒数量与毒力,人体免疫力,1、潜伏期为4-21D,一般10-14D; 2、可分轻型、普通型、重型、暴发型,典型临床表现可以分为

5、四期。,五、临床表现,体温 神志 脑膜刺激征 抽搐 呼衰 病程 后遗症轻型 40 昏迷 明显 反复 3周 常有极重/ 41 深昏 明显 持续 3周 严重,乙脑的临床类型,高热:一般起病较急,以发热开始,少数可先出现轻度头痛,不适或胃纳差,恶心等前驱症状,然后开始明显发热。热度上升快,12d内高达3940,持续不退。头痛、恶心、呕吐 嗜睡、精神倦怠 颈强、抽搐:幼儿在高热时常伴有惊厥与抽搐,初期(病程第1-3天),高热: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意识障碍:昏迷的深浅,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呈正相关 惊厥或抽搐:高热、脑实质炎症、脑水肿 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脑疝 神经系统症状

6、和体征:在病程10天内出现 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极期(病程第4-10天),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重症病人可出现恢复期症状,多6个月内恢复,恢复期,患病6个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症状者为后遗症。重症病人。意识障碍、痴呆、失语、肢体瘫痪、扭转痉挛、精神失常等。癫痫可持续终生。,后遗症期:,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季节性、年龄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六、诊断,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升高(10-20109/L)。 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之后淋巴细胞占优势 脑脊液: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 压力升高,外观透明或微混浊 白细胞数轻至中度增多,50-500106/L 糖和氯化物正常,

7、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早期诊断。重型检出率低 其它抗体的检测:流行病学调查。 病毒分离: 发病初血液或脑脊液分离病毒可阳性。死后6 h内脑组织穿刺分离病毒可阳性,也可作回顾性诊断。 脑脊液和血中不易分离到病毒。,实验室检查,1、结核性脑膜炎 2、化脓性脑膜炎 3、其他病毒性脑膜炎,七、鉴别诊断,1、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 2、一般治疗 3、对症治疗治疗原则: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重点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八、治疗,高热: 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降低室温 惊厥或抽搐:去除病因,镇静止痛 脑水肿:脱水治疗 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吸痰、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高热:降温 脑实

8、质病变:镇静,对症治疗,呼吸衰竭:去除病因 脑水肿:脱水 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兴奋剂 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吸痰,防治细菌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 恢复期及后遗症: 功能训练 理疗、针灸、按摩、体疗、高压氧,对症治疗,高热,抽搐,呼吸衰竭,高热、抽搐、呼衰: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尤以呼衰常为致死主要原因。,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九、预防控制,1、抓好预防接种工作,提高免疫接种率; 2、强化疫情监测,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病人,疾控机构要及时对辖区内病人进行个案调查; 3、加强卫生宣教; 4、免疫预防。,我省免疫程序: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第一针,在每年的7、8、9月流行季节只接种灭火疫苗,不接种减毒活疫苗。 http:/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