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57929870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海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镇海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镇海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镇海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镇海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海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海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7 页镇海中学镇海中学 2013201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文)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文)第一部分:模块考试第一部分:模块考试一、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与百姓利益攸关,在确定新医改方案时,哲学基本问题表现为要处 理好A认识自然与改造社会的关系 B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关系C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D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D. 一元论与二元论 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

2、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近代形而上学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5把世界上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 、概念或者精神的运动的观点违背了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思维或者精神是人脑的承担者 6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

3、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 而不会变成张三和李四。这表明了 A.事物有时是运动的,有时是静止的 B.运动是绝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相对的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7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 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 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A

4、.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 妈妈陪你走”当地震的灾难侵蚀人们心灵时,一首首优秀的诗歌却能抒发情怀,催人 向上,唤起了新的希望。这体现了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正确的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0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一谚语包含的哲理是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第 2 页 共 7 页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

5、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地球自转,由昼变夜 B “夕阳”喻指已无所作为了 C要把握变化发展了的实际 D旧事物必然走向衰亡 1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A客观性 B无限性 C有用性 D反复性 13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和再就业,关系 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宏伟目标。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B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C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D部

6、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14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整体性 有序性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复杂性和多样性 A B C D 15下列成语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A和而不同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对症下药 16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文彦博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 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 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

7、的统一 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17如果问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对这一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不可能的,应当 给出确定的条件。当谷物播种完毕时下雨,就是有益的;当已经积涝成灾,还下着倾盆大 雨,这雨就是有害的。这是因为离开具体问题的分析,就不能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事物间的具体联系需要条件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A B C D 18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宏观调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绝不能 把他们割裂开来,否则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这说明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无任何联系 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相互转化 19为准备期中考试,同

8、学们在考试前每天都有诸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这常让我们手忙 脚乱。如果按照下表所示,对我们的学习任务进行分类,并按序完成,就会大大提高学习 效率。第一类重要且紧急的任务第二类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第 3 页 共 7 页第三类紧急但不重要的任务第四类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任务这一做法主要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B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C主次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D矛盾主次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20 物权法明确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 制经济的发展。 ”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9、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 C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1奥数培训本是针对少数有数学天赋、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的课外辅导,但是有的学校、 家长不顾学生实际,掀起“疯狂奥数”培训热潮,这种做法 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 违背事物发展规律 没有抓住重点 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 B. C. D. 22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守关的士兵对他说:“法 令规定不能带马出关。 ”公孙龙回答:“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 ”公孙龙的说法A. 没有看到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B.

10、 肯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统一的关系C. 没有看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D. 没有看到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3 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说,一只愚蠢的驴子有一次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浸在盐袋 上,盐化了,驴子一下觉得很轻。后来,当为主人驮棉花过河时,它就故意让棉袋往水里 浸泡,结果棉花袋越来越重,压得驴子站不起来。这只驴子错就错在( ) 不懂得事物是联系的,孤立地认识问题 把个性当成了共性 把个性与共性对立 起来 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事物,脱离客观实际 A B C D 24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思想的有自己最密切的亲人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在有限中把握无限,在短暂中寻找生命的永恒

11、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A B C D 25中国语言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A.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26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矛盾 生产力水平和人民需要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A B C D 27.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用马车送粮,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就是变不出一第 4 页 共 7 页坦克车。这是因为 A人们的喜好不同 B社会意识的内容来自于社会存在 C人们的思想认识

12、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D古代文学家的联想能力不强 28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B要善于抓住机遇,促成质变的发生 C社会意识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D要相信人民群众,反对个人英雄主义 29文化建设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这些文化建设的思路体现的思想方法是: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 B C D 30从 2004 年到 2012 年

13、,中央连续发布九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强调“三 农”问题的重要地位,但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有新论述、新思路、新举措,2012 年的主 题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这表明: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客观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A B C D 二、本大题共 3 题,共 40 分。 31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 育这一观点。然而这一观点在当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 1962 年 到 1722 年的十年间累计出生了 3 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开始提倡 计划生育,并将其上升为基本国策。进入 21 世纪,我国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