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类电视节目的比较分析——以《朗读者》和《见字如面》为例

上传人:论**** 文档编号:579276 上传时间:2017-04-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类电视节目的比较分析——以《朗读者》和《见字如面》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朗读类电视节目的比较分析——以《朗读者》和《见字如面》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朗读类电视节目的比较分析——以《朗读者》和《见字如面》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类电视节目的比较分析——以《朗读者》和《见字如面》为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朗读类电视节目的比较分析以朗读者和见字如面为例摘要新年伊始,朗读类节目从地方台到央视不约而同异军突出,以一阵朗读的清风为处于创新困境中的电视综艺吹开了一片深耕传统经典文化的新“蓝海”。本文旨在对比分析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的定位、内容要素及其形式呈现,发现其共性与差异、总结其经验,为我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关键词:朗读者见字如面朗读文化类综艺一、朗读者与见字如面的基本定位2017 年初,中国观众在各类真人秀、横行多年导致的审美疲劳中再次兴奋了:继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热播之后,见字如面和朗读者这两档主打朗读的文化类节目脱颖而出并迅速走红,它们被评论家们誉为“一股文化清流”。可以暂且

2、将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称为朗读类节目,以区别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三档中国文化竞技类系列节目。今年 2 月,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朗读者在央视首次与观众见面。在首播开场,集制片人、主持人和总导演三重角色于一身的董卿对其节目名称“朗读者”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朗读者。”由此可见,该节目定位首先在于有血有肉、有真实情感的“朗读的人”,节目中将展现朗读者的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等内容,然后才是通过朗读者所展现出“字”(文学)的价值,以实现电视感染

3、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董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之所以制作这档文化情感类节目,既是其个人对书籍文学的兴趣,也是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到了一个扛起文化大旗、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的时候。 1见字如面于 2016 年 12 月由黑龙江卫视推出,明确主打国内首档“明星书信朗读”节目,由曾先后执导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两档文化类节目的关正文担任总导演。该节目模式来源于英国的一档名叫“节目, 2013 年开播,每期均邀请明星在 观众读信。可以说, 见字如面比 朗读者更加突出朗读者之外的“字”(书信),并号称“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

4、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事实上,“见字如面”正是古人书信的常用语,而之所以从汉字、成语转向书信,关正文认为,这档节目绝非为了怀旧尽管在手写书信传统悄然逝去的今天,一档专门朗读书信的节目肯定会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时光和记忆而是为了那些值得中国人知道的、有意思的、真实的中国故事,让更多人的知道。 2所以,文化情感也必然是见字如面的重要成份。二、朗读者与见字如面的对比分析作为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和见字如面都基于文字朗读这一独特的演绎方式,因而在节目呈现上有不少基本的共同点。主要有:一是人物方面,两档节目都有主持人现场串讲或访谈,以及特别邀请的朗读者嘉宾、对文本及其背景

5、进行介绍和阐述的解读者嘉宾;二是内容方面,两者都有精心选择的名著、书信等文字文本,每期节目朗读六篇、时长约六十分钟;三是现场设计和调度方面,两者都有两个现场。见字如面在第一现场读信,舞台布景简单明了,第二现场由主持人、拆信人等围坐一起解读书信。朗读者则复杂一些,设计有“访谈”+“朗读”+“轻解析”三大环节,首先是主持人在主场开场,以独白引出该期节目的主题词,比如“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等等,然后介绍到场朗读者,再一起进入第二现场开始人物访谈,同时大屏幕画面介绍该人物、解读嘉宾介绍即将被朗读的文本及其作者,现场观众可以提问交流。访谈结束后,朗读者回到主场,伴着淡淡的钢琴声和翻动的书

6、页动画开始朗读。读完后,有时会穿插朗读者的内心独白。六组嘉宾逐一上台完成全部环节,主持人随后出场推出结束语。总的来说,这两档节目设计颇为相似,但是由于前述基本定位不同等原因,它们之间有共性有个性,有差异有特色。1、嘉宾阵容:明星效应,不乏素人朗读者和见字如面都注重运用明星效应。前者邀请有“世界小姐”张梓琳、“防艾”形象大使蒋雯丽、知名作家麦家等明星红人作为朗读者,邀请有已经在中华诗词大会中广受观众喜爱的红人专家康震作为解读嘉宾,以及王蒙、余秋雨、冯骥才和铁凝等家喻户晓的作家作为文学顾问;后者更是采用全明星阵容,其朗读嘉宾中既有张国立、张涵予、何冰、归亚蕾这样台词功底深厚、表演可圈可点的老戏骨,

7、也有知名青年演员甚至是专业的配音演员,他们的朗读声情并茂,各具特色,富于感染力。其拆信嘉宾则是已经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栏目有出色表现的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徐卫东教授,也早已为大众所熟知。对于一档在地方卫视播出的节目来说,如此之多的明星加盟无疑是收视率的保障,也的确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所不同的是,朗读者更加重视朗读嘉宾的个性、份量和作用,采用有星有素、有贵有凡的“明星+素人”的嘉宾阵容。无论明星还是素人,其每期嘉宾选择的标准是有思想、有故事、有号召力的人,且要适合该期的主题。比如素人,曾邀请过无国界医生蒋励、鲜花山谷夫妇、红丝带小学校长郭小平等普通而又有自我特色的人物,可谓别具匠心。董卿对此

8、表示,要看重朗读者独特的人生经历,或者说他或她身上有哪些独特的品质值得弘扬。所以,主持人在嘉宾访谈环节每次必问“要读什么,为什么要读,要献给谁?”之类的问题。其目的就是试图将朗读者的情感故事与其朗读的内容产生关联性,透过情感的磁场营造让观众更易产生代入感。2、朗读文本:阳春白雪,兼顾大众在当下文化快餐化、阅读碎片化和经典阅读成为一种奢侈的大众文化环境中,朗读者和见字如面无疑成为一种对阳春白雪的致敬。从节目朗读的内容来看,无论是名著名篇还是古今书信,文化品位都相对较高,其所含知识比较深奥,需要观众具备一定教育水平才能够真正理解和获得审美感受。与朗读者重视朗读者不同,见字如面以朗读内容为中心,选择

9、书信这一特殊文体和独具传播价值的文献来做节目,被誉为“用书信打开历史”。这些信件横跨古今,写信人形形色色,既有 2200多年前秦扫六合军中的大头兵黑夫和惊,也有唐代大家韩愈、民国洛神萧红,以及当今艺坛宿将黄永玉、曹禺,宝岛歌后邓丽君和蔡琴等。因此,书信的种类也很丰富,既有饱含温情的家书,比如浙江丽水的郑国强与其子郑艺的信,也有生离死别的绝笔,比如萧红在弥留之际于病榻写下的九一八致弟弟书;既有寄给挚友的批判信,比如黄永玉与曹禺的书信往来,也有写给挚爱的情书,比如蔡琴写给前夫杨德昌的信让他活在我的歌里。这些信件都是节目组从各地博物馆、高校图书馆和私人收藏家等处寻找,从所收集的上万封中精选出来,它们

10、就像一座值得挖掘的金山,饱含着最能代表中国人的故事、最能抒发中国人的情感,也最适合于朗读。当然,阳春白雪对普通观众理解起来往往有难度。比如当红演员林更新朗读的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写给大哥衷,原来是文言文,所以节目中先将此信翻译成白话文给嘉宾朗读,而字幕仍旧显示原文。但是,拆信嘉宾在评价明末清初女诗人顾若璞的分家,是为了让你们了解持家处世的不易时又说,“像是离则思合,合则思离,离中之合,合中之离的古文是不需要翻译的,也不能翻译。中国的古文博大精深,精华就会一直留下来。因为电视节目要口语化,字幕打出来是原文,读的时候观众自己就在同步翻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翻译处理虽然便于理解,但写信人当初字斟句酌的

11、情感和古文朗读平仄押韵的美感也将黯淡许多。比较来说,朗读者中的文本种类则丰富多元,有雅有俗,有中有外,易懂了不少。其每期内容均由文学顾问根据该期的主题词和朗读嘉宾的特点精心挑选而来。比如诗歌散文,有知名演员濮存昕朗读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节选、动物园饲养员林兆铭朗读索罗的瓦尔登湖节选;比如歌词致辞,有医生蒋励朗读鲍勃迪伦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扬、商界精英柳传志朗读其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见,朗读者的内容相对大众化一些。在策划之初,节目组就意识到单纯依靠专业朗读这样“曲高和寡”的方式来吸引大众显然行不通。所以应该寻找到一种高而不“冷”的表现语言,拿导演刘欣的话来说,就是“以文字为介质

12、,以情感为窗口”,把文字和人背后的故事串联起来后,那些原本看上去深奥的文字自然就拥有了柔软的质地。 33、观众定位:倚重网民,偏向中老据 2017 年 1 月 新发布的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全国网民规模为 ,其中年龄在 20 岁以上的占 学历在高中以上的占 在 21 项主要的网络应用中,网络视频的使用率为 以 的用户规模高居第四位。这表明,电视等传统媒体受众流失现象仍在继续,网民已经成为媒介融合时代观众市场的重量级构成。见字如面的总导演关正文十分重视网络市场,在节目推出之初就下定决心要做网络版,以网络传播为主。通常认为,网络观众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耐心,都喜欢短平快或者通俗肤浅的视听内容,但是这档

13、题材高冷、时长达 1 小时(网络综艺节目时长一般不超过 45 分钟)的节目在网上播出后,目前首期在线收看人数高达 ,弹幕发送量达 次。也有评论认为,见字如面以朗读和解读书信来回顾历史的做法明显曲高和寡,必然导致观众层窄小。实际上,从目前互联网人口的年龄、文化教育水平等指标结构来看,这种节目定位可能也难以从中获得足够规模的与其内容风格要求相适应的观众群,从而制约了其网上收视率。朗读类节目似乎更易为中老年观众所钟情,这在朗读者上得到清晰反映。据收视中国调查显示,其网络首播时 在线收看人数高达 ,弹幕发送量 次,可谓反响良好。在年龄结构上,这些观众在 35、45、55 岁及以上者分别占 23%,合计

14、达七成多。在电视端首播时,朗读者的观众数量更加与年龄结构呈明显的正相关,即年龄层越高、观众比例越大,其中 55岁及以上者比例高达 4尽管如此,朗读者仍然不免“四不像”的问题,它的目标指向宏大的文化情感,形式上又想面面俱到,既要做朗读又要做人物,不断穿插的自述、访谈环节很容易让观众“跳戏”,还未带入作品中就被打断抽离到现场采访中,因此被认为是艺术人生与感动中国的综合版本。这或许说明,朗读类节目的观众定位大可不必老少通吃,更不必面对全体网民,因为不管朗读内容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其温情、和缓、内敛的特有底色虽然不要求最佳观众腹有诗书,但必须是一位有人生阅历、有沉稳心态的聆听者。4、播出渠道:台

15、网联动,各有短长当前,网民是全国观众的主流构成,媒介融合大潮澎湃,网络视频行业发展迅猛,使台网联动、实现台网共赢发展成为必然选择。2016 年以来,各地在电视剧的台网联动方面的积极尝试越来越多,无论是台网同步播出,还是视频平台付费先播电视台免费后播,电视台和新媒体两种渠道的具体合作模式正在不断丰富发展当中。正是出于对网络市场的重视,朗读者和见字如面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台网联动的播出模式。其中见字如面沿袭比较流行的“先网后台”方式,于 2016 年 12 月开始,每周四 20:00 黄金时段由腾讯视频播出,之后在黑龙江卫视每周六 21:20 播出,从今年 1 月第四期起,增加在湖北卫视播出。根据酷云互动提供的资料,见字如面从开播至 2017 年 3 月 18 日共十一期,其平均关注度为 平均市场占比为 在全国同时段同类综艺节目中的平均收视率排名第 。作为央视新年首推的扛起文化大旗的重磅节目,朗读者则采用“台网同步”播出形式,于今年2 月开始,每周六 20:00 黄金时间在央视一套、腾讯视频同时首播,之后每周日 19:30 在央视三套重播,结果也一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