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东北地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上传人:论**** 文档编号:579272 上传时间:2017-04-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2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新常态下东北地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济新常态下东北地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新常态下东北地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新常态下东北地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济新常态下东北地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处于振兴和加速转型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于形成创新型经济,培育发展新动力,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和降低对资源依赖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梳理东北地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包括实施重点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力量,实施重点产业突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适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梯度队伍;加大财政倾斜力度,构建多元融资渠道;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创良好发展

2、环境。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策;经济新常态;东北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在 商领导人峰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发展动力转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经济稳定中高速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抓手 2。 2016 年 12 月 19 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数字创意等八个产业

3、,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比 2010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的行业范围界定上增加了数字创意这个行业。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处于振兴和加速转型发展阶段,发展新兴产业,对于东北地区形成创新型经济,培育发展新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降低对资源依赖和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一、东北地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基础条件分析2015 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经济增速分别是 ,位列全国后五位,远低于全国平均 速,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区域之一。在财政收入方面就更加不容乐观,2015 年财政收入均远低于全国水平,吉林财政收入增长 而且黑龙江和辽宁省

4、负增长,在经济新常态之下,东北地区能否进行新一轮振兴,如何推动新兴产业,摆脱固有模式实现重新振兴,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一)东北的战略新兴产业刚起步,在全国发展还相对落后从区位条件来看,东北地处东北亚的中心腹地,东临韩日,北接俄罗斯、蒙古,西南紧邻中国发展第三级京津冀地区。辽宁本身就是沿海大省,与世界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吉林省随着中国租用朝鲜的罗津港,共建港口,延边距离港口就只有 50通2了新的一条出海口,区位条件提升明显。黑龙江省紧邻俄罗斯区位,国际合作基础良好。在新时期“一带一路”开放新战略中,东北位于中蒙俄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的核心区,东北地区的地理区位更加优越 4。从产业基础

5、来看,东北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建国以来产业快速发展,在一些行业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特别是在煤炭工业、钢铁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轨道交通设备、船舶、铁路机车、汽车)、国防军事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在全国仍然具有一定优势。“十二五”以来,东北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国家层面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各层政府密集出台了关于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类规划和通知。在政策的引导和带动下,加上自身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雄厚的工业基础、众多的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承接地和聚集地。从我国四大板块的地区分布看,2015 年我国东部

6、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好具有主导地位,其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为 65% ,而中部、西部和东北规模还比较小,比重分别只占 14%、15% 和 6%。东北地区内部分省来看,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全国中等规模和水平,而黑龙江和吉林省均处于中下规模和水平 5。(二)发展重点产业不明确,恶性竞争严重东北地区各省市大部分都提出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产业规模小,方向还比较分散。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都在国家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上,结合省情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但存在重点不够突出,地域特性不够明显的问题。另外,从东北几个省区之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存在着争夺项目、恶性竞争的局面,缺乏对自身优势的充

7、分考虑和系统规划,最终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等局面,这几年国家风电、光伏产能过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事实上,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在某个关键领域的突破,就可能推进全局的发展 6。(三)东北创新资源投入不低,但是转化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还较弱东北三省地区研发的人均资金、人力投入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区域。2014 年底,人均 R&D 经费达到 是全国平均 1003 元的 70%,其中辽宁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吉林和黑龙江较低,仅为 501 和 450 元。R&D 经费占入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和全国除东部外地区相当。但人均 R&D 全时当量为 *年/

8、万人,高于全国除东部以外地区。研发平台上处于全国的中等水平,拥有254 所高校占全国比重 10 所 211 重点高校,占全国比重 47 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占全国比重 52 个国家级孵化器占全国比重高达 42 个国家级的众创空间占全国比重 产业化平台上,辽宁沈大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6 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全国比重 11%。分省看辽宁拥有 106 所高等院校,2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吉林省研发平台比较有优势的,包括 84 所高校、15 个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研发平台比较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只有11 个,国家级孵化器只有 11 个,仅

9、高校数达到 86 所在全国有所优势。3图 1 我国 R&D 经费以及 R&D 占 重(%)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15从专利情况,2014 年每万人的有效专利数,最领先的全部属于我国三大经济区,而东北地区平均专利产出 /万人,不到全国平均的一半,与发达地区更是相差甚远,我国的 6 个省市人均已经达到 15 件以上,北京 ,浙江 ,江苏 ,天津 ,广东 。经济创新产出上,新产品产出规模较少,表现在东北地区人均新产品销售收入为 ,仅为全国平均的 1/5,不到中部地区的 1/2(图2)。节能减排上,综合能耗产出率只有中等水平,在废水控制比较好,亿元 水排放量 ,比全国平均低 ,废气排放亿元

10、要污染气体排放量为 70 吨,比全国高出 18%,节能减排压力比较大。4图 2 2015 年我国各省区新产品、注册商标以及专利发明地域分布数据来源:2015 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四)人才、资本等要素短缺,对产业发展支撑不足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严重,难以支撑产业发展。随着老工业基地部分产业进入衰退期,部分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的影响,加上近年来工业初级产品价格下降,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多数老工业基地衰退明显,一些产业技术和研发人才外流。东北地区每年人口净流失约200 万,其中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和技术工人等优质人才。东北地区在文化、生活环境,在全国也没有明显优势,对高端人才吸引也不足。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人才,

11、流失更为明显,根据2015 年吉林省、黑龙江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中的数据显示,出省就业占生源比例的分别是 大学生持续外流 7。这些情况,导致东北地区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端人才不足,特别是骨干人才、创新型人才、企业家等人才缺乏问题突出。最终使对高层次人才依赖更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五)市场化环境发育缓慢,难以催生和推动产业发展从政策环境来看,2006 年国务院就已经出台了第一轮的东北振兴发展规划,积极支持东北经济发展。2015 年出台第二轮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着力破解东北经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标志着东北振兴工作进入新阶段。国家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作为

12、东北培育发展新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并出台了若干优惠政策,在金融服务和税收优惠、土地保障、项目审批、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项目贴息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政策高地效应对战略新兴产业的跨国公司、龙头企业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东北振兴产业规划中,东北地区政策支持更多的是老工业基地改造,而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针对性还不足。新兴产业具有自身的发展特性,更需要高端的人才、技术推动,需要创新驱动来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突破性的政策激励。新兴产业作为新的重点发展产业,政府调控的经验不足,对各级政府都是一个挑战。目前还存在着用旧的政策、体制、方式来引导新兴产业的发

13、展,出现许多扭曲,效果不太好。另外,东北地区在我国对外开放时序上,与东部沿海的其他各省市比较,还是相对比较缓慢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民营经济非常不活跃,市场化环境还很多不足 8。5二 东北地区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市场是基础性作用,依据市场确定产业发展重点,政府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9。发挥市场和政府共同的力量,通过多举措、多维度手段和对策,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新动力和完善的保障措施。(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在创新要素上,东北地区应该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性、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突破。另外,应该

14、侧重在创新环境方面的提升,主要是市场化水平,高速铁路设施建设,信息通讯水平,风险投资等短板方面建设。调配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的行业结构,引导创新资源向战略新兴产业集聚。辽宁省科技创新还比较低效,科技创新应该多与产业化结合,实现产学研一体,提高科技创新产出绩效。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围绕科技创新环境营造,聚焦经济密度、交通通达、市场化、风险投资。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增加省内各级财政的投入,特别是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调动企业和社会投入的积极性。(二)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落实“互联网+ ”规划行动和中国制造 2025国家战略,促进信息化与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催生新兴领域和新兴业态。

15、东北地区的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传统产业、重点产业之间具有很大的产业链关联效应。通过其他产业的升级,可以催生出对新兴产业的需求。存在三种典型的三种关系,包括引导式产业、关联式产业、跃迁式产业 10。通过改造提升东北地区的主导产业(装备、石油、化工、食品)及传统优势产业(煤炭、农业、制药),重点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农机制造、交通运输装备),以技术突破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有市场需求的新兴产品,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图 3 东北地区三类产业耦合发展关系6(三)集中力量,实施重点行业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当立足各省得产业基础,因地制宜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突破关键环节,带动产业发展,分阶段有重点的实施,从东北实际情况出发 11。因此,应选准东北地区最有发展基础和条件的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做强智能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车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并且每个省得重点也应该有差异的,辽宁省可以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依托沈阳机床、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华晨宝马、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大连)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大型煤炭、冶金、石化设备、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