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筋理论浅谈筋性类肾绞痛

上传人:论**** 文档编号:579242 上传时间:2017-04-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经筋理论浅谈筋性类肾绞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经筋理论浅谈筋性类肾绞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经筋理论浅谈筋性类肾绞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经筋理论浅谈筋性类肾绞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经筋理论浅谈筋性类肾绞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经筋理论探究筋性类肾绞痛摘要 本文通过对经筋理论的理解和研究,以及现代应用解剖学,来阐释筋性类肾绞痛与经筋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筋性类肾绞痛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思路。关键词 经筋理论 筋性类肾绞痛 治疗优势on of to in of as as of to of a of of 1是筋性病发生于腰肾区的症状表现,其绞痛的程度,性质及表现与真性肾绞痛一样,且常伴尿意感,反射性牵拉至阴部不适等症状,但其泌尿系及肾脏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本文主要从经筋理论角度论述经筋与筋性类肾绞痛的关系。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与筋肉关系的体系,也是经脉在人体外周的构架。正如明张介宾指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

2、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由此可知,经筋与维持人体形态,保护五脏六腑免受外来压力或冲击是密不可分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筋的解释,“筋者,肉之力也,从肉、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竹者节也,说明为筋之物可以有竹节样的外形变化;丛力,指出随着筋出现竹节样外形变化的同时,可以产生力量;从朒旁者,则更明确了筋是肉性组织 2。而当代针灸学家杨甲三教授在其主编的针灸学中称: “筋是肌肉的总称”,又指出经筋是“能够产生力量维持运动屈伸之肌肉”。 可见筋就是骨骼肌,但经筋并不是对运动肌的泛泛论述。说文解字云:经,织也。从系,劲音。所以经是总结筋的分布,是指筋

3、中的纵行主干线,可见经筋中骨骼肌及其辅助结构的功能相似,因此认为经筋是人体的筋肉体系,包括肌膜、肌腱、筋膜、韧带、广泛性的膜性组织、结缔组织、部分末梢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可见如果经筋病变,那么所引发的临床病症必然不会少,而不少疑难杂症的原因恰恰与经筋的损伤有间接或直接的关系。经筋病变的阳性体征为经筋病灶,如“聚结”、“筋挛”等。而筋性类肾绞痛是筋结病灶与脏器位置重叠或产生牵涉反应所导致经筋病变的临床症状与脏腑病变症状及其相似,而查体各项指标为阴性的一种病症。筋的循行、分布与肾区的关系根据灵枢经筋所示,足少阳之经筋、足阳明之经筋、足太阳之经筋与肾区的关系最为密切。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经筋“其支

4、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足阳明之经筋:“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气,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足太阳之经筋:“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夹脊上项”可见此三条经筋循行部位均过筋性类肾绞痛主要症状的部位。另外十二经筋在循行的途中,易结聚于四肢关节和肌肉丰盛的地方,如臀、胸腹等,所以这些部位的经筋比较密集、强硬、有力,是经筋功能主要体现之处。所以,在进行病灶检查时,足少阳、足阳明、足太阳经筋行程所经过的部位,往往可以查找到“聚结”、“筋挛”的经筋病灶点,这些“聚结”、“筋挛”的病灶点日久就会形成横络,循行与分肉的经脉会被卡压,经络气血的

5、运行受阻,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影响相应脏腑的功能。而腰筋区、腹筋区是肾区的前后两个区域,所以在对筋性类肾绞痛进行查灶时,在腰筋区和腹筋区常常会有病灶点。一旦腰腹筋区出现病灶点,日久定会影响其附近的脏腑。那么由经筋病变导致的筋性类肾绞痛就有其发生的原因和可能,同时也说明了相关经筋病变可以影响到肾脏从而引发筋性类肾绞痛。筋通过经脉与肾的关系虽然经筋在循行过程中未与任何脏腑直接发生联系,但不少经筋在循行过程中进入胸、腹腔,使其循行有内、外行之分 3 。且经筋可通过经脉与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筋与经脉相伴循行,经筋为经脉提供“着床”基地,网络经脉,保护经脉,相随并行,同道交织,无处不达 4;同时经脉也为经筋

6、的“活动”提供气血,可见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君使,所以经筋受邪可累及经脉从而引起脏腑疾患。尽管十二经筋不隶属脏腑,但所谓固外才能安内,人体五脏六腑居安于内,赖于筋肉联缀百骸,系结肢节,定形实体。在十二经筋中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足少阳胆经“循膂内挟脊,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督脉:“督脉者, 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冲脉:“冲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脊柱内;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腹部两侧,上行至胸中而散,”此四条经的循行均过腰肾区且与肾均有密切的关系。在十二经别中,足少阴和足太阳经与肾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经脉的循

7、行与肾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经脉与经筋又是相互依存的,可见经脉间接地构建起经筋与肾之间的联系。一旦支撑和协调这些经脉的经筋出现了障碍,那么这些经脉运行气血的功能就会遭到破坏,肾脏相应地会出现一些病理变化,如筋性类肾绞痛,所以筋性类肾绞痛与经筋的正常循行是密切相关的。现代解剖阐释经筋与筋性类肾绞痛的关系首先经筋是人体的筋肉体系,包括肌膜、肌腱、筋膜、韧带、广泛性的膜性组织、结缔组织、部分末梢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目前研究发现身体内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损伤后,局部会出现物理张力的改变和化学炎性物质的渗出,影响到其毗邻神经的正常功能 5。从现代解剖学角度来看,肾脏的内后侧缘是腰大肌,后方是腰方肌,

8、肾周间隙直接与腰大肌的肌筋膜面紧邻,精细解剖显示肾后筋膜内侧附着点为腰大肌的后部或腰方肌的表面筋膜上,另有研究认为, 左、右侧肾后筋膜的内侧附着于同侧的腰大肌表面的筋膜 6。一旦肾区的这些相应部位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病变,那么必然影响其毗邻的肾脏。另外肾脏的生理活动与其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以及通过肾的血管关系密切,而经筋与这些组织又密不可分。肾脏的交感神经起自脊髓 段的中间外侧细胞柱节前神经元,经下胸段和上腰段的内脏神经分布至腹腔神经或主动脉肾节。节后纤维呈束状,与肾血管的上部输尿管支、肾支、盆支、肾盏支以及节段支相伴行。其副交感神经通过穿行于其他神经丛的迷走神经和盆内脏神经分布至肾神经节

9、7。上诉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等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肾脏的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发生类似筋性类肾绞痛的疾病发生。肾脏位于腹腔内与膈肌紧密相连,膈肌有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在膈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及胸导管通过 ,到了膈下腹内,腹主动脉便分出了左右肾上腺上动脉;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而右迷走神经通过腹腔神经节对肾起作用。所以一旦膈肌痉挛或腹部的肌肉如腹直肌筋挛,则会对这些神经、动脉卡压,从而引起肾脏的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发生筋性类肾绞痛的类似病。有的学者 8结合现代解剖生理学,发现经筋这种“向心性” 的循行与人体神经的反射方向、静脉回流方向、淋巴回流方向相同,并且通过理筋,能有效

10、解除经筋的痉挛、疼痛、紧张及因陈旧性损伤出现的粘连、僵硬,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充血和提高温度达到活血化瘀,缓解疼痛,松筋舒节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旦出现筋性类肾绞痛的症状从解剖的角度是可以通过理筋的手法治好的。经筋疗法治疗筋性类肾绞痛的效果西医治疗筋性类肾绞痛,往往都是注射一些止痛的药物,如杜冷丁,局部疼痛一般会缓解 5 个小时左右,病情复发,且止痛剂若长时间使用会有副作用。经筋疗法治疗筋性类肾绞痛的效果很有效,且治后不易复发。经筋病不仅强调经筋局部的治疗,确定原发病位以及循经远端取穴也很重要,且确定原发病位才是治疗经筋病的关键所在。所谓“经筋所通,主治所及” 9。如董宝强 10等在治疗周围性

11、面瘫全过程中,循经远端选穴,将经过面部的各经气血盛衰状态与各经筋在头面部的分布特点相结合,这样治疗不仅扩大了有效配穴范围,更提高了治愈率。黄敬伟 11、薛立功 12通过研究发现“筋结点”具有点、线、面及多维性分布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将古典“以痛为腧”易为“以灶为腧”作为诊疗法则,采用“手法四联手段,构成“综合消灶维解锁新型诊疗体系。由此可以对筋性类肾绞痛的病人施以理筋手法,不仅要在患者的局部疼痛处治疗,经过疼痛部位且与筋性类肾绞痛有关的经筋也要治疗。如腹部及足三阳经筋循行所过之处都要施以较广泛围的舒筋治疗,在对此处治疗时如果发现固结病灶,索样硬结,团块状、颗粒状的筋结点要施以点穴疗法

12、,对此进行松解;也可在腰筋区的筋结点上进行针刺,一般用较粗针进行不留针的针刺,针刺后可在刺后的病灶皮肤处施以拔罐治疗。治疗几次后就可有明显的效果。因经疗法治疗筋性类肾绞痛,不仅可以解决其疼痛的症状,而且解决了其发病的本质原因。所以经筋疗法治疗筋性类肾绞痛的效果令人满意,且治疗后复发率低。所以从经筋理论来治疗筋性类肾绞痛值得推广以及更深入的研究。筋通过经脉与肾有密切联系。经筋的循行经过肾区,通过“皮层循环,经筋病变会导致筋性类肾绞痛的发生。从现代解剖角度来看,局部的经筋病变即此处的筋肉系统病变,会影响到局部的神经以及经过肾的神经,而这些恰恰是引起筋性肾绞痛的重要原因。在临床治疗中,西医疗法具有副

13、作用且易复发,没有从根本上治疗筋性类肾绞痛。而中医根据经筋理论和现代解剖学在相应部位寻找筋结病灶点,运用适当的推拿手法和针刺手法松解病变经筋,往往可以从根本上治疗,且不易复发。所以从经筋理论来探究筋性类肾绞痛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该病开辟新的思路的同时,也为一些筋性类脏腑病提供治疗思路。参考文献:1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2112薛立功,张海荣 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秦玉革. 内经经筋的实质是神经J006,26(2):1474010,6(16):5135谢占清,李晓磊 ,016,33(1):236邵晓丹,宫菲 7特人体神经解剖彩色图谱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007,24(3):2479李厚臣,杨晓倩 ,009,7(11):410王瑞,董宝强 ,8 例J013,24,15911黄敬伟,黄艺 997,(7):41312M医古籍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