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之朗读训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922531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话之朗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普通话之朗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普通话之朗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普通话之朗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普通话之朗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话之朗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之朗读训练(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朗读训练,一,朗读概说,(一)朗读的概念朗读是借助有声语言来准确鲜明地再现书面语言的思想内容或艺术形象的一种创造性的言语活动。,朗读技巧,(二)朗读的作用,朗读有利于深入体味文字作品 朗读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有利于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朗读是达到语言规范化的途径,(三)朗读的要求,语音准确,吐字清晰。朋友即将远行。甚至可以多拿些回家当晚餐。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吐字归音到位。 (1)出字要准确有力,即字头要咬紧。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把握好声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蓄气有力,并迅速与韵头结合。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2)立字要拉开立起,圆润饱满,

2、即字腹要突出。关键是口腔开合适度,松紧相宜,音节才能坚实稳定。调到敌岛打特盗,特盗太刁投短刀。挡推顶打短刀掉,踏盗得刀盗打倒。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3)归音的归向要鲜明,干脆利索,即字尾要收回。既不能拖泥带水留尾巴,也不可唇舌位置不到家。关键是对字尾的处理,口腔由开到闭,肌肉由紧渐松,声音由强到弱,字尾要弱收到位。谭家谭老汉,挑蛋到蛋摊,卖了半担蛋;挑蛋到炭摊,买了半担炭,满担是蛋炭。老汉往家赶,脚下绊一绊,跌了谭老汉。破了半担蛋,翻了半担炭,脏了新衣衫。老汉看一看,急得满头汗,炭蛋完了蛋,怎吃蛋炒饭。,有真情实感 把握好朗读基调,感情贴切到位。 符号说明l 用于句中没

3、有标点的地方,表示停顿。 用于有标点的地方,表示比原标点符号停顿时间再长一些。 v 用于有标点的地方,表缩短停顿时间或不停顿。 表示重音。表示平调, 表示升调, 表示降调, 表示渐弱。,朗读“五忌”。 (一)念字式。单纯念字、照字读音的朗读方式。有字无词或有词无字。很机械。 (二)念经式。声音小而且速度快,没有顿歇,没有起伏,没有重音。更没有感情和声音变化。 (三)八股式。腔调固定,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声音一顿一顿的,没有语气变化。 (四)演戏式。(分角色朗读除外)不是再现作品中人物“怎么说的”,而是强调他们“说了些什么”。 (五)固定式。过分强调作品的体裁,无论内容如何,

4、只要同一体裁都用一种腔调去读。以不变的固定腔调去应不同的作品内容。,二,朗读的技巧,(一)停连 1.何谓“停连”?“停”指停顿,“连”指连接。“停连”是指停顿和连接。有停顿,有连接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 2.为什么要有停连? (1)生理需要。因为朗读者需要换气, 听众也不可能接受无间断的一长串音节。 (2)心理需要(即:表情达意的需要)。 例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咬死了猎人的/狗 咬死了/猎人的狗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

5、我看见/他笑了。 我看见他/笑了。,3.停连运用:标点、语意。 4.训练 (1)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世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的/客家人/民居。(2)有一次,丽娜不厌其烦地描述/她八岁那年/如何勇敢地/从城西换一趟车走到城东,我突然想到,我八岁的时候/独自翻过几座大山,把我养的一头老黄牛/从深山里找回来,从此/我不再羡慕丽娜。,(二)重音 重音,重音是指朗读时对句子中某些词语或结构成分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 作品中的重音现象:(例句练习)1,并列式重音正像黄瓜、大豆和豌豆一样,西红柿是一种蔓生的果实。(美国历史上的西红柿案件)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

6、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第一场雪)2,对比性重音骆驼很高,羊很矮。骆驼说:“长得高多好啊!”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 !”,3,递进式重音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4,转折性重音其实,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5,肯定性重音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海燕巡捕传说:“只一个字 贪。”(贪得一钱丢了官),6,强调性重音(重点讲解)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问:谁去过上海? 答:我去过上海。问:你去

7、过上海吗? 答:我去过上海。问: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答:我去过上海。,强调性重音例句:,我知道你会唱歌。 我知道你会唱歌。 我知道你会唱歌。 我知道你会唱歌。 我知道你会唱歌。,(不用问别人) (你不要瞒我) (不是别人) (你怎么说不会) (别的会不会我不知道),重音的表达方式 (1)加强音量和气势 (2)适当延缓音节的读音(3)变换音色(4)重音轻读,训练 (1)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2)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三)语气 语气,“语”指有声语言,“气”指朗读时支撑有声语言的

8、气息状态。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是: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急则气短气促,冷则气少声淡,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疑则气细声粘,静则气舒声平。,爱“宝宝,过来让妈妈抱抱。” 憎“他爸,你赶紧过来一下。” 悲“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想念你呀,想念 你。” 喜“女士们,先生们,当阳光以饱满的激情拥抱泥土,当雨水以甘甜的声音呼唤禾苗,又一度春风临界,我们迎来高先生和林小姐的新婚大喜。” 惧“不,别这样,不要,不要。” 急“快,快,敌人马上追上来了。” 冷“我们没什么可谈的了,结束吧。” 怒“你难道就这么对待我吗?你这人太没有良心了。” 疑“他怎么会在这儿,难道他已经觉察

9、出这里的秘密?”,语调的变化 (1)平直调表现庄重、严肃,用于一般陈述时,语气大都平直舒缓。例: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海滨仲夏夜 (2) 高升调表示号召、鼓动、设问、反问、呼唤,一般用于心情激动时,语气大都由低到高,句尾语势上升。例: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海燕),(3)降抑调表示肯定、坚信、赞叹、祝愿、心情沉重时一般用降抑调,语气大都由高到低,句尾语势渐降。例: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 和时间赛跑) (4) 曲折调表示讽刺、怀疑、双关等语气。一般是在心情比较特殊的情况下用曲折调。曲折调有时先升后降

10、,有时先降再升,呈波浪形。例: 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的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启示的启示,(四)节奏 由于思想情感的起伏,我们在用声音这种形式来表达时,往往会出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回环往复,这就是节奏。 基本类型:1,轻快型 2,凝重型3,低沉型 4,高亢型5,舒缓型 6,紧张型,紧张型急促、紧张,气急、音短; 轻快型多扬、少抑,轻快、欢畅; 高亢型语势向高峰逐步推进,高昂、爽朗; 低沉型语势抑闷、沉重,语音缓慢、偏暗; 凝重型多抑少扬,语音沉着、坚实、有力; 舒缓型气长而稳,语音舒展自如。,训练 根据下面的提示,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这是你写的作业。高兴-这太好了!真是大有进步!怀疑

11、-这不可能吧?是抄的吧?惊讶-真没想到,你不是一贯不交作业吗?惋惜-哎!你不该写成这样啊!轻蔑-你没这本事,这不是你写的作业。责备-简直太不象话了!,三,小结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关于朗读的一些基本知识,重点在与朗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巧。学生要多加熟悉,同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训练。 四,作业熟练朗读舒婷的致橡树,致橡树,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

12、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一、体裁,(一)概念体裁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随着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体裁,是指诗文的文风辞藻。,分体裁朗读,(二)分类 文学体裁文学体裁,简称文体。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一般有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 文章体裁一般从文章的目的和

13、作用来看,主要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二、分体裁朗读,(一)诗歌朗读 1.格律诗 (1)概念: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2)结构特点: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3)平仄,就是声调。古代四声为平上去入,现代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现代的平,就是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和去声。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散到现代的四声中去了,但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还存在入声,所以写格律诗用旧韵

14、时一定要考虑入声字。 (4)朗读要求: 格律诗的字数一定。要注意文字语言中的标点符号同朗读时停顿的位置是一致的,不能显出字数似乎不同的样子来。,格律诗每句字数一定,节拍相同,节奏感非常强,诵读时应注意节奏的整齐匀称。根据诗歌内容,五言诗每句可分作两个语节(“二三”格式)来诵读,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亦可分作三个语节(“二二一”格式)来诵读,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言诗每句可分作三个语节(“二二三”格式)来诵读,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亦可分作四个语节来诵读,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格律诗不但节奏整齐,而且押韵和谐。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通常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首句有时也押韵。双句最后一个音节为韵脚,全诗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诵读格律诗,不可以将韵脚含含糊糊一带而过,应适当加以强调。即便韵脚不是重音,也应比非韵脚音节诵读得响亮突出一些,这样可以给人和谐优美、委婉动听的诗的美的感受。,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其中一、二、四句押韵,押平声韵

16、ao,韵脚是“高”、“绦”、“刀”。诵读时应适当强调韵脚“高”、“绦”、“刀”的读音,使之清晰响亮、和谐动听。,格律诗平仄一定。古人写诗,对平仄要求相当严格。有本句交替、对句对立、上下相黏之说。即一句之内平仄交替,一联之内上句和下句平仄相对,两联之间上联下句和下联上句平仄一致。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