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人际关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922038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章人际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十三章人际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十三章人际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十三章人际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十三章人际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三章人际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章人际关系(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人际关系,人性最美好的品质,犹如果实上的粉霜,只有轻手轻脚,才能得以保存。然而,人与人相处,缺乏的就是这种柔情。美国作家亨利 戴维 梭罗,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指导语: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28个问题,在每个问题后的()内,选“是”的打“”,计1分;选“非”的打“X”,计0分。请你认真完成,然后对照后面对测验结果作出的解释检查自己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 )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 (3)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 ) (4)与异性交往太少。( )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 (

2、7)时常伤害别人。( )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 (10)极易受窘。(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 (14)担心别人对自已有什么坏印象。( ) (15)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 ) (16)暗自思慕异性。( )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 (20)瞧不起异性。(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

3、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 )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 (24)被异性瞧不起。( )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 )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 ),测查结果的解释与辅导:总分在08分之间,说明你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你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获得许多人的好感与赞同。总分在914分之间,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总分是在1528分之间,表明你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总分超过20分,则表明你的人际关系的行为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

4、,本章学习要点:1.人际关系的含义、特点、意义与原则 2.人际吸引的含义、理论3.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4.人际沟通的含义、类型与工具 5.网络交往与沟通6.青少年沟通能力提高策略与技能,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述,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指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关系。,(二)人际关系吸引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A B C D E互不相识 单方注意 表面接触 建立友谊 亲密关系,(1)第一阶段:彼此陌生,互不相识,甚至均未注意到对方的存在。 (2)第二阶段:单方注意,但从未有过接触。 (3)第三阶段:表面接触,双方开始注意对方,但交往泛泛。 (4)第四阶段

5、:双方交感互动。开始将对方视为知己,愿意与对方分享信息、意见和感情。对别人开放自我的心理历程,被称为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人际关系发展到彼此都能自我表露的程度时,那就到了友谊阶段。 (5)第五阶段:人际间的友谊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就进入到亲密关系。同性之间发展为莫逆之交,异性之间发展为爱情。,(三)人际关系的成分分析,1.活动夫妻之间的活动朋友之间的活动同事之间的活动 朋友关系的活动比夫妻关系和同事关系,最大的区别之处是活动没有具体内容。2.满足感 三因素:物质的和工具的帮助;社会的和情感的支持;共同的利益。 结果发现:配偶既是最高满意度的来源,又是最大矛

6、盾的来源;上司引起否定的情绪较大,而得到的收益较少;邻居在三个因素方面的满意度较低。,3.原则 在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邻居关系以及其他的人际关系中,人们的行为受法律等正式原则的制约,还有非正式原则的制约,比如社会传统。4.技巧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有三种成分:一是认知成分,指与认知过程相联系的一切活动,如知觉、表象等; 二是情感成分,包括与人际关系相联系的主体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状态和体验等; 三是动作成分,至于人际关系相联系的主体的活动,包括行为举止、语言、表情等。,(四)人际关系的类型1.主从型2.合作型3.竞争型4.主从竞争型5主从合作型6竞争合作型7主从合作竞争型8无规则型,

7、二、 人际关系的特点(一)情感性1.积极的情感2.消极的情感(二)个人性(三)心理的可融性网友(四)直接性、可感性 没有直接的交往和接触是不会产生人际关系的。,三、人际关系的意义(一)增强幸福感 心理学家克林格做了调查,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生活的幸福具有相当的意义;(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这个人往往有明显的性格缺陷。(三)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笑一笑,十年寿”,什么使你的生活富有意义?,(四)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生产工作效率(五)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六)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四、人际关系的原则 (一)交互原则 己

8、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功利原则 得人一寸,敬人十尺,(三)自我保护价值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心理学家哈斯道夫曾以篮球球迷被试,给他们播放一场球迷分别支持两支球队重要比赛的实况录像,让被试判断己方队员与对方队员的犯规次数。结果,对裁判实判这场比赛的双方队员的客观犯规次数相比较,双方球迷判定的己方队员与对方队员的犯规动作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即对己方队员犯规次数的判定比实判要少。,五、学校中基本的人际关系 (一)学校中师生间的关系1 .师生关系的特点 童年期:老师是权威

9、少年期:开始挑战教师的权威,不听话了 青春期;对教师要求比较高2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师生的情感交往(2)师生的人格特征(3)教师具备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二)学校中学生间的关系1. 学生关系的类型(1)友好型(2)冲突型( 3)疏离型2. 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第二节 人际吸引,一、人际吸引的理论(一)相等理论 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天配佳偶(二)得失理论 人们更喜欢那些原来对自己持否定态度后来转为肯定态度的人 对于经常与自己过不去的人,会越来越不喜欢,二、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一)接近性费斯汀格(1950)等人研究发现,居住在同一层楼上的人认为他们和隔壁邻居要比隔一个门的邻居更亲密

10、一些。 社会心理学家的心理实验。以尝试饮料为借口,要求互不认识的女孩子走动于不同的试验房间,在不同房间的实验者可以同时与五位她们素不相识的女孩子有不同次数的相互见面机会。条件要求:不许交谈,并要评定对不同对象的喜欢程度。结果:相互见面次数的多寡与相互吸引的程度高度相关,见面次数越多,相互喜欢的程度越高。,(二)相似性,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Newcomb,1961)曾在密执安大学作过一实验,实验对象是十七名大学生。 实验者为他们免费提供住宿四个月,交换条件是要求他们定期接受谈话和测验。 在被试进入宿舍前先测定她们关于政治、经济、审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

11、的人格特征。然后将那些态度、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相似和不相似的学生混合安排在几个房间里一起生活四个月,四个月后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让他们相互评定室内人,喜欢谁不喜欢谁。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处的初期,空间距离的邻近性决定人际之间的吸引,到了后期相互吸引发生了变化,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相似的人,相互间的吸引力越强。心理学家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只要对方和自己的态度相似,哪怕在其它方面有缺陷,同样也会对自己产生很大吸引力。,(三)互补性 社会心理学家西保与凯利曾观察大学生在迎新晚会中,男女同学如何结交朋友的情形,其大致过程如下: 彼此陌生的新生初次见面时,先经过一段试探期,男生向全体女生

12、横扫一眼,做一整体打量后,便走近特定的女生身边,然后找一些话题与她交谈,交谈中彼此发现对方具有魅力,便继续交谈下去,若有一方感到失望,交谈便告中断,再转向另外的对象。 研究表明,两人相处,对对方都有助益。,(四)仪表,仪表因素主要是容貌,容貌越美,越惹人喜欢; 面部造型越符合美学规律,就越富有吸引力。 西格尔等人通过精巧的实验揭示,漂亮的女性比不好看的女性更能影响男性的交往行为。 实验以公认漂亮的和不好看的女性位助手,让她们扮作临床学研究生,给男性被试的个性特点做临床心理学评价,最后给与被试的评价有肯定和否定之分。 实验结果表明,在女性不漂亮的条件下,男性被试不太看重评价的结果,事后对实验助手

13、的喜欢水平是中等。但在女性漂亮的条件下,被试非常看重评价的结果。,西格尔1975年,研究者给被试详细的案件材料,让他们设想自己是法官,对罪犯进行判罪。 罪犯是女性,有三种情况:一是魅力组,以案例附有漂亮的罪犯照片来操作;二是无魅力组,以案例附有缺乏魅力的罪犯的照片操作;三是对照组,对照组接到同样的案例材料,但没有罪犯的照片。 案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诈骗,一种是夜盗。 结果表明,对于被认为同美貌有关的诈骗犯罪,被试倾向于认为有魅力的女性罪犯利用美貌进行诈骗犯罪,因而明显给予重判。,(五)能力与才能,一个人能力的大小与使他人喜欢自己程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阿伦森的实验说明能力与吸引之间的关系。 实

14、验中让每一组被试听一个录音,录音都是由一个人所录得,分四种,显示出四种不同能力条件的人:其中两人显得十分聪明,而且学习成绩、体育等课外活动也都很好,另外两个人显示的是中等智力水平,学习成绩一般。 其中两个人(一个很聪明和一个中等智力水平)由于不小心个打翻了一杯咖啡,并溅落一身,其他两人均无任何错误。结果发现:最受人喜欢的并不是那个聪明而又没有犯任何错误的人,而是那个打翻咖啡又聪明的人;最不受欢迎的人是那个打翻咖啡,天资中等的人。”犯错误效应” 还有研究表明,男性更喜欢犯了错误的才能出众的男人,女性往往喜欢没有犯过错误的才能出众的人,而不考虑别的因素。,(六)熟悉,日久生情,三、大学生建立良好人

15、际关系的 障碍及不良人际关系的类型,(一)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障碍 语言障碍心理障碍,(二)不良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封闭型 对立型 嫉妒型 功利型 义气型,四、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 技巧和方法,(一)发现认可别人的优点 (二)保持适当人际距离 (三)助人互助,互利互惠 (四)举止得体 (五)善用语言 (六)勇敢地承认错误 (七)以善良的愿望猜度同学,五、大学生中的亲密人际关系友谊与爱情,友谊,友谊是人际关系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美好的亲密情感。它产生于社会生活与交往,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体现,更是一种美好的社会性情感。友谊是建立在气质上互相倾慕、心灵上互相沟通、事业上互相合拍、

16、目标相同、志趣爱好一致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感。,(一)友谊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具有绝对性,而友谊具有选择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互惠互利,而友谊的基础是理解和信任人际关系交往内容是肤浅的,而友谊的内容是有深度的人际关系是以理性为基础的,而友谊是以情感为纽带的,(二)友谊不同于爱情第一,支柱不同。友谊的支柱是理解,爱情的支柱是感情; 第二,地位不同。友谊的地位是平等,爱情的地位是一体化; 第三,体系不同。友谊是开放的,爱情是关闭的; 第四,基础不同。友谊的基础是信赖,爱情则纠缠着不安; 第五,心境不同。友谊充满充足感,爱情则充满欠缺感。,(三)异性交友的原则第一,端正交往动机,以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指导,发展健康、文明的朋友关系;第二,保持人际距离,异性交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把握分寸;第三,异性之间交朋友最好不要过多的单独活动,即使需要单独相处,也应选择环境和场所;第四,建立广泛的友谊圈,多参加男女同学共同参与的活动,与多个异性交往,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第五,异性之间要理智地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