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白草对糖尿病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57920828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白草对糖尿病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翻白草对糖尿病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翻白草对糖尿病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翻白草对糖尿病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翻白草对糖尿病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白草对糖尿病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白草对糖尿病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翻白草对糖尿病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进翻白草对糖尿病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进 展展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多发性常见病,多伴有并发症,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它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同样被视为世界性三大疾病。 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ge)又名鸡腿儿、天藕儿、湖鸡腿、鸡脚草等,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带根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东北、华北等地区有以其同属植物委陵菜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慢性、多发性常见病,多伴有并发症,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它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同样被视为世界性三大疾病。翻白草(Potenti

2、lla discolor Bge)又名鸡腿儿、天藕儿、湖鸡腿、鸡脚草等,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带根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东北、华北等地区有以其同属植物委陵菜的全草做翻白草使用的。根含鞣质及黄酮类,味甘、苦,性平,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治痢疾、疟疾、咳血、吐血等症 1 。邵长平 2 等观察翻白草合剂治疗气阴两虚证 2 型糖尿病的疗效,翻白草合剂由翻白草、黄芪、山药、地骨皮、何首乌等药物组成。采用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口服翻白草合剂和迪沙片,对照组口服迪沙片。治疗组 80 例,男 51 例,女 29 例;年龄最小 39 岁,最大 68 岁,平均 55.4 岁;糖尿病病史 15 年 34 例,610

3、年 33 例,10 年以上 13 例,平均病程为 6.4 年。对照组 36 例,男 19 例,女 17 例;年龄最小 38 岁,最大 67 岁,平均 54.3 岁;糖尿病病史 15 年 15 例,610 年 17 例,10 年以上的 4 例,平均 6.3 年。两组病例均无严重肝、肾、心、脑疾患和糖尿病并发症,且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 2h 血糖、尿糖定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等。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翻白草合剂治疗 2

4、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马瑛、温少珍 3 用翻白草对有一定胰岛素分泌功能的 5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对比其血糖变化。治疗组 50 例,其中男 26 例,女24 例,年龄 4568(58.07.1)岁,病程 1.514(7.63.6)年,体重指数(BMI)25 者 19 例,其中合并轻度高血压病 12 例,高脂血症 20 例。FBG(11.821.35)mmol/L。对照组 40 例,男 18 例,女 22 例,平均年龄 4669(58.57.1)岁,病程 215(7.74.1)年,BMI25者 12 例,其中合并轻度高血压 9 例,高脂血症 5 例。FB

5、G(11.581.30)mmol/L。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年龄构成、BMI、FBG 等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适量运动,严格控制饮食,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翻白草 30g/d,代茶饮。30天为 1 疗程,2 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翻白草治疗组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王振卿 4 用含翻白草的糖尿宁治疗 105 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 55 例,女 50 例;年龄 3063 岁;病程 624 年;血糖 1226mmol/L,血胰岛素水平(7.54)mU/L;并发糖尿病肾病 36 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6、变 11 例,糖尿病足 4 例,糖尿病末稍神经病变 19 例,脑梗塞 3 例,冠心病6 例,高血脂 10 例,高胆固醇 11 例。每 20 天测定空腹血糖,采用真糖法;胆固醇、甘油三酯,采用酶学法;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采用酶学法;每 10 天 1 次晨测尿糖定性,采用常规法。结果治愈者 71 例,占 67.6%;显效者 30 例,占28.6%;有效者 2 例,占 1.9%;无效者 2 例,占 1.9%。有效率 98.1%。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全血比粘、全血还原比粘度与治疗前比较 P0.01,血浆比粘、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 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姜长玲 5 等对 37 例 2 型

7、 DM 脂代谢异常者用翻白草治疗,其中男 20 例,女 17 例,平均年龄(60.0511.58)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3.72.5。治疗前至少停用其他降脂药物 1 个月,其中 32 例应用双胍类、磺脲类及阿卡波糖药物治疗,5 例应用胰岛素治疗。所有对象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6.5mmol/L,餐后 2h 血糖10.1mmol/L。用翻白草 30g/d,水煎,晨起及饭后口服。服药前和服药后 4、8 周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测。血脂测定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 A(ApoA)、载脂蛋白 B

8、(ApoB),血液流变学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治疗观察期间监测肝肾功能。统计学分析均用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查。结果甘油三酯、胆固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载脂蛋白 B(ApoB)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甘油三酯、载脂蛋白 B、全血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固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 6 首次从翻白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 6 个化合物,分别为黄酮苷和三萜类化合物。陈可冀等认为 7 ,黄酮类物质可影响胰岛 B 细胞功能,三萜类物质可影

9、响糖代谢。近年来,许多中外学者从植物中提取、分离多种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其中对黄酮类颇为重视并从多个角度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及非酶糖化损害;影响 细胞功能;促进周围细胞、组织及靶器官对糖的利用;抗炎、增强免疫功能;抑制醛糖还原酶;改善微循环等。诸如槲皮素 810 、水飞蓟素 11 、橙皮苷 12 在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及纠正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方面已有报道。槲皮素能显著地降低 STZ 糖尿病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而对正常大鼠血糖无影响。对肾脏组织上过氧化脂质(LPO)及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GEs)、pento

10、sidine 及脂质过氧化物加合荧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肾小球基底膜和基质增生均有改善。 李家富等 10 报道槲皮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降低胆固醇等生物活性有关。在探讨 QU 治疗糖尿病肾病机制方面发现,水飞蓟素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和肾脏组织非酶糖化及氧化从而控制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肾病。橙皮苷在抑制蛋白酶糖基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与氨基胍相似的作用。,对黄酮类化合物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药理作用研究数为动物实验阶段,临床实验报道仅仅是少部分。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天然药物及中药研究十分重视。黄酮类化合物药源开发、提取新的

11、有效成分及药理药效,使之临床应用范围得到扩展,其作用机制及药理研究等方面仍是今后研究重点。翻白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毒副作用小,不仅降低了血糖,清热解毒作用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治 DM 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其价格低廉,很有开发价值。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做 深入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其应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和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705.2 邵长平,尹旭斌,武德会,等.翻白草合剂治疗 2 型糖尿病临床研究.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0):588-589.3 马瑛,温少珍.翻

12、白草治疗型糖尿病 50 例疗效观察.中草药,2002,3(7):644.4 王振卿.活血益气法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河南中医,2001,21(5):33-34.5 姜长玲,胡晓晨,赵晓刚.翻白草对型糖尿病脂代谢和血液流变的影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8):41.6 钟海军.翻白草的化学成分.中草药,2000,31(70):488.7 陈可冀,钱自奋,袁钟,等.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88,56.8 曾云先,刘尚勤.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观察.华夏医学,1999,12(1):34.9 徐向进,张家庆,黄庆玲.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非酶糖化及氧化的抑制作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4):34-35.10 李家富,李红辉,何涛.槲皮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泸州医学院学报,1999,22(2):102-104.11 徐向进,张家庆,黄庆玲.水飞蓟素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非酶糖化及氧化的抑制作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18(1):59-62.12 王新嘉,何国芬,张辉.橙皮苷对 STZ 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和形态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1):34-36.作者单位:300193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布日期:2005-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