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论文参考资料:农村金融的特殊性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57916257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科论文参考资料:农村金融的特殊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科论文参考资料:农村金融的特殊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科论文参考资料:农村金融的特殊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科论文参考资料:农村金融的特殊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科论文参考资料:农村金融的特殊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科论文参考资料:农村金融的特殊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科社科论论文参考文参考资资料:料: 农村金融的特殊性 标签: 农村金融 、 风险溢价 、 市场分割 、 政策优惠 、 财政补贴 农村金融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历史亲切感,我人生的第一 份工作就与农村金融有关。然而,或许是出于多年来对农村金 融老生常谈的麻木以及对缺乏新意的农村金融研究的失望,我 好像已忘却了这个曾在我生活中伴我左右的“老朋友”,直到 最近读了左晓蕾女士的农行姓农,村镇银行岂能沿袭大银行 扩张思路的文章,才又重新唤醒了那份沉睡的情结。 左女士文章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农村金融的性质,而这恰是 农村金融中最让人纠结,同时也是最难解决的核心问题,到底 该如何处理好农业生产、农村金融机构和整个

2、金融市场的关系, 直到今天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甚至找不到具有实 际借鉴意义的成功例子。 农村金融原本的服务对象就是农业生产,但农业生产的两 个不平凡的特性使得这项本该平常的金融活动变得与众不同起 来:农业生产的大跨度周期收入与支出,以及农产品价格的剧 烈波动性。前者造成了农业生产者(无论是产业化程度较高的 农场生产者还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者)对生产性融 资的普遍依赖;而后者则造就了这些融资的巨大风险。正因如 此,一般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这里暂且仅指农业生产融资活 动)非常不感兴趣,甚至有些抵触。然而,任何一个经济体都 不可能听任对农村金融的漠视与孤立。于是,各种关于解决上 述

3、矛盾的研究就此广泛展开。 大体说来,有关农村金融的研究始终纠缠于如何处理金融 市场的一般规律与农村金融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之上。专家学者 的研究虽偶有新意,但缺乏从根本机制上治愈此病的灵丹妙药。 比如最早也是最广泛的手段之一的政策银行,它虽然可以克服 金融市场一般规律对市场参与者的基本约束和对农村金融不利 的市场激励,但在监管体系和监管力度都存在缺陷的情况下, 政策银行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尤其腐败)。早期农业银行以 及后来的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在这方面出过问题(有 些甚至很严重),而解决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强监管,这 个看似简单的手段实际操作起来比想象的难得多;二是运用市 场手段,用市场机

4、制抑制对政策金融(实际上是国有资产)的 亵渎,但这似乎又回到了矛盾的起点。 运用市场手段运作农村金融的最根本问题,是资金对优质 资产的追逐,这里的优质指的是同等收益水平下的风险水平, 正是由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因素使得农业项目(无论产业化程 度高低)都不可能成为市场资金的最优选择。相对而言,城镇 经济更容易吸引市场资金,甚至是市场外资金,这也正是原来 一些政策金融资金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这种情况下,要求已 市场化了的农村金融机构一味地支持农业融资实在是一厢情愿, 甚至有违市场规律,一些原本属于政策性的银行如今也涉足政 策以外业务(其实是典型市场业务)的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说 明了这一事实。 在一些

5、人看来,农村金融机构的理想状态是:一方面按照 想象中的黄金分割比例将一部分资金参与到市场金融活动中, 让市场机制发挥对参与者的激励与约束作用;而另一方面,也 须将另一部分资金忠实地服务于纯粹市场金融机构不愿涉足的 农业金融领域,以保证经济体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依赖。遗憾 的是,这样理想化的(甚至可以说是天真的)构想在现实世界 中很难实现,因为它在根本上要求市场必须是割裂的。 只有在分割的市场上,我们才有可能看到同质化的资金对 不同的风险存有相同的追逐需求,否则,资金会用尽一切办法 突破市场的界限,去追逐优质资产。这不是道德问题,是规律 问题。于是很多人就千方百计地寻找“合理地”分割市场的办 法,

6、但直到现在也没见谁找到过。 有一种思路比较接近于这个目标,这就是政策优惠。管理 层可通过政策补贴的办法来分割市场,也就是补贴农村金融机 构因从事农村金融活动而失去的那部分风险溢价,使得分割市 场上的金融活动的规律趋近一致。这样一来前述问题似乎就解 决了,但新的问题应运而生:政策补贴往往是静态承诺,而农 村金融的不确定性却是动态过程。以静态补贴来抵冲动态的问 题,就好比拿确定性来解决不确定性一样不合逻辑。可如果政 策补贴动态化,技术上虽可行,由此衍生的道德风险却无法同 时遏制,即获得补贴的机构将农村金融业务以外的市场业务的 损失偷偷转移到补贴之内,这同样会阻碍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 另一种解决的思路是间接补贴,即对那些愿意进入农村金 融领域的机构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用“权利”换“分割”,即 支持农村金融的机构可获得农村金融以外金融市场的“门票”。 如果这样,就没有必要再纠缠于农村金融还要不要姓“农”的 问题,而应更加关注市场门槛的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 本。 实际上,在农村金融纯正性这个问题上,世上没有统一标 准,也没有过什么值得仰视的榜样。发达国家在农村金融这个 问题上最成功的做法,不是我们想象的市场化手段,而是赤裸 裸的财政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