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57916039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调查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实践调查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实践调查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实践调查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调查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调查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实践调查论文社会实践调查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式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式论文转眼间,我来到了大学,时间过的真快!来到了大学,再也不是像以前高中时期那样单纯的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大学就应该准备着学习技术、学习实践能力、学习就业技能,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之一,大学生就业形式的讨论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近日来,政府连连颁布各项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一时之间“就业”成了继“非典”之后,人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人们看

2、着电视、报纸,听着广播,瞅着身边忙忙碌碌、四处奔波、满脸疲惫与失望的毕业生们,不禁失语,纳闷着昔日的“天之骄子”究竟是怎么了。 在日前新闻周刊上刊登的中国社会调查所对 2000 位公众的问卷调查中,有72%的人认为是扩招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难题,是所调查各种原因中被选择最多的。难道真是扩招惹的祸?当前大学生的人数真的是太多了吗?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就真的发展到了如此普及的程度吗?有理性的人们在心中都不免会问上这么几个问题。 扩招=过剩=失业? 一谈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危机,人们就不禁认为是扩招惹的祸;之所以会这样想。主要是由于 4 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以致人们只是通过简单的供求计算就

3、推出了这样的结论。到 2002 年底,中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已经达到 1600 万人(本科生 719 万人),比 1998 年提高了 1.7 倍之多,如果单从在校生的绝对数量来说,中国已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与中国相比,美国在 1969 年到1997 年的 27 年间,高等教育的总规模才增长了 79%,达到近 1500 万人。也就是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 4 年的时间走过了美国 27 年的历程,使适龄青年高校入学率达到了原定于 2008 年才能实现的 15%。所以境外有媒体曾批评说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大跃进。那么中国大学生的人数是不是真的多了呢?与其他国家

4、相比,有 13 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拿我们的周边国家来说,菲律宾的大学入学率是 31%,泰国是 35%,都比我国高了一倍多。而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 50%以上,像美国就在 70%以上。既然我国大学生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规模都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又为什么会出现今年这样百万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有很多人已列数过诸如非典的短期影响、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教育与就业市场不协调之类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些都只是外部的短期因素可以通过市场来自发地调节,而从长期来看由“精英情结”的择业心理和劳动力市场条块分割造成的“制度藩篱”所构成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心理制度架构才是根本的因素。 择业心理中

5、的精英情结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什么“学而优则仕”等等,这些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织出来的“精英情结”深深地束缚住了人们的观念。到了现在“上大学=成功=社会精英”这样的单向思维便成了古时读书走仕途的现代翻版。本来人人读书上大学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旦形成上大学是成为社会精英的充分条件这样的认识时,人们的就业心态就会变得狭隘,而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也就会大受限制。 而中国家庭中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耀门楣”的观念,更是加重了千辛万苦闯过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们“精英情结”的“泛化”,以致他们觉得没呆在大城市找到好工作就无颜见

6、江东父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必定会从精英阶层向大众化普及。于是当“精英情结”的“淡化”速度没有赶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速度时,社会价值取向的单一、白领文化的推崇和种种不合理的职业歧视现象便出现了。在这种情形下,上大学选专业时跟风都选热门专业,就业时“扎堆”都往大城市、白领职业里扎。最后便有了目前这种“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局面和“毕业漂族”的戏谑称谓(对未就业的毕业生的一种称号)。这种失业在经济学上称作自愿性失业(统计时不算作失业人口)和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可通过就业信息的透明化及政府宏观调控来解决。而自愿性失业就要求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塑造成熟

7、的就业心态来解决了。 市场分割中的制度藩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水平也在逐步地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已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转变为面向市场公平竞争、自主就业,改变了过去“毕业即就业”的局面,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然而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渐进性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于是每当市场进程受到其他制度性阻碍时便对其制度进行改革,这必然造成其他制度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就业制度上情况同样如此。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是一种二元结构即农村与城市的分割,它不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各地区劳动力市场间存在着制度藩篱。在我国,每个大学生在进行跨地择业时必须考虑其机会成本,因为一旦离开了就

8、可能回不来了,户口、社会保障等问题都很难办理,所以很多毕业生都不愿到农村或一些小城镇去工作而是宁愿没工作也要耗在城市里,于是许多学生就大量积压在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这种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及户口、社保等问题所造成的制度藩篱导致了劳动力市场配置效应的扭曲,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其后果是地区间就业的不平衡,形成了局部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才饱和和其他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中西部)人才饥渴的局面。如果我国劳动力市场是健全的,是个充分竞争、均匀的市场,不存在农村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制度藩篱的话,劳动力就能充分流动,在此城市找不到工作可去彼城市就业,在城市不好找工作的就可以先去

9、农村想回来时再回来,这样大学生就业应该不成问题。总结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 扩招。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中国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有 13 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 50%以上,像美国就在 70%以上。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扩招”身上,是不合理的。2.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企业用歧

10、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 ”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3.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

11、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

12、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4.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依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北京、上海、深圳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前三个就业地点。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大学生就业形式是十分严峻的,职业选择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个问题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不容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