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原经济区:郑州有能力升格为副省级城市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57904529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中原经济区:郑州有能力升格为副省级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构建中原经济区:郑州有能力升格为副省级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构建中原经济区:郑州有能力升格为副省级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建中原经济区:郑州有能力升格为副省级城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中原经济区:郑州有能力升格为副省级城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中原构建中原经济经济区:区:郑郑州有能力升格州有能力升格为为副省副省级级城市城市来源:大河网-大河报2010 城市发展(郑州)论坛开幕,专家建议打造大郑州都市区 大郑州都市区可纳入开封市区、新乡市平原新区和焦作新区新华网河南频道 9 月 18 日讯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 郑州是中原经济区的龙头和核心地区,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带动作用? 昨日开幕的 2010 城市发展(郑州)论坛上,作主报告的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魏后凯提出,郑州目前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还不足以带动整个中原经济区发展,亟须做大、做强、做精,要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构建一个大郑州都市区,应推动郑州升格为

2、副省级城市,范围包括郑州市行政区范围、开封市区、新乡市平原新区和焦作市焦作新区。 把汴新焦部分纳入大郑州 魏后凯在本次论坛上的主题报告题目是大郑州都市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大郑州都市区是中原经济区的龙头和核心,但其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还不足以带动整个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要成为未来支撑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就必须把郑州做大、做强、做高、做精、做美,同时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构建一个大郑州都市区,使之成为中原经济区的龙头和核心地区,对促进中原经济区形成和中部崛起,打造未来国家新增长极具有重要作用。 ” 他认为,大郑州都市区需要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范围应包括郑州市行政区范围、开封市

3、区、新乡市平原新区和焦作市焦作新区;他算了算,这个大郑州都市区如果不含焦作新区,总人口为 850 万人左右。大郑州都市区具有区域地位突出、交通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优良、经济基础较好、人力资源优势等六大优势。 2020 年郑州人口可达千万 “交通是否便利也制约城市的发展。 ”魏后凯认为,目前在制约郑州人口承载力的具体因素中,以公共交通、水资源、公共绿地、垃圾处理能力等几个因素的影响最大。 “按郑州综合承载力分析:郑州 2020 年的适度人口规模为 1060 万人。 ”魏后凯说,未来郑州的总体定位是:引领中部崛起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一基地、四区、一港”,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

4、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大都市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先导区,全国城乡建设的模范区,华夏文明历史传承的核心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国际陆港。 魏后凯认为,构建大郑州都市区,关键是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郑州建成全国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国际华人拜祖文化旅游名城、国际陆港全球物流中心、中部高端服务业基地城市、全国商品期货交易中心。大郑州都市区在大规模集聚产业的同时,要相应地大规模集聚人口,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 郑州有能力上升为副省级“郑州有条件、有能力提升为副省级城市,郑州经济实力超过很多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占据有利位

5、置。 ”魏后凯呼吁,国家和河南省在政策上要给予郑州积极支持,力争提升行政层级,推动郑州升格为副省级城市。 魏后凯特别提到,将发展潜力非常大的大城市增设为直辖市,将部分发展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增设为副省级城市,将成为“十二五”期间的行政体制改革重要方向;而按照副省级城市必须为市区人口百万以上特大城市或国务院批准的 18 个较大市之一或经济强省省会的条件,中部地区具备升格资格的有郑州、洛阳、长沙、太原、合肥和南昌。 魏后凯建议,河南应适时调整行政区划,拉开大都市区发展框架,将目前郑州所辖的县(市),如中牟、荥阳、新郑、新密和登封调整为市辖区;巩义为全国百强县(市)和省直管县试点单位,可暂不改区,作为单

6、列市。这样开封市和巩义市构成大郑州都市区的东西两翼,形成“一体两翼”格局;从长远看,要推进郑州市的跨河发展,可考虑将黄河以北的温县、武陟、原阳等县的部分地区纳入大郑州都市区范围。 设立郑汴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加快行政管理、户籍管理、住房建设、社会保障等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步伐。 郑州应成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毛汉英认为,郑州有必要建设成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郑州地处京广与陇海两大经济带的交会处,是中部地区人口与经济总量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城市,因此,郑州必须率先加快发展,走在中部地区的前列,这也是推进中原经济

7、区建设的需要。 郑州发展需迈过“六道坎”毛汉英认为,实际上,按照现代化指数、 国际化指数、创新型指数和生态型指数等 40 项指标进行综合测度,郑州在全国 35 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综合指数为 45.93,列第 17 位,总体上处于第三梯队的前列位置。 郑州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主要差距:第一是经济现代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第二是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数量较少,与国际化接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第三是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第四是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更薄弱。第五是生态环境压力较大,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面临较大的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建设与环保投入不足;生态文明与全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第六是社会建设发展不平衡,城乡间尚未建立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他说,2008 年郑州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实现程度为 65.7%,未来10 年作为郑州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必须缩小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