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查经法讲义(公开)07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898622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查经法讲义(公开)07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实用查经法讲义(公开)07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实用查经法讲义(公开)07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实用查经法讲义(公开)07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实用查经法讲义(公开)07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查经法讲义(公开)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查经法讲义(公开)07(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您参加 实用查经法课程 (7),班 训,“你(我)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提摩太后书2:15,“凡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他(我)里面实在是完全的。” 约翰壹书2:5,复习课堂练习,哥林多前书7:14说:“因为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就因着丈夫成了圣洁;” 问:这是什么意思?是否夫妻之中,只要有一个人信主,另一人就因而成为圣洁也可以得救?为什么? 【提示:运用上下文原则和以经解经原则】,参考答案,林前7:14节说:“因为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就因着丈夫成了圣洁;” 问:这是什么意思?是否夫妻之中,只要

2、有一个人信主,另一人就因而成为圣洁也可以得救?为什么?,解释的要点: 1、根据“以经解经”的原则,圣经对一个人如何得救,一贯的教导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得救是个人与神之间的事;所以得救的人可以正面而积极地影响他的家人与周围的人,但家人得救最终是取决于其本人是否有信心接受主耶稣的救恩,得救本身既不会纵向天然遗传给儿女,也不会横向自动传染给配偶。 2、根据上下文,本段是讨论婚姻和家庭生活上的问题,包括信徒的配偶是非信徒的婚姻问题,所以在此处的“圣洁”应该不是指灵性方面的圣洁、得救、得永生,而是指生活方面、道德方面的圣洁。,大 纲,上一课讲解了解经的两个原则一、上下文的原则; 二、以经解经的原则;

3、今天讲剩下两个原则: 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 四、文法解经的原则,原则三:要注重经文的历史、文化背景,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我们必须知道,虽然是同样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件事情,但如果文化背景不同,意思就可能大不相同。 例如在印度的一些地方,如果你说一个人是“猫头鹰”或“猫头鹰的儿子”,就等于是侮辱他;可是在美国,这却是称赞他的话。因为在印度猫头鹰是代表“愚笨”,而在美国猫头鹰却是代表“智慧”!,同样,解释圣经的时候,我们也要跨越历史、地理、文化等鸿沟。在研究圣经中的某一卷书时,适当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等因素是绝对必要的。通过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正确了解一个单字当时所含的意思。,

4、有人认为,文化并不是真理,所以它们不能被接受为上帝的启示。但是,基督教正统信仰的观点是:上帝的启示是在文化形式之内,也是通过文化形式传给人的,但又是超文化的。 因为任何由上帝而来的启示,是借着具体的文化背景,按照人特殊的文化,才能传达给人。 上帝的启示圣经虽然有特殊的犹太人文化背景,但它能够在非犹太人文化背景中,一样的成为上帝的话语。 因为圣经是上帝所赐的启示,是上帝所默示的,所以从最开始之时即拥有超文化的特征。就因为如此,它可以被翻译成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可以用知识来研读,可以被适当的解释,可以产生神学的真理。 例如,主耶稣借着给门徒洗脚犹太人的社会文化,向历世历代的人传递了“要彼此相爱、彼此

5、谦卑服侍”的真理。,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约翰福音2:13-17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耶稣就拿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约翰福音第二章 耶稣洁净圣殿,为什么圣殿里有卖牛、羊、鸽子和兑换银钱的人呢? 这些和逾越节有关系吗?为什么耶稣焦急和气愤?,请看屏幕、看圣经,先不看讲义,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我们需要了解以色列的历

6、史和文化才能清楚明白经文意思: 逾越节为记念神把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地拯救出来(参看出埃及记12章)。 后来上帝藉着摩西在申命记16:1-17中向以色列人立下规定: “你要注意亚笔月,向耶和华你的 神守逾越节,因为耶和华你的 神在亚笔月夜间,领你出埃及。你当在耶和华所选择要立为他名的居所,从牛群羊群中,将逾越节的祭牲献给耶和华你的 神。各人要按自己的力量,照耶和华你 神所赐的福分,奉献礼物。” 耶稣的时代,逾越节庆典在耶路撒冷圣殿举行,每一个犹太男人都要在这时候上耶路撒冷过节。这是一个持续一星期的节日逾越节只有一日,其余六日是无酵节。 根据圣经的要求,犹太人到耶路撒冷过节要奉献牛、羊和财物,并

7、且在利未记中有规定祭物是不能有病或残疾的。,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所以,外地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犹太人,路途遥远不方便带献祭要用的牛羊鸽子,或者带来的牛羊鸽子路途上受了伤、生了病不能用来献祭,就需要临时购买。 并且从各地来耶路撒冷守节的人不能用日常使用的货币在圣殿奉献,因为这些罗马货币上铸有恺撒皇帝或他们所拜的偶像的图像,所以人们要奉献到圣殿必须将钱兑换成供圣殿专用的银钱。 因此在祭司的策划下,圣殿的外院变成了市场塞满了贩卖牛羊鸽子的摊位和兑换银钱的人,牛羊声、讨价还价声,一片嘈杂。 耶稣不仅反对把圣殿搞成一片肮脏混乱,更是反对祭司的惟利是图和欺诈因为献祭用的牛羊鸽子必须先由祭司鉴定过为“无

8、残疾的”的才可以作献祭用,在那里卖的牛羊鸽子价钱当然很昂贵,而做买卖的要经祭司准许才可以在圣殿开业,因此祭司可以从那些贩子手中渔利。 耶稣心里焦急的是,人敬拜神只剩下外表,失去了敬虔的实质。,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历史文化背景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 “内在”的历史背景就是在解释某段经文时,可以从圣经中找到有关的历史资料,前面关于逾越节的背景资料就是属于“内在背景”。我们解经时尽量寻找圣经中记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因为这是神所默示的,准确性远远高于世上历史学家提供的记载和观点他们的观点常常被更新的发现而改变。 “外在”的历史背景,即根据圣经以外的历史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和历代以来考古学

9、的发现,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民生、风俗、地理与宗教各个层面。只要是真实的,也可以帮助我们对圣经有更准确的解释,比如研读但以理书11章的时候,我们如果了解巴比伦、波斯、希腊等的历史,对但以理的这些预言可以有更准确的解释。,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解释圣经的人有两项任务:决定经文对当时当地文化下的读者有何意义,以及决定经文对我们有何意义。有些人辩称,既然现今已没有奴隶制度,因此以弗所书第六章五节对奴仆的命令与我们毫无关系,在上一章中提及的妻子要顺服丈夫的命令,对现代人亦不合时宜了。然而,这样的见解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尽管现代已没有圣经时代的奴仆制度,但命令背后的原则于今日的雇佣关系上仍然适用。圣

10、经中有关妻子顺服丈夫的命令,因为夫妻的关系是超越文化的,所以不能废掉。另外一个问题,提摩太前书2:12关于不许女人教导男人的命令是否有当时文化限制?现在适用吗?我们解释圣经时常面对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本段经文是否受当时、当地的文化限制而不适用于我们?还是本段经文是放诸古今、放诸四海都适用的,包括21世纪的中国基督徒?假若某些经文有文化限制,我们从中能找到什么通用的原则吗?,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下列判断标准可帮助我们决定圣经中的教导或榜样是否适用于我们: 1假若某些处境、命令或原则是可以重复、有延续性,关于道德或神学主题,在圣经别处重复出现、新约未对此进行更新,就是适用于今日的。我们应问:经文

11、是否把处境、命令、原则视作生活的规范?某些命令是有原因的,例如出埃及记第20章十诫中要求的“不可拜偶像”就是永远有效的命令,从没有被废除过,理由是:唯耶和华独一真神是配得人敬拜的,而且在新约也多次提出“不可拜偶像”。箴言第三章五至六节提出的“当仰赖耶和华的命令”在圣经中以不同的方式重复出现。但是另外一类的教导,如旧约中拿细耳人留长头发,作为献自己给神的象征(土13:5;撒上1:11),而在新约中,男人留长发是羞辱(林前11:14),新约推翻了旧约摩西律法中拿细耳人的习俗。正如麦昆奇(McQuilkin)所说:“当圣经清楚地颁布了一条命令,没有任何经文废除该命令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接受这是神所启示

12、的旨意,以及塑造我们个人、群体(我们的文化)的命令。”这表示圣经有权决定哪些命令受文化限制、哪些不受文化限制。观察该命令或处境有否在别处出现,有助我们决定经文是否适用于今日。,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2假若某些处境、命令或原则是个人特定、不可重复的情况,与道德或神学主题无关,或曾被圣经进一步的启示取代了,就不适用于今日。保罗书信中对提摩太的教导、吩咐常常也是适合我们的,但在提摩太后书4:10-13吩咐提摩太,将他的外衣及皮卷带去给他,这显然只限于保罗当时的处境而已。圣经没有第二处要求人像亚伯拉罕一样献儿子以撒(创22:1-19),更没有要求基督徒父亲献儿子为祭。希伯来书第七章十二节及十章一节,

13、指出亚伦祭司的职分、献祭的条例已被废除了,所以基督徒不用再献祭了。旧约时代,乱伦是要用石头打死的(利20:11);但在新约,只是逐出教会而已(林前5:1- 5)。,紧记:神的启示是渐进的,旧约服从新约。,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3某些处境或命令与我们的文化背景有若干相似但不尽相同之处,其中的原则适用于今日,我们可以变换方式遵行。新约五次提到彼此要亲嘴问安(罗16:16 ;林前16:20 ;林后13:12 ;帖前5:26 ;彼前5:14)。亲嘴是当时社会的问安方式,但已经不适用于现今社会,所以我们不需要行这礼仪了。但是命令背后的原则却必须遵守:向别人表示友善和爱心。拉丁美洲以拥抱来表达这项原则,

14、美国人则用握手、拥抱或拍背来表示,中国人基本上只用握手来表示。另一个例子是申命记6:4-9,神要求以色列父母应该随时教导儿女遵守神的话,第九节说“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这命令的文化背景显然与现今的不尽相同,或许现代人可以将圣经金句的匾额挂在墙上。但经文的原则不变:父母应教导儿女遵守神的话。,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4.某些处境或命令与今日的文化完全不同,但是有些原则仍适用。伯大尼的马利亚将一瓶极贵的香膏浇在耶稣头上、脚上,表达他对耶稣的爱。我们现在没有可能对耶稣做同样的事,但原则却不变:我们可以奉献自己以表达我们对他的爱。,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举例:“蒙头问题” 哥林多前

15、书11:2-16是一段与文化背景有关,又经常备受争议的经文。这里的“蒙头”指戴头巾蒙头。此处的头巾很可能是一种披肩,盖着头部,一直伸延至背后。根据第一世纪的犹太教及希腊罗马文化,妇女在公众场合蒙头是顺服丈夫的象征。此段经文与现代基督徒的关系有四种解释方法:第一,今日的姐妹亦应在教会内戴披肩,作为顺服丈夫的象征。这解释是认为该教导是超越文化处境的通用原则,适用于现代。第二,此段经文对今日的姐妹毫无实在意义。这是认为当时的文化处境原则不适用于现代,因此,今日的姐妹可以不理会这些经文。第三,现代姐妹在教会中应该戴帽,作为顺服丈夫的象征。这种解法是根据上述的第三项判断标准,认为哥林多的文化与现代文化有

16、些相似,因此原则仍然适用。但现代姐妹在祷告时一般不会戴披肩,于是应该穿戴具有类似意思的物件,例如帽子。第四,现代姐妹在教会中不需要戴帽,但应该顺服丈夫。这与第四项判断标准相符,即文化背景虽然完全不同,原则却不变。在哥林多文化中,一个妇人的披肩象征他丈夫的权柄,蒙头表示顺服在权柄之下。在哥林多城,偶像庙宇中的女祭司(庙妓)是不戴披肩的。此外,犹太妇女在结婚后才戴披肩,因为结婚之前他们不须服在丈夫的权柄之下。顺服的原则显然是永远有效、适用于所有文化的,原因是女人乃为男人造的(林前11:9)。 基于哥林多前书那个时代的披肩是有其独特的意义,我赞成第四种解释法。,经文解释练习,上帝啊,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大卫王,如何解释以下经文?请在下页做练习。“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干净;求你洗涤我,我就比雪更白。 ”(诗篇51:7),经文解释练习,1、作者大卫向上帝祈求得“洁净”,是否因为他身上沾了一些很难洗去脏物?他为什么祈求上帝“洁净”他?(写出你解释的依据,下同)2、“牛膝草”是什么东西?看起来好像具有特殊的去污功能,它到底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大卫祈求上帝用“牛膝草”洁净他?他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意思?4、“牛膝草”真的能除去人的罪吗?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