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捷克人骨教堂 建筑艺术纵览论文

ZJ****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0KB
约5页
文档ID:57898571
捷克人骨教堂 建筑艺术纵览论文_第1页
1/5

课程:建筑艺术纵览(选修)指导老师:陈洲主题:捷克人骨教堂(Ossuary)班别:学号:姓名:捷克人骨教堂捷克人骨教堂捷克人骨教堂(Kostelík Vech savtych a kostnicí ),位于布拉格以东约 70 公里的小镇 Kutna Hora,建于 14 世纪,其外表是看似十分普通的哥特式建筑造型,但内部的装饰却都是用人骨做成 的,因此这里与其说是教堂,倒不如说是“人骨博物馆” 一、资源类型 1.文物古迹 教堂建于 14 世纪,从外观看来,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2.宗教文化 人骨教堂是众多的基督教堂之一,却又与其他教堂不同 3.文化艺术 教堂内的装饰皆由人骨组成 4.墓地陵园 二、教堂简介 1.地址 捷克人骨教堂位于布拉格以东 70 公里的小镇库特那· 霍拉 (Kutná Hora) 2.时间 建于 14 世纪,外表是看似普通的哥特式建筑,但内部的装饰都是用人骨做成的,被喻为“人骨博 物馆” 3.成因 14 世纪欧洲大陆上的黑死病和 15 世纪的战争造成人口的大 量死亡,尸骨无处埋葬 4.发展 16 世纪时,教士开始把骸骨搬进教堂,堆成金字塔状后因骸骨太多,索性用骨头充当装饰素材, 人骨教堂由此诞生。

18 世纪和 19 世纪,人骨教堂又经过两次改建和扩建现在,人骨教堂已是捷克非常有名的旅游圣地,每年,成 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参观游览 教堂不大,两三分钟就能走完,但 那别出心裁的人骨艺术, 却不由得让人驻足细赏 这座教堂平时警戒森严并不对外开放,只在周 日和每年 11 月 20 日(相当中国的鬼节)前后各一周 的时间才对外开放,让一般民众入内祈福关於这座人骨教堂(Ossuary)的历史由来资料整理如下: 1280 年: Sedlic 附近发现银矿,建立修道院.一座教堂位於当地的公墓,今日人骨教堂的前身 1278 年: Sedlec 修道院院长受命 Otaker II 世指派前往圣地进行外交任务,离开耶路撒冷,带回一把圣 地土壤,撒在修道院的墓园中.此举使得该公墓闻名於波西米亚与整个中欧,有钱人权贵都希望葬於此 地 1318 年: 黑死病大流行,大约有 3 万人埋於此地 1511 年: 半盲的修道士把 14 世纪黑死病与 15 世纪的胡斯战爭遭到遗弃的骨骸推放於修道院中 1710 年: 义大利裔建筑师 Jan Blazel Santini 重建存放骨骸的地方改建成捷克巴洛克式建筑,整修工作 如西边两塔间的楼牌,教堂内部的人骨头尖塔、皇冠及烛臺等各种装潢。

1784 年: 约瑟夫 II 世废除女子修道院,修道院的产权被 Schwarzenberg 贵族所收购 1870 年: 由捷克木雕家 Frantisek Rint 清洗消毒这些骨头设计成 Schwarzenberg 家族的盾形徽章徽 章右下方有禿鼻乌鸦在啄土耳其士兵的眼睛,代表 Schwarzenberg 家族在 1591 年 Raad 战爭对土耳其 人的胜利 20 世纪: 4 万人的骨骸墓园开放~ 吸引遊客参观教堂建于 1142 年,1278 年时修道院长亨利曾被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奥克塔文二世委派前往圣地 耶路撒冷朝拜,归来时,带回了圣土(耶稣被钉死的地方的泥土) 并将其撒在教堂周围的墓园里 人们认为死后埋骨于圣土就可升入天堂,因此,波西米亚地区乃至欧洲各地的人都将此视为 “最佳安息的福地” 14 世纪的黑死病和 15 世纪的胡斯战争使欧洲人口大量死亡,其中很多人都 被埋在了教堂的墓地,仅 1369 年,就又三万人被埋葬在这里,令这块 3500 平方米的空地上,竟出 现了 3 万多个坟墓15 世纪间,受限于墓园容纳,修道院计划另外兴建一座礼拜堂来容纳百多年 来荒废的遗骨,这项令人毛骨悚然的任务一开始是交由一位半盲的僧侣来执行,1870 年间,一位 受雇于 Schwarzenberg 家族的木刻师傅,Rint 开始将人骨排列成各种图案,其中包括 Schwarzenberg 的家徽与 Rint 自己的签名,于是,有了这座名叫 Kostelik Vech savtych a kostnici 的人骨教堂,造就 了人骨教堂的诞生。

原本是歌德式建筑的教堂在 15 世纪的战爭中被焚燬,公元 1703~1710 年意大利裔的年轻建筑 师开始了艰难的重建工作,将教堂改为巴洛克风格并将教堂内堆积如山的人骨作为教堂内部各种装 饰的素 材,人骨教堂在这一时期初具规模 如今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名捷克木匠在 1870 年 以后的作品 教堂里的天花板、墙壁上尽是人骨串成的装饰品据统计,这些饰品大约用掉一万具尸骨神 学家表示,天主教视死亡为神圣的事,死后将尸身献给上帝,象征无上的赞美,所以“人骨装饰品” 不值得大惊小怪人骨教堂很小,两三分钟已可走完但那别出心裁的人骨艺术,却不由得让人驻 足细赏 Kutna Hora 这个因为银矿而声名大噪的小镇,在市郊公墓旁有座教堂,就是这座人骨教堂外 表十分普通的哥特式建筑,感觉是明朗和温暖的;周围怀绕着一些墓群,鲜花正在盛开 ,你不会 想到,接下来要进入的,诡异中带着摄人心髓的华丽,在微弱的光亮中,接受世界各地游客的观瞻人骨教堂的佔地很小,但是足够你慢慢观赏半个小时左右;因为每一件装饰,都是相 当费工夫也费巧思的艺术教堂是由几万副经过筛选和消毒的骨头构成圣杯、门楣、吊饰甚至十字架人骨被分类组成摆 设出了各种装饰图案,教堂内布置的有点像参观被保护遗迹的感觉, 一条长长的通道供游客进出, 狭小的空间充满了各部位的人骨,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死亡的气息。

教堂入口处有用 120 多块人骨做成的蜡台,天花板上铺的是四肢骨,墙壁上的花纹也用人骨装 饰,神坛由不同大小的人骨堆砌而成,图案则由肋骨镶嵌入口处上方的人骨拼图,中间的 IHS代表 Jesus Homlnum salvator(基督人类的救世主)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教堂正中央那盏由人体各部分的骨骼造成的“人骨吊灯”——以腿骨组 成主架,下颚骨串成挂帘,主架又分成 8 个腿骨灯架,撑着一块块排成圆形的盆骨,上面又各自端 着一颗充当烛台的头颅,外形独特,又仿佛附着死者的灵魂,邪恶诡异中带着点慑人心髓的华丽 走下阶梯,迎面而来的是一盏超级豪华的人骨吊灯,以及由四座小小的骷髅尖塔组成的巴洛克 式祭坛站在大灯下往上一看,乖乖的不得了,屋顶竟也有一串串的头骨装饰,一个个的脸骨都是 往下,看遍了两个世纪来的游客,也看遍了世间的变化无常 教堂内部西厅有个可怕的“人骨祈祷堂“,里面光线昏暗,墙壁完全是用人骨堆砌而成,一眼 望去,只见无数的腿骨、手臂、肋骨,尤其是头骨上两只黑洞,直盯得你毛骨悚然,后背发凉奇 怪的是,在此留影洗出的照片上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红红的,无论相机是否有防“红眼“功能,都是如 此。

有人说可能是“鬼火“在作祟,不得而知询问当初王室何苦要在这里堆许多人骨?搞得整天提 心吊胆的答曰,一则是面对人骨为死难者祈祷,更显虔诚;二则希望后代王孙明白,战火无情, 不可亡妄动干戈 用人骨堆成的金字塔也相当震撼其感觉,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没有恐惧,没有害怕,没有 任何不适,只感到了一种神圣的肃穆之美生命来自于神,死后将一切归还于神后又重回神的怀抱, 这也是生命的奇妙之处吧 人骨徽章——徽章由人头骨,大腿骨,胯骨等组成人骨徽章上方为人骨做的皇冠图案这是 schwrzenberg 家族的盾形徽章,上面的图案代表着这个家族在 1591 年 Raad 战争中对土耳其人的胜 利一只乌鸦叼 向一个土耳其人据说中世纪的土耳其人是留着冲天小辫的,所 以头骨上有小辫 乌鸦做的很精致,翅膀是用手骨做的殿堂的四周有四座都是骷髅及大骨堆砌而成,类似灶的建筑,每一座大概都有上千上万人吧! 代表着众多的人们没有一个人有资格面对上帝的冠冕宝座,一直到死也没有区别洞内点上昏黄的 烛光,洒在雪白的人骨上,仿佛有一股阴森凄惨的冷风吹过…… 在这里四处可见烛台、祭坛、 圣杯、门楣、拱门、吊饰、十字架、王冠、垂带等装饰,均由各部位的骨头拼凑而成。

但令人惊奇 的是这些骨骸均是成年男人的,而且上面有钉眼和被刀剑刺过的痕迹 这些装饰真的都很精美,充足的光线和大量观光客沖淡了原本大量人骨带来的诡异气氛,中文 简介上解释了创作者那种「在上帝之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死亡后不就是一具白骨」的观点, , 用欣赏的角度来看这些人骨,这些艺术杰作,不但不可怕,还会开始佩服创作者的灵感巧思,能克 服一般人的莫名恐惧,以创意将骨头组合成独特的艺术品 教堂左侧的楼梯可以爬上二楼,由上俯瞰这个由骨头装饰而成的空间拋开对死者遗体的陈腐 观念,带著敬佩平静的心情步出教堂,教堂外的墓地,装饰的犹如一座小花园;亲友根据死者遗愿 布置的墓园,有花圃、有盆栽,有些还有雕像、照片来装饰,恐怖片中阴森的气息、墓地中会伸出 五爪白骨的惊悚画面,完全无法和这个沈静的空间联想在一起 教堂的正门,有著可爱的「招牌」 地上以碎磁砖拼成的人骨骷髏,反而像是海盗的旗帜,围 牆上也有水泥「控」起来的骷髏雕像,在参观完教堂内部后,门口的这些装饰反而显得幽默逗趣 看着那么多由人骨拼成的雕塑和图案,觉得有一种奇异的美,一种的摄人心魄的华丽隔几个 世纪来看,那些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因为战争和鼠疫去世的人们,肉体的消亡都不过是宇宙间一种 物质的解体,而被拼成各种雕塑和图案的骨头,不过是一种类似于石头和金属的物质,早就融入了建筑之中。

它们早就超越了生死,甚至超越了人们对生死的想象Kutna Hora库特纳霍拉(捷克语: Kutná Hora)城市面积 33.05 库特纳霍拉 平方公里,人口 2.16 万这座城 市在十二世纪由日尔曼人 作为定居点而创建 世纪末时已发展为波希米亚地区最具 13 活力和最 富裕的城市之一库特纳霍拉是一座中波希米亚(捷克共和国)周边的小 城市,在布拉格以东 70 公里,距易北河 10 公里,位于 Vichlice 河畔的高地上 该城的捷克语名字 Kutná Hora 是 因为 该高地东面平缓增高而西面陡然下降的特殊地形而起1142 年西多会教士在现今该城区域内的一处建立了一座修道院随着银矿的发现,大约在 1260 年成为日尔曼矿 工的定居点之后规模迅速扩大,逐渐形成城市作为纪念, 两处银加工 作坊保存至今波希米亚国王瓦茨拉夫二世在 1300 年赋予该城铸币权,直到 1547 年,著名的德 意志钱币 (der Prager Groschen)一直在此铸造在此期间,库特纳霍拉发展成为仅次于布拉格的 第二大波希米亚城市由于 该城在当时成为重要的军事贸易中心,德意志国王阿尔布雷 希特一世 于 1304 年攻占了该城。

并加速了城墙修建,城墙 的一部分到今天仍然保存完好从保存至今的 部分恢宏宗教 建筑可以想见该城当时的繁盛程度城市于 1424 年在胡斯战争期间遭到严重毁坏, 随之而来的是财富的转移和人口的 外迁 1470 年开始城市迎来了新的繁荣 从 弗拉迪斯拉夫· 亚 盖隆斯基在此地加冕为波希米亚国王 1485 年波希米亚的胡 斯派教徒和天主教徒在该城达成 了和平协议今天城市中最 老的民居建筑即起源于这一时期从 1627 年起,随着耶稣 会士在该 城的定居,大部分胡斯教徒居民被天主教徒化 在 16 世纪随着银矿资源的逐渐枯竭,该城失去 了其重要性 在七年战争之后, 1727 年, 于 该城的铸币权被收回 1770 从 年至 1823 年间 的新建奠定了今日城市的基本面貌19 世纪 兴起的捷克民族主义运动第一次将该城列入纪念文物 的保 护范围1995 年,库特纳霍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 文化遗产名录 Kutna Hora 的几座著名建筑: 圣母升天教堂 (Maria-Himmelfahrt-Kirche) 俗称 , “人骨教堂” , 在 1280 年到 1320 年 间建成哥特式样,Ciste。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