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立刚:万物枯荣-一个普通股民15年炒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882087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3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立刚:万物枯荣-一个普通股民15年炒股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雷立刚:万物枯荣-一个普通股民15年炒股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雷立刚:万物枯荣-一个普通股民15年炒股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雷立刚:万物枯荣-一个普通股民15年炒股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雷立刚:万物枯荣-一个普通股民15年炒股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立刚:万物枯荣-一个普通股民15年炒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立刚:万物枯荣-一个普通股民15年炒股(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立刚:万物枯荣雷立刚:万物枯荣一个普通股民一个普通股民 15 年炒股经历及其对股市的浅见年炒股经历及其对股市的浅见 现在,我给你们讲述一个普通股民跌宕起伏的人生。我习惯于以第一人称写作,所以 你们会以为我写的是我,但其实,那是另外一个人,或者,我以写另外一个人的心境,来 写我自己。怎么理解都可以,但这并不重要。 1,1996 年 1996 年 7 月,我大学毕业,考公务员进入四川省委某部,其实家里没有任何关系,但周 围的人却推论为有,世界就是如此荒诞如此的想当然,但多数时候你没有办法辩解。 甚至,我当过学生会主席这个其实很偶然的事实,使我无法向朋友们辩解自己其实根 本就不是个有政治欲望的人,

2、中国的知识分子内心深处普遍有着浓郁的权欲,我相信我在 其中算权欲相对很少的。我天性喜欢过那种不被别人管但也不必去管别人的生活,喜欢当 闲云野鹤,甚至喜欢当一个漂泊者,也许正是这个天性,使我与股票一旦相遇,就产生了 相对于他人严重得多的后果。 1996 年底,大牛市向纵深继续发展,成都是一个地处内地但在各方面都紧跟时尚的奇 怪的城市,炒股之风自然也不甘落后,相当比例的普通市民都炒股,甚至在我们这个严谨 的机关单位,竟有大约 70%左右的干部都悄悄炒股,而且流传着一些很真实的致富故事。 其中一个令当时的我瞠目结舌的炒股至富故事,就是经常与我接触的我们处离休干部 老田的。 2,时间 我们的生命并不是

3、由血和肉构成,而是由时间构成。同理,股票其实也并非由那些经 典教科书所讲述的要素构成,而也是由时间构成。你在正确的时间进入,比你进入哪只股 票,其实更为重要。而从更宏观的角度讲,一切股票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几百年前它们不 存在,几百年后它们可能消失,它们仅仅以一个金融符号的形式,短暂存在于人类漫长的 时间长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迟,它们终将消失。 这就是股票,一个符号而已,从这个角度讲,对股票的投资从本质上讲只能是对符号 的趋势投资,而所谓价值投资,也只不过是趋势投资的一种,即:在某些时间段里,以价 值分析作为趋势投资的主要方式。而过了那个特定时间段,在那之前或在那之后,价值投 资就什么都不是。

4、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被权威化了,无非是恰恰在这一百年的时间段里,价值投资符合了 趋势。而在之前,以及在未来某个时候之后,有无数个巴菲特被时间埋葬了,出现在我们 公众视野中这个成功的巴菲特,无非是最幸运的那个恰好被时间选择的标的而已。 所以,在我的这个故事里,我会高度重视时间,会不断将精确到天,到小时,到分钟, 甚至到秒的瞬间,拉回目前。只不过,没有人能修改时间,如今明白了时间巨大威力的我, 站在 2011 年 3 月的时光之岸,却怎么也无法回到 1996 年的那个秋天。 而在那个秋天,没有人告诉我股票与时间有着如此重要的关联,甚至,哪怕更简单的 关于股票的秘密,也没有人告诉我,我所能知道的,仅仅

5、只是附着在股票表面的最大众化 的东西。它们象泡沫一样,从股评家嘴里,从周围懵懵懂懂的股民嘴里,如同螃蟹吐泡沫 一样源源不断地吐出来。即使靠着股票成为大富翁的老田,也什么都没能告诉我。 3,老田 最近几年,随着公务员考试越来越难,公务员这个职业也就越来越被误读了。要么, 觉得这个职业很值得羡慕,收入高并且稳定;要么,觉得这个职业上的多数人都能雁过拔 毛,都有受贿嫌疑但其实,如果你真的亲身进入过机关单位,或者你的直系血亲在机 关上班,你就会发现,很多道听途说都不足为凭。那些“我一个铁哥们说的” ,那些 “我一个很熟的亲戚说的” ,那些“我特了解的一个人说的” ,其实都是浮云。 实际上,公务员的工资

6、,应该只是社会中等收入,至少我 1996 年到 2001 年那在机关 工作的 5 年,全部月收入基本就是 1600 元到 1800 元左右,至于灰色收入,说实话,你没 有权力,即使有心想受贿,别人也不会对你行贿,而所谓权力,即使在机关里也必然是少 数人才握有,因为如果一般人都能有,那就不稀缺了,而权力必然是和稀缺是紧密关联的。 所以,在机关里上班,对多数公务员而言,其实无非一个饭碗,和其他许多职业并无 太大区别,只不过我们这个崇尚权力的民族,习惯于给公务员镀上一层光芒,而这个光芒 在心理和某些现实层面,又确实使公务员职业具有了某些姿态上的优势,如此而已。 而那些真正每天在机关里工作的人,其实如

7、鱼饮水,冷暖自知,人吃五谷杂粮,难免 有苦恼,有麻烦,生活中该有的酸甜苦辣,一样也少不了,于是有不少公务员会很犹豫, 既想辞职去外面的世界施展一番拳脚,又不能真放得下这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因此,在表 面波澜不兴的机关里,其实人人都有着自己的权衡和纠结。 相对来说,老田就要超然得多。他在我们那个一百多号人的省委部门,是很有个性和 特点的一个。 1996 年,我进了机关后,在 XX 处当了一名科员,我们处加我也一共只 7 个人,还包 括一个离休干部老田。老田虽然离休了,但岁数并不太老,身材魁梧,声若洪钟,听其他 人说,老田是 1988 年从部队转业过来的军官,以前是空军里开轰炸机的机长,参加过越战,

8、 正团级。按照惯例,部队转业降半级安排职务,成了我们处的一名副处长。 老田性格豪爽,直来直去,不太懂得变通,因此干了好几年依然是副处长,于是他走 仕途的心就淡了,那时恰好到了 1992 年,成都红庙子股票市场如日中天,仕途不如意的老 田,一头扎进了红庙子,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4,红庙子 成都市中心城区东北方向有一条长不过 200 来米的小街,曾几何时,每到夏日的傍晚, 居民们会拿着蒲扇,坐着竹椅,在一棵老榕树下,喝茶纳凉, “摆龙门阵” ,到处是安静和 缓慢松散的气氛。然而,时代的大潮滚滚而来,将这样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街,瞬间变成了 中国股市历史上一个浓墨重彩的股票原始交易市场。 1992 年

9、春到 1992 年底大半年间,是红庙子股票自由市场的鼎盛时期。在那条狭窄的 小街两旁,摆满了办公桌,桌上放着成堆的人民币,上面拉了电线,挂着电灯,准备夜间 交易。每天从上午 10 点左右到晚上 9 点过,都有手持各种股票或权证的人们前来交易, “散户”手里拿着股权证,一边走,一边叫卖;“中户”们租一张桌子沿街摆放,上面放 着各种股票,不急不燥地喝着茶,好似“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大户”们则租一门面 或附近的写字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暗地里操纵行情,兴风做浪。鼎盛时的红庙子人 山人海,交通完全堵塞,就连在这里卖盒饭都发了财。 那时的红庙子市场股票交易十分原始,完全与今天的数字化操作无关,

10、大家一手给股 票,一手数钞票,没有市场管理,也没有任何中介,纯粹是原始的自发交易,潜藏着巨大 的风险,因此,尽管一时之间,红庙子股票行情街谈巷议,成了成都人当时茶余饭后的谈 资。但真有勇气去倾力一博的人,比例却很低,多数都是无业人士,反正人生已经跌入低 谷,跌无可跌,不如放手一博;又或是在其原本行业做得不太如意的人,例如机关里老是 得不到升迁的老田。 老田其实是个表面粗犷实际谨慎的人,并不怎么向人述说他的那段红庙子传奇。在机 关的头几年,我所听到的关于老田的红庙子炒股传说,基本都是他人转述的,而当事人老 田却从不多言。直到 2001 年我辞职离开单位前夕,一个下午,老田到我办公室来,见其他 同

11、事不在,才一边喝茶,一边头一次给我讲了他在红庙子的故事。那个多年以前的下午, 成都的阳光庸懒柔软,老田将他的往事娓娓道来: “那个时候买卖股权证才真正叫炒股哦,完全是个自发市场,既没有什么T+1的 交易间隔时间限制,也没有涨跌幅限制,就跟菜市场一个样。那个时候才叫真正的牛市 , 街头买来街尾卖,1000 股为 1 手,1 手就要赚几百,上千块。 ” “我在红庙子买的第一只股票叫广华化纤,但大家都习惯叫它广涤 ,这家公司当时 是搞纺织品生产的,我只是试着买了 1 手,每手 3000 元,仅仅走了一条街,就以 3500 元 脱手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愿意接手,我简直不敢相信,赚钱这么容易。 ”

12、“起初我更多的时候是参与团购 ,因为当时大家的钱都不多,而卖家又不愿意拆细 卖。我就邀约了几个红庙子认识的朋友合资买入,等到卖出后按各自的出资比例分利。记 得合资买入的最大的一笔股权证是即成都百货,每股价格 7 元。虽然 7 元一股的成百权证 算是比较贵的了,但我们还是买了它,因为成都百货公司是大家最熟悉的公司,知根知底, 在计划经济年代,成都市民买东西,都去像成都百货、人民商场这样的地方,所以凭直觉 这是一只可以赚钱的股权证。而后来,我们也果然赌对了,大赚了一笔。 ” “到了 1993 年 4 月,已有川盐化、乐山电力、蓉动力上市,上市前先要将股票进行 托管,一旦传说哪只票要托管,哪只票就立

13、即大幅上涨,一旦证明这是假的,又立即大幅 下跌。虽然有涨有跌,但很少有人亏,自发股市处于牛市 ,只是赚多赚少而已,这种疯 狂如今已经无法想象也就在在 1993 年,泸州老窖以存单方式发行新股,中签号出来后, 我把以前在红庙子赚的前几桶金全装在麻袋里,赶往泸州,以每股高出发行价 2 元的价格 收购中签号,收了 10 多万股。那次回成都后,我倒睡了两天两夜,我晓得,我着辈子肯定 不会穷了,后来,泸州老窖上市,我第一天就全部抛出兑现了。从那以后,我没再炒股了。 ” “你们现在这些炒股的年轻人,可能谁也没真正见过股票到底啥样,你们炒的都是电 脑里的数字,还有那些花花绿绿的图,这些我都不太懂,这些都是后

14、来才有的。我觉得我 其实一直根本不懂得股票到底是啥子,我只是运气好,胆子大,但人不可能永远运气好, 所以我退出。 ” “那些赚了大钱,不晓得收手的人,最后都遭了。当初和我在红庙子一起团购股 票的朋友,有个叫张发的,胆子特别大,起初也赚了很多,后来成都瑞达发行了股权证, 那个时候在成都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并不多,瑞达公司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公司,有人说, 这样的公司要公开上市了,因此,大家都比较看好瑞达这只股权证,价格涨到了 7 元左右 1 股。张发就把他几年来在红庙子赚得的钱,一次就买了 20 万股,结果后来这家公司不仅 未能上市,到现在连“尸首”都找不到了” “还有个一起团购过的朋友,叫谢清,他赚

15、得更多,有 1000 多万,而且及时从红庙子 撤离了,转战其他投资领域。人啊,一旦顺起来,就会把自己当神仙,94 年谢清开始炒期 货,成为全四川第一个炒期货的农民。但这一次,命运没再照顾他了,炒海南粮食期货一 次亏了 200 多万元,炒钢材期货又亏损 200 万元,再炒其他的依然是赔。最后,他赔光了 所有的积蓄还背负 300 万元的债务。 ” “就是因为看了他们的结果,我后来再没炒过股,反正钱也够用了,我就在 96 年初主 动提前退休了,所以我们处在那一年才临时多招一个公务员,否则小雷你可就没机会进来 当公务员了我的钱,也不多,只是够用,而且我把钱给了女儿一百多万让她开公司, 结果她不是做生意

16、的料,做亏了” 以上,就是 2001 年的那个下午,老田对我所说的,我记得那时,我非常失望,因为红 庙子的机会已经从我们这些后来者这里永远地消失了,我更希望获得后来的股市征战的法 宝,遗憾的是老田在这方面完全没有经验,这不禁让我既失望,又对老田有几分轻视,觉 得他炒股赚钱靠的只是机遇,而并没有炒股的真正本领。 如今,距离那次交谈,已经十年过去,十年后的今天,我为自己在那一刻对老田的轻 视感到了汗颜。因为我终于明白,老田在那一天,其实已经告诉了我投资的最主要原则之 一,只不过,由于我那时的阅历,我无法明白,或者即使明白了,也无法接受。因为他说 到的原则就是:不要因为一时的暴富就以为自己是投资天才,我们每个人,如果投资有了 大收获,都不妨仔细想想,这究竟主要靠你的才能,还是主要靠你恰好抓住了某个大的机 会,如果是后者,你最好学会及时收手。 遗憾的是,如果不经历一两次由暴富到破产的轮回,又有谁能真的明白自己的成绩仅 仅是来自于运气呢?如果不是亲身体验打回原形的切肤之痛,又有谁真的能站在自己人生 顺境的山峰上,却发自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