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87352 上传时间:2017-08-0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篇(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巢湖市坝镇夏店小学,二一三年四月,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了解史记:,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承父亲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了腐刑。但他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用了18年的时间,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史记。,了解司马迁:,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

2、从龙门山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布史书,记载从皇帝到汉武帝3000余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长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

3、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步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读准字音:,司马迁 辉煌 耻辱 呼啸朝廷 监狱记载 搜集 酷刑 泰山 悲愤 飞来横祸,qin,xio,tng,y,xng,t

4、i,hng,载 z i,横 hng,zi,hng,(记载),(载重),(飞来横祸),(横七竖八),读准字音:,读准词语:,专心致志 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血溅墙头 了此残生 轻于鸿毛 重于泰山 毕生心血 前无古人 辉煌巨著,理解新词:,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记载:把事情写下来。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研读:钻研并阅读。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发愤:决心努力。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4)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思考:,谈话交流:(用文

5、中话回答)史记是,前无古人的著作,“前无古人的著作”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巨作巨著鸿篇巨制,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司马迁为什么会写史记的呢?,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英雄的影响,面对滔滔的黄河水,听着英雄们的故事,司马迁十分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父亲的影响,年少时,还有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发愤写史呢?,牢记父亲的嘱托,想想父子分别的情形,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

6、么呀?,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此时的司马迁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司马迁也早已_,他_地说:“_。”,“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牢记父亲的嘱托,这句话讲了司马迁的求知过程,它让人不自觉地联想起陆游的一句千古名句:, 。,嘱托,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司马迁为什么要振作精神,下定决心努力写史记呢?就请同学们细细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吧。,他想:“人总是要死

7、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就这样死了,司马迁为什么会想到死呢?,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酷刑,腐刑:又称宫刑,是使人失去生殖能力的刑罚,是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受了这种刑罚,就成了像太监一样的人。它带给受刑者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巨大伤害,更使其心灵蒙受了永远的耻辱。它使正常人的身体残缺,心灵残缺,使一个原本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地活着!,遭受酷刑的司马迁,真是

8、痛不欲生,他(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

9、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冬天的早晨,凉气袭人,当人们 ,他已经。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 ,他仍然。无数个夜晚,月黑风高,当人们 ,他依然。,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它是司马迁受酷刑后忍辱写成的史记!它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写成的离骚。它是谈迁。发愤是海伦 。发愤是阿炳 。 发愤是 。,发愤到底是什么?,“发奋”指振作起来。“发愤”指决心努力。,可以换成“发奋”吗?为什么?,司马迁,我_你,_ _。,史记故事:卧薪尝胆(勾践)、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四面楚歌(项羽)。,作业:1、认真研读史记中的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感受。2、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试着对司马迁作一个综合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