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87340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作者单位:(贵州省肿瘤医院 急诊综合科, 贵州 贵阳 550004)【关键词】 高血压; 肥大,左心室; 血压监测,便携式; 昼夜节律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不但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有关,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同样可导致或加重靶器官的损害。尤其以左室肥厚多见,约 20%4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左室肥厚1。左室肥厚是重要的独立心血管危险因素,因它可减少冠脉血流储存,产生心内膜下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增加猝死危险性。血压与其他一些生理参数一样并非固定不变,无论是正常人或是高血压患者,血压皆呈明显的波动性。在日常生活中

2、,随着睡眠和清醒、白昼和夜间、休息和运动的更替,血压也有节律性的波动。近年来,由于 24 h 或更长时间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的推广应用,对血压的这种昼夜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有了详尽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其与左室肥厚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回顾性分析 2007 年 8 月2008 年 11 月 156 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WHO 诊断标准2。选取我院2007.8.182008.11.30 住院患者,其中高血压病患者 156 例,其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 80 例,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

3、 76 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 1。1.2 方法动态血压监测采用德国 MOBIC GCRAPH 24HABP CON TROL0 型无创便携式监测仪,白昼血压监测时间范围为8002200,夜间血压监测时间范围为 2200800。白昼血压每 1530 min 记录 1 次,夜间血压每 60 min 记录 1 次,24 h 记录读数达到应得数的 80%以上,并舍弃收缩压表 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1)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比较, P0.05(SBP)260 mmHg 或150 mmHg或50 mmHg 或125 g/m2;女性 LVMI120 g/m2。2 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 80 例,其中

4、LVH 48 例,占 60%;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 76 例,LVH 19 例,占 25%。LVH 的检出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 LVMI 为(145.53.6)g/m2,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 LVMI 为(126.74.1)g/m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24 h ABPM 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方面较诊断高血压更有预测价值及可靠性。一般来说,人的血压呈明显昼夜波动,正常人血压在半夜 23 点时处于最低谷,以后呈上升倾向,早晨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约在上午 89 点时达到第一峰值。白昼基本处于

5、相对较高水平,在下午 1718 点时可略高些,此为第二峰值4。从 18 点时开始缓慢下降,所以 ABPM 曲线呈双峰一谷长勺型的昼夜节律改变。这种方式对适应机体活动、保护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有益的。动态血压均值、昼夜节律紊乱、血压变异性和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几乎呈直线相关,其中昼夜节律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LVH 的发生发展。不少研究认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致血压呈持续升高状态,是形成 LVH 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显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患者 LVH 检出率明显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60%,25%),且左心室重量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中亦相关,夜间

6、血压下降越小,则 LVH 程度越重,推测夜间血压水平持续升高和昼夜节律消失使心血管系统长时间地处于负荷状态以致 LVH。本研究的结果与近年来国内学者报道的研究结论相一致57 。提示高血压诊疗的目标不仅要降低 24 h 平均血压,更重要的是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和升高谷峰比值,达到逆转靶器官损害和改善预后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减少其对心脏的损害和血管事件发生8,9。【参考文献】1项韵楠,郭冀珍,赵光胜.24 h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19):436.2中国高血压防病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病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1) :94-102.3D

7、evereux RB,Savage DD,Sachs I,et al.Relation of hemodjnamic load to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performance in hypertentionJ.Am J cardiol, 1983(5):71.4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643-645.6尹琳,纳志英,李波,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2):89-90.7李艳丽,王建华,宁国贤,等.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室肥厚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3):246-248.8Verdecchia P,Schillaci F,Blodini F,et al. Circadian biood pressure changes and left venuicular hypertrophy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Circulation,1990(2) :528-536.9邬占慧,李伟辰,冯毅.马来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 58 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03):25.可以免费下载论文的浏览器-文献检索浏览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