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护程序和原则 (中医药系统知识培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871445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证施护程序和原则 (中医药系统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辨证施护程序和原则 (中医药系统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辨证施护程序和原则 (中医药系统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辨证施护程序和原则 (中医药系统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辨证施护程序和原则 (中医药系统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辨证施护程序和原则 (中医药系统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证施护程序和原则 (中医药系统知识培训)(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辨证施护的程序和原则,护理程序?,辨证施护?,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目录,一、辨证施护概念 二、辨证施护程序 三、辨证施护原则,一、辨证施护概念,辨证施护即从整体观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等情况,以及各种病变间的关系,从而制定相应的施护原则与方法。,二、辨证施护程序,收集资料(运用四诊方法) 判断病情(辩证分析) 提出护理问题(整体观、辩证观) 制定护理措施(三因制

2、宜) 评价记录(中西医理论) 健康教育(中医养生康复),二、辨证施护程序,(一)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辨证资料 运用四诊可以收集到有关患者健康和疾病的资料,观察和了解病情,从而为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和进行辨证施护提供依据。 要点:四诊合参(身心灵360度全面评估),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观察病人的神志、形态、皮肤、五官、舌苔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测知内脏病变的情况,了解疾病的本质。如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目光神态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两个方面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病位深浅。,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详细询问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

3、往史、治疗情况、生活习惯、饮食爱好、情志状态等,为辨证施护提供可靠的依据。 如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只能由问诊得到资料。,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包括脉诊、按诊两个方面,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邪正盛衰以及病变局部的部位、性质、大小等。,辨证施护的一般方法,1、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辨证资料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二、辨证施护程序,(二)运用辨证方法分析判断病情 护理人员应根据四诊所得到的健康资料,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方法,分析辨清患者的病因、病位、病性,判断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为临床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打下基础。,二、辨证施

4、护程序,(三)运用整体观与辨证观提出护理问题 在现代护理观和整体观的指导下,运用辨证分析的结果,按照先后、主次顺序归纳出需要通过护理手段来解决或部分解决的患者身心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即是形成中医护理诊断的过程。,二、辨证施护程序,(四)根据三因制宜原则与方法制定施护措施 护理措施的制定应遵循辨证施护的原则,患者病情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故在护理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不可千篇一律,并以辨证的结果分别对待。,二、辨证施护程序,(五)运用中西医护理理论及时评价记录 护理人员在按照护理计划制定的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同时,应不断观察患者病情与情志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

5、反馈信息对施护效果进行评价。,二、辨证施护程序,(六)运用中医养生康复知识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掌握自我调养、自我保健的方法。健康教育时必须遵循中医三因制宜的原则,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从生活起居、情志调节、饮食调理、用药指导、特殊指导等5个方面提出,以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以上护理诊断是在恶寒、发热、咽痒、流涕、头痛、鼻塞等临床表现中提出的,其护理计划针对外感风寒证的发热制定的。能密切配合医疗,达到辛温解表、退热祛邪的目的,比一般的高热护理有更好的效果。,三、辨证施护原则,(一)护病求本原则1、正治与正护法 2、反治与反护法 ()寒因寒

6、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二)标本缓急原则 (三)扶正祛邪原则 1、扶正2、祛邪 (四)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原则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三、辨证施护原则,(一)护病求本原则 护病求本是指治疗与护理都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这是辨证施护的根本原则。,三、辨证施护原则,1正治与正护法 正治与正护法又称逆治与逆护法,是指在疾病的本质和现象相一致情况下,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疗护理的一种常用法则。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均为正护法。 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三、辨证施护原则,2反治与反护法 反治与反护法又称从治与从护法,是指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

7、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护法,即顺从疾病的现象而治护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三、辨证施护原则,()热因热用 热因热用即用热性药物、温热护理法治疗护理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也就是用于真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 寒因寒用即用寒性药物、寒凉护理法治疗护理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热假寒的病证。 (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厥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灸甘草)煎汤热服。),用寒药治疗护理真热假寒证,虽然它的假象是寒,本质是热,但在服药时要注意给予温热药,以减少患者服药格局。,三、辨证施护原则,()塞因塞用 塞因塞用即用补益药物和护理方法治疗护理因虚而

8、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脾胃虚弱引起的便秘) ()通因通用 通因通用即用通利的药物和护理方法治疗护理具有实热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如热痢腹痛、里急后重、泻下不畅用消导法泻下。如食积腹痛,泻下不畅及膀胱湿热所致尿急,尿频,尿痛病症之类。) ),三、辨证施护原则,(二)标本缓急原则 1急则护治其标法 (大出血) 2缓则护治其本法 (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如肺痨咳嗽、热病伤阴,针对肺肾阴虚治疗。) 3. 标本同护治法 (素体气虚又患外感益气解表。),三、辨证施护原则,(三)扶正祛邪原则 对疾病的一系列护理措施都离不开扶正与祛邪两大治疗原则。 1扶正 扶正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以增强体质,

9、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这种“扶正以祛邪”的原则适用于正虚为主的病证,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正虚的具体内容,运用具有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效用的护理措施。,三、辨证施护原则,2祛邪 祛邪就是使用攻泻、驱邪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以驱除病邪,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这种“祛邪以安正”的原则适用于邪实为主的病证,临床上可根据患者邪实的具体内容,运用具有发汗、攻下、清热、温寒、消导等作用的护理方法。3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扶正与祛邪的方法虽然不同,但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扶正可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机体抗御和祛除病邪;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和恢复。,三、辨证施护

10、原则,(四)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原则 同病异护,就是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一样,通过辨证,须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异病同护,就是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同一性质的证候,往往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三、辨证施护原则,(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情志、饮食等条件都对病变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人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和护理疾病时,必须把这些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证施护。,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选用

11、不同的治疗用药和护理方法 因地制宜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制定相适宜的护理措施 因人制宜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入国问俗 入家问讳 上堂问礼 临病人问所便,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辨证施护,1 中医护理评估2 中医护理诊断3 中医护理计划4 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练习,护理诊断: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 护理措施: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遵医嘱给予辛温解表中药,服药后喝热牛奶一杯或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观察汗出、脉象及体温情况,若微汗出,脉静热退为顺,若大汗淋漓或汗不出,热不退,病人烦躁不安,应及时报

12、告医生。汗出后及时用温热毛巾擦干,必要时更换衣被。给以清淡半流食,可进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腻煎炸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病人直接吹风。(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体质调护、用药护理、运动养生等),练习,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向病人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药效。向病人及家属宣讲热退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受风的方法和意义,以免重感。指导病人及家属 调配饮食的方法,并讲解其必要性。,复习,一、辨证施护概念 二、辨证施护程序 三、辨证施护原则,一、辨证施护概念,辨证施护即从整体观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等情况,以及各种病变间的关系,从而制定相应的施护原则与方法。,二、辨证施护程序,收集资料(运用四诊方法) 判断病情(辩证分析) 提出护理问题(整体观、辩证观) 制定护理措施(三因制宜) 评价记录(中西医理论) 健康教育(中医养生康复),三、辨证施护原则,(一)护病求本原则1、正治与正护法 2、反治与反护法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二)标本缓急原则 (三)扶正祛邪原则 1、扶正2、祛邪 (四)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原则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